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木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8-08
- 113
柘木
(《本草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植物形态】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湘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穿破石),树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茎叶(柘树茎叶)、果实(柘树果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本草拾遗》)
【来源】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植物形态】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湘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癀。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本植物的根(穿破石),树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茎叶(柘树茎叶)、果实(柘树果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功用主治】《日华子本草》:"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
【选方】①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③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上一篇:棕榈皮的作用与功效
下一篇:木香─厚叶川木香的作用与功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