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酗酒也是“自杀”
- 生活百科
- 2023-09-04
- 104
今天是第二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专家提醒,平日生活中常见的不良行为,诸如懒散、酗酒等,很多时候也是一种无意识的隐性自杀行为。这类自我攻击也是人的心理隐患,应得到重视。
今天上午,记者从自杀干预义务心理咨询现场了解到,自杀者的心理危机是一个链条式的反应过程,一天的咨询并不能完成自杀干预任务,也不能解决有不良生活习性如酗酒等隐性自杀行为者的心理障碍。因此,自杀干预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孙时进教授表示,自杀是一个连续谱,从不自杀到有自杀企图、到进行自杀准备、最后自杀成功有许多环节,真正有自杀打算的人,今天未必会来寻求心理咨询,但这个连续谱上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成为自杀干预的对象,如此,才能防微杜渐。
孙时进提出,不同地区人群的自杀特点与该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在西方,80%至90%的自杀是精神类疾病引起的,而在我国,只有不到60%的自杀者系精神病患者,大量的自杀者是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状况、个人心理素质所造成的,尤其是“社会示范型自杀”行为,近年来逐渐表现出上升趋势。
身价上千万的某成功人士,虽然在商界颇有建树,然而,他认为这种成功并不是他最终要追求的生活,每天郁郁寡欢,有一天,他突然选择终结生命,其死亡引起一片哗然。孙时进表示,这种“示范型自杀”例子并不罕见,自杀者通常是有灵性、聪明敏感型,一般人认为正常的现实生活,他们却能觉察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内心冲突更激烈,但由于责任心、道德感较重,无法随性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后采取极端措施。(记者 陈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