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1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8-14
- 164
木香
(《本经》)
【异名】蜜香(《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乐府诗集》),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昔济方》)。
【来源】为菊种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
【植物形态】①云木香
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壮,圆柱形,外表褐色;支根稀疏。根生叶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厘米,宽15~30厘米,基部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脉上尤著;叶柄长为叶片的1.5~2倍。花茎高30~200厘米,有细棱,被短柔毛;花茎上的叶长10~30厘米,有短柄或无柄抱茎;头状花序,单一,顶生及腋生,或数个丛生于顶端;总花梗短或无;总苞片约10层,三角披针形,长9~25毫米,外层最短,先端长锐尖,疏被柔毛;花全为管状花,暗紫色,管长1.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长6毫米,雄蕊5;着生于裂片下方的喉部,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外露,柱头2裂;花托有长硬毛。瘦果线形,先端平截,长6毫米,有枝,上端着生一轮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长约1.5厘米,果热时多脱落,果顶有时有花柱基部残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较高的山地。原产印度。我国云南、广西、四川均有栽培。
②越西木香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高约7厘米。茎生叶倒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3~30厘米,宽5~12厘米,不分裂或少有不规则的分裂,先端钝,基部逐渐变狭成为长4~10厘米,宽1厘米的叶柄,边缘有波状细齿,膜质,上面有糙伏毛,下面有稀疏的腺状斑点,近于无毛,沿叶脉及叶缘有糙伏毛,上部叶苞片状而小。头状花序多数,约8个,集生。总苞倒卵形,长25~30毫米,5~6层,外层者卵形,中间者倒卵状披针形,近革质,边缘近膜质,先端尖,有骨质细尖头;花多数,较总苞略长,花冠约长26毫米,管部极狭,裂片较冠简短2倍,外面具腺体;花药天蓝色,约长8毫米;柱头先端具小疣,分枝线形,长3~4毫米。冠毛近3层,全部直立,污黄色。未熟的瘦果光滑,有棱。
生于山坡林缘草地。分布四川西南部。
③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而直。茎极短。叶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具长叶柄,5~7对羽状分裂,裂片常为卵状披针形,具细齿,或基部具小裂片,稀见不明显的齿状浅裂,两面均被小粗伏毛,下面具蛛丝状毛和稀疏的腺毛;内层的叶苞片状,具缺刻状或齿状裂,叶柄部分地与花序梗粘合。头状花序6~8个,集生于枝顶;总苞钟状,苞片4层,披针形,绿色带紫;花全部管状。紫色,花冠约长30毫米,管部长约20毫米。冠毛棕黄色,外层冠毛皱曲,向下笼罩瘦果后又向上反折。瘦果四棱形,疏被长柔毛。花期夏、秋。
生山坡草地。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
【采集】10月至次年1月间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不宜久烘),密封放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药材】①云木香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枯骨形.长5~15厘米,直径约0.5~6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大部分栓皮已除去,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暗棕色或黄白色,可见散在的棕色、光亮、大形的油室:形成层环状,棕色,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约占半径的1/3:老根有髓,幼根无髓;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苦。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浓者为佳。
主产云南。
②越西木香
根呈类圆柱形,略如鸡骨,或已纵切成两半,长约5~25厘米,直径0.7~1.5厘米。表面黄棕色、暗棕色或灰棕色。栓皮多不存在,有纵皱及纵裂沟,并有突起的细根痕。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棕色或棕黄色,可见棕色油室散在,但较云木香小而少;皮部与木部所占半径略相等;形成层环状,棕色。气芳香特异,较云木香弱,味微苦而辛,嚼之粘牙。以根匀大、色褐黄、质坚实、体嫩、香味浓厚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昌都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
③川木香
根呈圆柱形或已纵切成两半,略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约1.5~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根头部多已烧黑并发粘(俗称糊头)。根部粗糙,栓皮多已除去,露出纤维网。体轻,质硬,难折断。断而不平坦,皮部黄棕色,约占半径的1/3: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类白色疏松,老者成空洞,油室较以上2种均少。气芳香而特异,但较以上2种微弱,味苦,嚼之粘牙。以枝条粗大、坚实、香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放自治州及雅安等地。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木里木香(四川)、大理木香(云南)等的根亦同供药用。
【炮制】木香片:将原生药放清水内洗净,捞出,闷润12~24小时使软,切片,晒干。煨木香:将木香片放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有些地区将木香片1斤,麸皮4两,放锅内拌炒至黄色不焦为度,筛去麸皮,放凉。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汤液本草》:"气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入肺、肝、脾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行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
【功用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①《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②《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③《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消恶气。"
④《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几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癣Y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疠刺。"
⑤《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羸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⑥王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⑦《本草通玄》:"理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密汁涂。
【宜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选方】①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浓汁,入热酒调服。(《简便单方》)
②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儿方》)
③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三(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圣惠方》木香丸)
④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可用茶调散,次服本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黄连(麸炒)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子(炒)、牵牛各四两。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⑤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大香连丸)
⑥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紊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⑦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⑧治霍乱转筋:木瓜汁一盏,木香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
⑨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实甘草二钱。水煎服。(《曾氏小儿方》)
⑩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必效方》)
⑾治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袖珍方》)
(《本经》)
【异名】蜜香(《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五香(《三洞珠囊》),五木香(《乐府诗集》),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昔济方》)。
【来源】为菊种植物云木香、越西木香、川木香等的根。
【植物形态】①云木香
多年生高大草本。主根粗壮,圆柱形,外表褐色;支根稀疏。根生叶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厘米,宽15~30厘米,基部下延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脉上尤著;叶柄长为叶片的1.5~2倍。花茎高30~200厘米,有细棱,被短柔毛;花茎上的叶长10~30厘米,有短柄或无柄抱茎;头状花序,单一,顶生及腋生,或数个丛生于顶端;总花梗短或无;总苞片约10层,三角披针形,长9~25毫米,外层最短,先端长锐尖,疏被柔毛;花全为管状花,暗紫色,管长1.5厘米,先端5裂,裂片长6毫米,雄蕊5;着生于裂片下方的喉部,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外露,柱头2裂;花托有长硬毛。瘦果线形,先端平截,长6毫米,有枝,上端着生一轮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长约1.5厘米,果热时多脱落,果顶有时有花柱基部残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于较高的山地。原产印度。我国云南、广西、四川均有栽培。
②越西木香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高约7厘米。茎生叶倒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3~30厘米,宽5~12厘米,不分裂或少有不规则的分裂,先端钝,基部逐渐变狭成为长4~10厘米,宽1厘米的叶柄,边缘有波状细齿,膜质,上面有糙伏毛,下面有稀疏的腺状斑点,近于无毛,沿叶脉及叶缘有糙伏毛,上部叶苞片状而小。头状花序多数,约8个,集生。总苞倒卵形,长25~30毫米,5~6层,外层者卵形,中间者倒卵状披针形,近革质,边缘近膜质,先端尖,有骨质细尖头;花多数,较总苞略长,花冠约长26毫米,管部极狭,裂片较冠简短2倍,外面具腺体;花药天蓝色,约长8毫米;柱头先端具小疣,分枝线形,长3~4毫米。冠毛近3层,全部直立,污黄色。未熟的瘦果光滑,有棱。
生于山坡林缘草地。分布四川西南部。
③川木香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而直。茎极短。叶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具长叶柄,5~7对羽状分裂,裂片常为卵状披针形,具细齿,或基部具小裂片,稀见不明显的齿状浅裂,两面均被小粗伏毛,下面具蛛丝状毛和稀疏的腺毛;内层的叶苞片状,具缺刻状或齿状裂,叶柄部分地与花序梗粘合。头状花序6~8个,集生于枝顶;总苞钟状,苞片4层,披针形,绿色带紫;花全部管状。紫色,花冠约长30毫米,管部长约20毫米。冠毛棕黄色,外层冠毛皱曲,向下笼罩瘦果后又向上反折。瘦果四棱形,疏被长柔毛。花期夏、秋。
生山坡草地。分布四川西部及西藏等地。
【采集】10月至次年1月间采挖,除去残茎,洗净,晒干(不宜久烘),密封放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药材】①云木香
干燥的根呈圆柱形或枯骨形.长5~15厘米,直径约0.5~6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大部分栓皮已除去,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黄棕色、暗棕色或黄白色,可见散在的棕色、光亮、大形的油室:形成层环状,棕色,有放射状纹理;皮部约占半径的1/3:老根有髓,幼根无髓;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苦。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浓者为佳。
主产云南。
②越西木香
根呈类圆柱形,略如鸡骨,或已纵切成两半,长约5~25厘米,直径0.7~1.5厘米。表面黄棕色、暗棕色或灰棕色。栓皮多不存在,有纵皱及纵裂沟,并有突起的细根痕。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棕色或棕黄色,可见棕色油室散在,但较云木香小而少;皮部与木部所占半径略相等;形成层环状,棕色。气芳香特异,较云木香弱,味微苦而辛,嚼之粘牙。以根匀大、色褐黄、质坚实、体嫩、香味浓厚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昌都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等地。
③川木香
根呈圆柱形或已纵切成两半,略弯曲,长10~30厘米,直径约1.5~3厘米。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根头部多已烧黑并发粘(俗称糊头)。根部粗糙,栓皮多已除去,露出纤维网。体轻,质硬,难折断。断而不平坦,皮部黄棕色,约占半径的1/3: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类白色疏松,老者成空洞,油室较以上2种均少。气芳香而特异,但较以上2种微弱,味苦,嚼之粘牙。以枝条粗大、坚实、香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放自治州及雅安等地。
此外,尚有同属植物木里木香(四川)、大理木香(云南)等的根亦同供药用。
【炮制】木香片:将原生药放清水内洗净,捞出,闷润12~24小时使软,切片,晒干。煨木香:将木香片放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透至纸上,取出放凉。有些地区将木香片1斤,麸皮4两,放锅内拌炒至黄色不焦为度,筛去麸皮,放凉。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汤液本草》:"气热,味辛苦,无毒。"
【归经】入肺、肝、脾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行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人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
【功用主治】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治中寒气滞,胸腹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寒疝。
①《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②《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③《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消恶气。"
④《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几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癣Y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疠刺。"
⑤《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羸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⑥王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⑦《本草通玄》:"理疝气。"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密汁涂。
【宜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肺虚有热者,慎毋犯之。元气虚脱及阴虚内热,诸病有热,心痛属火者禁用。"
②《得配本草》:"脏腑燥热,胃气虚弱者禁用。"
【选方】①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浓汁,入热酒调服。(《简便单方》)
②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阮氏小儿方》)
③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三(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圣惠方》木香丸)
④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可用茶调散,次服本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黄连(麸炒)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子(炒)、牵牛各四两。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⑤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大香连丸)
⑥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紊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⑦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⑧治霍乱转筋:木瓜汁一盏,木香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圣济总录》)
⑨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实甘草二钱。水煎服。(《曾氏小儿方》)
⑩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必效方》)
⑾治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袖珍方》)
上一篇:彻底呵护双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