飞廉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6-20
- 135
飞廉
(《本经》)
【异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飞廉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国各地。
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采集】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宜忌】《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选方】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本经》)
【异名】飞轻(《本经》),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别录》),飞廉蒿(《千金翼方》),老牛错(《黑龙江中药》),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湖南药物志》),大力王、枫头棵。飞帘(苏医《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菊科植物飞廉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飞廉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70~100厘米,具纵条棱,并附有绿色的翼,翼有齿刺。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厘米,羽状深裂,裂片的边缘具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平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枚,着生于枝端,直径1.5~2.5厘米;总苞钟形,长约2厘米,宽1.5~3厘米,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渐变短,中层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苞片线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花管长15~16毫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合生;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椭圆形,长3毫米,顶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毫米,呈刺毛状。花期6、7月。
生于荒野道旁。分布全国各地。
西藏以同属植物科刺飞廉作飞廉入药,其特征:茎具翼,有刺,幼时被白色柔毛。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浅裂,边缘有齿,齿上有针刺。头状花序单生;总苞片数层,先端具刺;花紫红色。瘦果椭圆形,稍扁,具光泽;冠毛白色多层,基部合生。
【采集】冬、春季采根,夏季采茎;叶及花,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苦,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咸,有毒。"
④《西藏常用中草药》:"苦,凉。"
【功用主治】: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①《本经》:"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②《别录》:"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③《药性沦》:"主留血。"
④《唐本草》:"疗疳蚀,杀虫。"
⑤《四声本草》:"小儿疳痢,为散,以浆水下。"
⑥《纲目》:"治头风旋运。"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跌打瘀肿,恶疮,烧伤,烫伤。"
⑧苏医《中草药手册》:"祛风,利湿,清热,消肿。治乳糜尿;尿血,尿路感染,流感,白带过多,月经过多;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宜忌】《本草经集注》:"得乌头良。恶麻黄。"
【选方】①治关节炎:老牛错(全草)一斤,何首乌三两,生地半斤。用酒浸泡一周,每天服一小杯。(《黑龙江中药》)
②治无名肿毒,痔疮,外伤肿痛:老牛错茎叶,捣成泥状,敷患处。(《黑龙江中药》)
③治疳匿蚀口齿及下部:飞廉蒿烧作灰,捣筛,以两钱匕服(每次煎两小时),每日服二次。(江苏《中草药新医疗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