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肝俞的读音肝俞的读音是什么 肝腧的解释肝腧的解释是什么

肝俞的读音是:gānyú。肝俞的拼音是:gānyú。结构是:肝(左右结构)俞(上下结构)。注音是:ㄍㄢㄩ_。肝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肝,肝脏;俞。

文章目录:

  1. 肝俞的读音肝俞的读音是什么
  2. 肝腧的解释肝腧的解释是什么
  3. 改善肝功能,治疗肝病的特效穴——肝俞穴
  4. 肝俞穴的介绍
  5. 肝俞血位在什么位置
  6. 肝俞简介

一、肝俞的读音肝俞的读音是什么

肝俞的读音是:gānyú。
肝俞的拼音是:gānyú。结构是:肝(左右结构)俞(上下结构)。注音是:ㄍㄢㄩ_。
肝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
二、引证解神和释
⒈亦作“肝腧”。人体经穴名。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肝的背俞穴。本穴内应肝脏,为肝气压在背部输注、转输之处,是治疗肝病的要穴,故名。引《灵枢经·背腧》:“肝腧在九焦之间。”
三、网络解释
肝俞科普中国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本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肝俞穴是治疗肝胆疾患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脊背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肝胆疾患如黄疸、胁痛及目系疾患如视孝伍物模糊、夜盲等。
关于肝俞的成语
沥胆堕肝输肝写胆披肝露胆沥胆披肝隳肝沥胆输肝沥胆露胆披肝都俞吁_龙肝凤髓倾肝沥游慎盯胆
关于肝俞的词语
破肝糜胃输肝写胆伯俞泣杖披肝露胆倾肝沥胆龙肝凤髓肝胆相照沥胆披肝沥胆堕肝输肝沥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肝俞的详细信息

二、肝腧的解释肝腧的解释是什么

肝腧的词语解释是: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
肝腧的词语解释是: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拼音是:gānshù。结构是:肝(左右结构)腧(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ㄢㄕㄨ_。
肝腧念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告衡内容】
⒈见“肝俞”。
关于肝腧的成语
龙肝凤髓析肝沥悃沥胆披肝剖肝沥胆倾肝沥胆输肝写胆沥胆堕肝肝胆相照隳肝沥胆输肝沥胆
关于肝腧的词语
隳肝沥胆沥胆披肝龙肝凤髓肝胆相照破肝糜胃露胆披肝仔友凳倾肝沥胆深刺腧髓析肝沥悃沥胆堕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肝腧的详细信息

三、改善肝功能,治疗肝病的特效穴——肝俞穴

我导读

肝俞穴为肝脏的背俞穴,肝与胆互为表里,两者相辅相成。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胆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肝胆病。我为大家具体介绍。

慢性乙肝病位在肝,选用俞穴治疗肝脏相关疾病,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选穴原则。临床上,艾灸肝俞穴、期门穴不仅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还能改善肝功能。

【腧穴定位】

正坐或俯卧,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肝病的反应点】

肝俞为肝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由于俞穴与其相应的脏腑有生理和病理上的密切联系,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相应的俞穴出现异常现象,如压痛、敏感点、硬结等,故肝俞穴也可以作为肝病的反应点来帮助 诊断疾病

肝,指肝脏;俞同输。因 肝俞穴 内应肝脏,是肝气输注之处,为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

【特别注意】

如果正处于某些疾病的急性期,或是疾病本身不宜按压,抑或是腧穴所在的局部存在感染、结核、肿瘤、骨折等情况,就不宜按摩肝俞穴。

手法技巧

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肝俞穴 5 秒钟后放松,重复 5 次。

【功效解析】

按摩肝俞穴有疏肝利胆、降火、止痉、退热、益肝明目、通络利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等功效,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现代常用本穴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结膜炎、夜盲症、近视等。

其他功用:艾灸肝俞穴、期门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有效腧穴研究报道较多,主要有肝俞、期门、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太冲、章门、阳陵泉、肾俞、膈俞、中脘等。肝俞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之功;期门穴为肝的募穴,有疏肝理气之功。慢性乙肝病位在肝,选用俞募配穴法治疗肝脏相关疾病,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局部选穴原则。艾灸这两个腧穴时,艾条温灸 10 15 分钟,艾炷灸 5 7 壮。

内容介绍

本书是现代著名针灸学家、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元老单玉堂先生的代表作,全面论述了针灸配穴的“五纲二十五则”,并逐一论述“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的配穴体系,讲解通俗生动,见解深刻独到。单老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与针灸学造诣,联系历代前贤宝贵的配穴经验,结合六十年的医疗、教学实践,全面论述单老一贯的脏腑、经络、气化三者合一的学术思想,并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展示出丰富的配穴思路与针刺手法。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 养生 正道”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 悦读中医 (推荐发表,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四、肝俞穴的介绍

肝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在背部,枯袜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并没深层为外侧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主治黄疸绝败纳,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

五、肝俞血位在什么位置

肝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脊椎旁,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或第九胸椎凸骨下,左右旁开1.5寸)。

按摩肝俞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治疗胃肠病、脊背痛、皮肤粗糙、老人斑、失眠,具有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功效。

按摩肝俞穴的功效:疏肝理气、降火退热、益肝明目、行气止痛等。

六、肝俞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肝俞穴的别名
  • 5 出处
  • 6 特异性
  • 7 穴名解
  • 8 所属部位
  • 9 肝俞穴的定位
  • 10 肝俞穴的取法
  •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
    • 11.1 层次解剖
    • 11.2 穴区神经、血管
  •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
  • 14 刺灸法
    • 14.1 刺法
    • 14.2 灸法
  • 15 肝俞穴的配伍
  • 16 特效 ***
  • 17 文献摘要
  •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
    • 18.2 对血液的影响
    • 18.3 对胆囊的影响
    • 18.4 对血糖的影响
    •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18.7 对垂体的影响
    • 18.8 治疗肝炎
    • 18.9 治疗麦粒肿
    •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18.11 治疗胆石症
    • 18.12 治疗胃脘痛
    • 18.13 治疗淋巴结核
    • 18.14 治疗眼睑下垂
  • 19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肝俞

1 拼音

gān shù

2 英文参考

Gānshū BL18 [中国针灸学词典]

gā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肝俞 汉语拼音 Ganshu 罗马拼音 Kanshu 美国英译名 Liver Locus 各

号 中国 BL18 日本 18 法

国 莫兰特氏 V18 富耶氏 V18 德国 B18 英国 B18 美国 BI18

肝俞为经穴名[1](Gānshù[2]BL18)。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肝俞是肝的背俞穴[1][2]。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4 肝俞穴的别名

肝念(《灸法残卷图》)。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肝俞在九焦(椎)之间。

6 特异性

肝俞穴为肝之背俞穴。

7 穴名解

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消化腺,五脏之一。《说文》:“肝,木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此穴内应肝脏,是肝气转输、输注之所,为治肝要穴,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背部[4]

9 肝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肝俞穴“除背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肝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肝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9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肝俞穴[7]。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

肝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1]。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9和第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5]。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功效。

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的作用[1]。

本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9胸椎旁,是肝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可治疗肝脏疾病[9]。

肝为阴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最易化火生风,因此又可治疗神志病[9]。

肝开窍于目,主筋,藏血,同时也是治疗眼病、血证和筋脉病的常用穴[9]。

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故本穴与胆俞配伍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也是治疗眼目疾病的腧穴之一[9]。

有清泻肝胆、养血明目之功,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胁,目翳生泪、疝气,挛筋、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3]。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

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等[1]。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8]。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目赤,目痛,目视不明,雀目;眩晕,癫狂痫;吐血,衄血;脊背痛[6]。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证,脊背痛;以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5]。

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3~0.5寸[1]。

斜刺0.3~0.5寸[5]。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肋间放散[6]。

注意: 肝俞穴右侧穴下深部为肝脏,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脏[6]。

14.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肝俞穴的配伍

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肝俞配百会、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头昏头痛,眩晕。

肝俞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肝俞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肝俞配睛明、风池、光明,治青光眼[6]。

肝俞配胆俞、阳纲、期门、阳陵泉,治肝炎、黄疸[6]。

肝俞配大椎、风池、太阳、肾俞,治视网膜出血[6]。

16 特效 ***

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为止,每次10~30分钟,可缓解眼红、眼痛等症状[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针灸甲乙经》:咳而胁满急、不得息、不得反侧,腋胁下与脐相引,筋急而痛……唾血短气、鼻酸,肝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吐血,灸肝俞百壮。

《针灸大成》:肝俞,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相距一寸五分……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白翳。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

肠功能障碍患者,针刺肝俞可使肠功能正常化;针刺肝俞、脾俞、胃俞等背俞穴,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使溃疡逐渐愈合,胃液分泌虽保持高分泌状态,但胃液的总酸度和自由酸度多趋向正常化。有人用皮内针刺入胆俞、肝俞等,在胆囊X线片上可见胆囊影像缩小,表现为胆囊收缩,也可见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2 对血液的影响

针刺肝俞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对血液成分也有影响。如针刺肝俞,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症状好转[6]。

18.3 对胆囊的影响

针刺肝俞后,即刻见到胆囊、胆总管均呈现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4 对血糖的影响

针刺肝俞使耐糖曲线高者下降,低者升高[6]。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针刺肝俞可使高胆固醇含量下降明显,对正常机体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6]。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针刺家兔的“肝俞”、“足三里”、“肾俞”1次,针后可见家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但连续7d,每日1次,反看不出明显效果[6]。

18.7 对垂体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肝俞、脾俞能引起垂体肾上腺的功能增强,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带变宽,皮质增厚,细胞体积增大,球状带和束状带界限不清[6]。

18.8 治疗肝炎

以肝俞、足三里为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4例,配穴取阳陵泉、内关,常规针刺,留针15 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氨基转移酶86.4%转为正常[6]。

18.9 治疗麦粒肿

针刺肝俞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5例,针后强 *** 捻转,并行开阖泻法,使之出血,每周1次,结果全部在1~3次内治愈[6]。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针刺肝俞配心俞埋线为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0例。结果:近期有效率为92.2%,远期有效率为89.3%[6]。

18.11 治疗胆石症

取肝俞、胆俞、脾俞等,用推按运经仪治疗63例,配合服用硫酸镁、稀盐酸、油煎鸡蛋,结果均有较好疗效。

18.12 治疗胃脘痛

针灸肝俞、胆俞、脾俞等,治疗50例,有很好疗效。

18.13 治疗淋巴结核

割治肝俞、膈俞,治疗211例,有较好疗效。

18.14 治疗眼睑下垂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肝俞的6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