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翻译一句古文:“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 ,不若简... 袁崇焕文言文
- 知道问答
- 2023-11-26
- 101
帝率八旗劲旅抵燕,围之匝月,诸将争请攻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因解围向房山,谒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
文章目录:
一、求翻译一句古文:“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 ,不若简...
出处《啸亭杂录•太宗伐明》
天聪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与明巡抚书,申讲和议。崇焕信其言,故对庄烈帝有“五载复辽”之语,实受文皇绐也。帝乃因其不备,假科尔沁部道,自洪山入,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
帝率八旗劲旅抵燕,围之匝月,诸将争请攻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
因解围向房山,谒金太祖陵返,下四城,振旅而归。伟哉帝言,虽观兵孟津何以异哉?明人罔知深谋,如姚希孟辈,反谓本朝夙无大志,真蠡测之见也。
第二段试译:率领八旗劲旅到达北京,围城一个月,将领们请求攻城,皇太极笑着说:“城里面是些傻子,拿下它很容易,但是明朝的边防还比较强,不是短时间可以击败的,拿下北京容易,守住却难,不如先训练部队等待合适的时机。”
文中的疆圉,似指北京城外周边明朝部署的军队,如袁崇焕部等。
二、袁崇焕文言文
1. 《袁崇焕,字元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邵武纯拍斗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
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
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
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时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
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
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
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
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
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
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 未几,熹宗崩。
庄烈帝即位,忠贤伏诛,削诸冒功者。廷臣争请召崇焕,其年十一月擢右都御史,视兵部添注左侍郎事。
崇祯元年四月,命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所司敦促上道。崇焕始受事,即欲诛毛文龙。
……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
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崇焕闻,即督大寿、可刚等贺握入卫。
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而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 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
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
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
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法司坐崇焕谋叛,龙锡亦论死。
三年八月。遂磔zhé崇焕于市。
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袁崇焕传》5、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发:调动 B.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 主:主张C.而朝鲜及文龙被兵 被:被动 D.遂磔崇焕于市 磔:指凌迟处死6。 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B.所司敦促上道 时所入隘口乃蓟辽总理刘策所辖C.其果于用法类此 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D.虑其部下为变 其后致有叛去者7.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袁崇焕“负胆略”有“边才”的一组是 (3分)①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②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③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 ④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⑤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⑥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袁崇焕为人正气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通晓边塞的情况,以有处理边防事物的能力而自许。
B.袁崇焕向孙承宗请求带领五千人驻守宁远,认为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还可以以此壮大十三山的声势。并建议派遣骁勇的将领去救十做磨三山的十多万难民。
C.崇焕最初本想借议和兴复原来明廷失去的疆域,所以提议和大清议和,朝廷先是答应了袁崇焕的上奏,后来认为不好,又频频降旨劝阻禁止。 D.袁崇焕因为擅自诛杀毛文龙,招来了清兵的大举进攻,也因此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也恰逢大清使用离间之计,皇帝终于怀疑他与大清私通,判了他凌迟处死,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9.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①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3分)②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3分)③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
(4分)。
2. 明史袁崇焕传全文 谢谢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邵武知县。
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
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
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时关外地悉为哈剌慎诸部所据,崇焕乃驻守关内。未几,诸部受款,经略王在晋令崇焕移驻中前所,监参将周守廉、游击左辅军,经理前屯卫事。
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
在晋深倚重之,题为宁前兵备佥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及在晋议筑重城八里铺,崇焕以为非策。争不得,奏记首辅叶向高。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
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承宗以为然,告在晋。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
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
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
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三年九月,承宗决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力阻,不听,命满桂偕崇焕往。
初,承宗令祖大寿筑宁远城,大寿度中朝不能远守,筑仅十一,且疏薄不中程。崇焕乃定规制: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
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督之。明年迄工,遂为关外重镇。
桂,良将,而崇焕勤职,誓与城存亡;又善抚,将士乐为尽力。由是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
遭父忧,夺情视事。四年九月,偕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军万二千,东巡广宁,谒北镇祠,历十三山,抵右屯,遂由水道泛三岔河而还。
寻以五防叙劳,进兵备副使,再进右参政。崇焕之东巡也,请即复锦州、右屯诸城,承宗以为时未可,乃止。
至五年夏,承宗与崇焕计,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缮城郭居之。自是宁远且为内地,开疆复二百里。
十月,承宗罢,高第来代,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右诸城守具,移其将士于关内。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崇焕曰:“锦、右、大凌三城皆前锋要地。
倘收兵退,既安之民庶复播迁,已得之封疆再沦没,关内外堪几次退守耶?”崇焕亦力争不可,言:“兵法有进无退。三城已复,安可轻撤。
锦、右动摇,则宁、前震惊,关门亦失保障。今但择良将守之,必无他虑。”
第意坚,且欲并撤宁、前二城。崇焕曰:“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
第无以难,乃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守具,尽驱屯兵入关,委弃米粟十余万。而死亡载途,哭声震野,民怨而军益不振。
崇焕遂乞终制,不许。十二月,进按察使,视事如故。
我大清知经略易与,六年正月,举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宁远。
崇焕闻,即偕大将桂、副将左辅、朱海,参将大寿、守备何可刚等集将士誓死守。崇焕更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
乃尽焚城外民居,携守具入城,清野以待。令同知程维楧诘奸,通判启倧具守卒食,辟道上行人。
檄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将士逃至者悉斩。人心始定。
明日,大军进攻,戴楯穴城,矢石不能退。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伤城外军。
明日,再攻,复被却,围遂解,而启倧亦以然炮死。启倧起小吏,官经历,主赏功事,勤敏有志介。
承宗重之,用为通判,核兵马钱粮,督城工,理军民词讼,大得众心。死,赠光禄少卿,世荫锦衣试百户。
初,中朝闻警,兵部尚书王永光大集廷臣议战守,无善策。经略第、总兵麒并拥兵关上,不救。
中外谓宁远必不守。及崇焕以书闻,举朝大喜,立擢崇焕右佥都御史,玺书奖励,桂等进秩有差。
我大清初解围,分兵数万略觉华岛,杀参将金冠等及军民数万。崇焕方完城,力竭不能救也。
高第镇关门,大反承宗政务,折辱诸将,诸将咸解体。遇麒若偏裨,麒至,见侮其卒。
至是坐失援,第、麒并褫官去,而以王之臣代第,赵率教代麒。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
议战守,自崇焕始。三月复设辽东巡抚,以崇焕为之。
魏忠贤遣其党刘应坤、纪用等出镇。崇焕抗疏谏,不纳。
叙功,加兵部右侍郎,赉银币,世荫锦衣千户。崇焕既解围,志渐骄,与桂不协,请移之他镇,乃召桂还。
崇焕以之臣奏留桂,又与不协。中朝虑偾事,命之臣专督关内,以关外属崇焕画关守。
崇焕虞廷臣忌己,上言:“陛下以关内外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
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
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
3. 《明史 袁崇焕传》的译文
译文: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官邵武知县。为人正气凛然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
遇到老兵和退伍的士卒,就与他们谈论边塞上的事,通晓那里要塞的情形,以有处理边防事务的才能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求破格任用他,于是提升为兵部职方主事。
没有多久,广宁的军队溃败,朝廷商议扼守山海关,崇焕就单骑出朝巡视关内外。 部中失去袁主事,很惊讶,家中人也不知他到什麽地方去了。
不久,回到朝廷,详细陈说关上的形势。说:“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足以守住这个地方。”
朝廷官员更加称赞他的才能,就越级提升为佥事,监督关内外的军队,调发官库金钱二十万,让他招募士兵。 十三山有难民十余万,长久遭围困不能出来。
大学士孙承宗巡视边防,崇焕请求:“带领五千人驻扎宁远,以此壮大十三山的声势,另外派骁勇的将领去援救。宁远离山二百里,方便就进兵占据锦州,否则就退守宁远,为什么不把十万人放在心上。”
承宗与总督王象乾商议。象乾认为关上的军队正丧失士气,建议调动插汉部保护关口的三千人前往。
承宗认为是对的,告诉在晋。在晋竟然不能援救,众人于是被消灭,逃脱归来的仅六千人而已。
等到承宗驳回修筑城墙的建议,召集将吏商量驻守的地方。 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崇焕主张守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反对的意见,承宗最终主张采用崇焕的建议。
不久,承宗镇守关门,更加倚重崇焕。 崇焕对内安抚军民,对外整顿边防守备,功绩卓著。
崇焕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承宗发怒说:“监军可以擅自杀人吗?”崇焕叩头认罪,他敢于执法就像这样。
崇焕起初议和,朝中不知道,等到上奏报告,皇上下优旨表示准许,后来认为不是办法,频频降旨劝阻禁止。崇焕想藉议和兴复原来的疆域,坚持更为有力。
而朝鲜及文龙遭大清兵进攻,谏议官因此说是和议所招致的。 文龙既已死去,才过了三个月,我大清兵数十万人分路进入龙井关、大安口,而崇焕刚听到变故就奔赴千里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
然而京城的人突然遭到敌人进攻,埋怨诽谤纷纭而起,说崇焕纵容敌人拥兵自重。 朝中人士因为以前崇焕提过通和的建议,诬蔑他勾引敌人胁迫议和,将在敌军临城时签订盟约。
皇上听到很多,不能没有疑惑。适逢我大清设离间计,说与崇焕秘密订有条约,让被抓获的宦官知道,暗地放他逃走。
那个人奔回告诉皇上,皇上毫不怀疑地相信了。 十二月初一再次召对,于是捆绑起来关入大牢。
司法部门判崇焕图谋叛逆。三年八月就在闹市把崇焕凌迟处死。
兄弟妻儿流放三千里,抄没他的家产。崇焕没有儿子,家里也没有多余的财产,天下人都为他感到冤枉。
《明史 袁崇焕传》原文: 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邵武知县。为人慷慨负胆略,好谈兵。
遇老校退卒,辄与论塞上事,晓其厄塞情形,以边才自许。 天启二年正月,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
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
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
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 寻令赴前屯安置辽人之失业者,崇焕即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将士莫不壮其胆。
在晋深倚重之,然崇焕薄在晋无远略,不尽遵其令。 十三山难民十余万,久困不能出。
大学士孙承宗行边,崇焕请:“将五千人驻宁远,以壮十三山势,别遣骁将救之。宁远去山二百里,便则进据锦州,否则退守宁远,奈何委十万人置度外?”承宗谋于总督王象乾。
象乾以关上军方丧气,议发插部护关者三千人往。 承宗以为然,告在晋。
在晋竟不能救,众遂没,脱归者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驳重城议,集将吏谋所守。
阎鸣泰主觉华,崇焕主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焕议。 已,承宗镇关门,益倚崇焕。
崇焕内拊军民,外饬边备,劳绩大著。崇焕尝核虚伍,立斩一校。
承宗怒曰:“监军可专杀耶?”崇焕顿首谢,其果于用法类此。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
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崇焕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
而朝鲜及文龙被兵,言官因谓和议所致。文龙既死,甫逾三月,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
崇焕甫闻变即千里赴救,自谓有功无罪,然都人骤遭兵怨,谤纷起,谓崇焕纵敌拥兵。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
帝颇闻之,不能无惑。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
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
法司坐崇焕谋叛,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
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明史 袁崇焕传》节选自《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
4. 《明史 袁崇焕传》的译文
楼上的是原文吧?袁崇焕,字元素,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官邵武知县。为人正气凛然有胆略,喜欢谈论军事。
遇到老兵和退伍的士卒,就与他们谈论边塞上的事,通晓那里要塞的情形,以有处理边防事务的才能自许。天启二年正月在京城朝见,御史侯恂请求破格任用他,於是提升为兵部职方主事。
没有多久,广宁的军队溃败,朝廷商议扼守山海关,崇焕就单骑出朝巡视关内外。部中失去袁主事,很惊讶,家中人也不知他到什麽地方去了。
不久,回到朝廷,详细陈说关上的形势。说:“给我军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足以守住这个地方。”
朝廷官员更加称赞他的才能,就越级提升为佥事,监督关内外的军队,调发官库金钱二十万,让他招募士兵。当时关外地区全被哈剌慎诸部落所占据,崇焕就驻守在关内。
没有多久,诸部落接受招抚,经略王在晋命令崇焕迁移驻守中前所,监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经营管理前屯卫的事务。旋即受令赶赴前屯安置辽人中的失业者。
崇焕当即夜间行进在荆棘虎豹之中,在四更天入城,将士没有人不认为他的胆气雄壮。在晋深深地倚重他,上本题奏任为宁前兵备佥事。
然而崇焕鄙薄在晋没有远大的谋略,不全遵守他的命令。等到在晋建议在八里铺修筑城墙,崇焕认为不是策略。
争辩无用,上书给首辅叶向高。十三山有难民十余万,长久遭围困不能出来。
大学士孙承宗巡视边防,崇焕请求:“带领五千人驻扎宁远,以此壮大十三山的声势,另外派骁勇的将领去援救。宁远离山二百里,方便就进兵占据锦州,否则就退守宁远,为什麽把十万人置之度外。”
承宗与总督王象乾商议。象乾认为关上的军队正丧失士气,建议调动插汉部保护关口的三千人前往。
承宗认为是对的,告诉在晋。在晋竟然不能援救,众人於是被消灭,逃脱归来的仅六千人而已。
等到承宗驳回修筑城墙的建议,召集将吏商量驻守的地方。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崇焕主张守宁远,在晋及张应吾、邢慎言持反对的意见,承宗最终主张采用崇焕的建议。
不久,承宗镇守关门,更加倚重崇焕。崇焕对内安抚军民,对外整顿边防守备,功绩卓著。
崇焕曾查核到虚报名额的队伍,立刻斩杀一个校官。承宗发怒说:“监军可以擅自杀人吗?”崇焕叩头认罪,他敢於执法就像这样。
三年九月,承宗决定驻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极力劝阻,不听,命令满桂偕同崇焕前往。
起初,承宗命令祖大寿修筑宁远城,大寿猜想朝廷因路远不能守卫,仅修筑了十分之一,并且粗疏单薄不合规格。崇焕於是定下规格:城高三丈二尺,城上女墙高六尺,城基宽三丈,城上宽二丈四尺。
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分别监工。次年完工,就成为关外重镇。
满桂是良将,而崇焕勤於职守,誓与城同存亡;又善於安抚,将士乐於为他们尽力。由此商旅会聚,流亡移民集结,远近的人望为乐土。
遭逢父丧,要他减少守丧期间的哀痛留任办公。四年九月偕同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领水陆马步军一万二千,往东巡视广宁,拜谒北镇祠,经过十三山,抵达右屯,就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
不久因五防论功,晋升兵备副使,再进升右参政。崇焕往东巡视,请求就便恢复锦州、右屯诸城,承宗认为时机不许可,於是停止。
到五年夏,承宗与崇焕计划,派遣将领分别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修缮城郭居住其中。从此宁远暂且成为内地,开辟疆土又有二百里。
十月,承宗罢丅免,高第来代替,说关外必不可守,命令全部撤除锦、右诸城防守器具,把那里的将士移往关内。监督屯田通判金启家上书崇焕说:“锦、右、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
倘若收兵撤退,已经安定的人民就要再次迁徙流亡,已得到的疆土再次沦没,关内外能经得起几次退守啊!”崇焕亦极力争辩不可,说:“兵法上有进无退。三座城已经恢复,怎麽能轻易撤退。
锦、右动摇,那麽宁、前就会震惊,关门也失去保障。如今只要选择良将把守,必定没有其他的忧虑。”
高第意志坚决,并且要一同撤除宁、前二城。崇焕说:“我是宁前道,在这儿做官,应当死在此地,我决不离去。”
高第无法为难他,就撤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的守备器具,尽数驱逐屯守的士兵入关,丢弃米粟十余万。死亡遍地,哭声震野,人民怨愤而军队更加不振。
崇焕於是乞求回家守满丧期,不允许。十二月晋升按察使,办理公事和原先一样。
我大清知道经略容易对付,六年正月发动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抵达宁远。
崇焕听说,就偕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大寿,守备何可刚等聚集将士誓死守卫。崇焕更刺破皮肤用血写成文书,用忠义激励大家,为他们下拜,将士都请求以死效力。
於是全部焚毁城外民居,携带防守器具入城,清除田野来等待敌人。命令同知程维模追查奸细,通判启倧整备守卫士兵的食粮,清除道上的行人。
发文命令前屯守将道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将士逃到这里全部斩杀,人心方始稳定。次日,大军进攻,顶着盾牌挖城,弓箭石块不能击退。
崇焕令闽卒罗立发西洋巨炮,击伤城外军队。次日,再攻,再次被击退,包围於是解除,而启倧也因为点燃大炮而死。
启倧出身於小吏,任官经历,主持奖赏功劳的。
5. 描写袁崇焕的诗句
落 第 遇主人多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 出谷莺偏媚,还枝鸟亦安。
故园泉石好,归去把渔竿。 秋闱赏月 战罢文场笋阵收,客徒不觉是中秋。
月明银汉三千里,歌醉金秋十二楼。 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年头。
嫦娥必定知人意,不钥蟾宫任我游。 咏独秀峰 玉笋瑶簪里,兹山独出群。
南天撑一柱,其上有青云。黄 河 河水奔流去,暄腾万马声。
源从天上落,性本地中行。 独处真须激,清来自太平。
济川吾有愿,击楫动深情。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浸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记 母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就这些 ,你慢慢看。
6. 求翻译一句古文:“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 ,
出处《啸亭杂录•太宗伐明》天聪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与明巡抚袁崇焕书,申讲和议。崇焕信其言,故对庄烈帝有“五载复辽”之语,实受文皇绐也。帝乃因其不备,假科尔沁部道,自喜峰口洪山入,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
帝率八旗劲旅抵燕,围之匝月,诸将争请攻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
因解围向房山,谒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振旅而归。伟哉帝言,虽周武观兵孟津何以异哉?明人罔知深谋,如姚希孟辈,反谓本朝夙无大志,真蠡测之见也。
第二段试译:清太宗皇太极率领八旗劲旅到达北京,围城一个月,将领们请求攻城,皇太极笑着说:“城里面是些傻子,拿下它很容易,但是明朝的边防还比较强,不是短时间可以击败的,拿下北京容易,守住却难,不如先训练部队等待合适的时机。”
文中的疆圉,似指北京城外周边明朝部署的军队,如袁崇焕部等。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溃者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盐”如何吃才科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