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属马融有真本事吗 古代语言学家的马融
- 知道问答
- 2023-11-26
- 89
一附属马融有真本事。马融,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马融是有真本事的。马融,出生于中医世家,三代行医,尽获家传,从医30年,后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师从李少川教授。
文章目录:
一、一附属马融有真本事吗
有。
一附属马融有真本事。马融,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马融是有真本事的。
马融,出生于中医世家,三代行医,尽获家传,从医30年,后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师从李少川教授,1987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又师从江育仁教授,1990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中医儿科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二、古代语言学家的马融
(公元七九 - 一六六年) 字季长,东汉 右扶风 茂陵(今陕西 兴平市东北)人,历任校书郎中、议郎、武都太守、南郡太守等职,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文学家,为人才高多识而达生任性,不拘小节,善鼓琴吹笛,生徒千余,著名学者卢植、郑玄皆出自其门下。马融对古文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著述颇丰,主要有《三传异同说》、《孝经注》、《论语注》、《毛诗注》、《周易注》、《三礼注》、《尚书注》、《烈女传注》、《老子注》、《淮南子注》、《离骚注》等,另有赋、颂、碑文、琴歌、对策等二十一篇散文诗歌作品,均佚,清人马国翰有辑录。
三、马融的人物简历
马融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幼从其父马新云熟读中医经典,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河北医学院,1982年12月毕业后于河北中医学院附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工作。1984年考入天津中医学院攻读儿科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儿科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毕业后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至今。
四、马融是那个朝代的人?
马融 (79年-166年),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笑橘罩西兴平东北)人。东汉经学家。曾宦校书郎、郎中、议郎、武都太守以及南郡太守。
马融年少好学,精通经籍。他编辑注释了《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孝经》等,并著有《三传异同说》。除注经书伍判外,他还注释了《老子》、《淮南子》、《离骚》、《列女传》等书籍。他有千余学生,碰闹比如郑玄、卢植,就是他的门生。但是,郑玄只在毕业时见过马融一面。
马融颇好美色、音乐,讲学时,前列男学,后列女乐,中间用绛色丝帐相隔,马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人称“绛帐教授”。
柳亚子《四月十六夜徐老特立羔访奉呈一首》:“马融绛帐多英杰,屈子《离骚》未寂寞。”
马融的著作大致均佚。清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和黄奭的《汉学堂丛书》里面有所摘录。
另外,明张溥辑撰有《马季长集》。
东汉
五、生肖为兔的文人学者:马融
马融(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卢植、郑玄都是其门徒。
他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俊才善文,曾从京兆(今属西安市)处士挚恂问学。汉安帝时,任校书郎,诣东观(朝廷藏书处)典校秘书。因得罪当权的外戚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升官。直到邓太后死后,才召拜郎中。汉桓帝时,外任南郡太守,因忤大将军梁冀,遭诬陷,免官,髡徙朔方。后得赦,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辞官,居家教授。他达生任性,不太注重儒者节操,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其学生多达四百余人,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马融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
人物评价
长期在东观校书著述,为他能综合各家之学,遍注古文经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他善于吸取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他曾想训解《左氏春秋》,及见贾逵、郑众的著作,就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即博,吾何加焉!”(《后汉书·马融列传》)他综合了贾、郑二家的优点,撰成《春秋三传异同说》,是《春秋》学集大成的一部专著。马融还与北地太守刘环讨论过《春秋》学的一些分歧问题。
六、马融哪个朝代﹖
东汉
马融(79-166),字季长,简孝是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陕西人,东汉拦漏稿名将马援的从孙。
他俊才善文,汉安帝到搜差汉桓帝时任官,后来又教授学生,升堂入室者有五十余人,其中郑玄、卢植是佼佼者。 马融博通今古文经籍,他一生注书甚多,有〈孝经〉、〈论语〉、〈诗)、〈周易〉、〈老子〉、〈离骚〉等;世称“通儒”。
东汉
东汉
汉朝的,后汉书有传。三国演义上也有提到。是一名大儒。
七、马融的人物生平
公元108年(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听闻马融的名声,于是召他任舍人,但马融并不喜欢此职,就没有应命。客居在凉州的武都、汉阳二郡间。当时羌人突起,扰乱边境。米价飞涨,自函谷关以西,路上饿死的人一个接一个。马融也遭受饥困,就后悔了起来,对他的朋友说:“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割其喉,这种以名害生的事,愚夫也不干。’这是为什么呢?生是最可贵的。现在为了怕乡曲之士耻笑,使无价的身体受到摧残,这不符合老庄的道理。”于是应邓骘的征召出仕。
公元110年(永初四年),马融被拜为校书郎,到东观典校秘藏书籍。当时,邓太后掌权,邓骘兄弟辅政。一般浅见的儒生学士,都认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于是停止了练武的制度,不讲战阵之法。因此猾贼蜂起,乘国家无备。马融对此大为不满,认为文武之道,是圣贤所重视的,金、木、水、火、土,人们把它们并用,任何一个都不可废,怎能不讲武功。 公元115年(元初二年),马融上《广成颂》来讽谏朝廷。《广成颂》送上后,得罪了当权的邓氏。马融只得呆在东观,十年不得升迁。马融后来因为侄子去世,于是请罪归家。邓太后听说后大怒,认为马融不遵从朝廷的命令,想在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禁止马融为官。
公元121年(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亲政,召还马融回到讲部。又出任河间王厩长史。当时安帝东巡岱宗(泰山),马融献上《东巡颂》。安帝对他的文才感到惊奇,于是召拜他为郎中。
公元125年(延光元年),北乡侯刘懿即位,马融称病辞官,在郡里任功曹。
公元133年(阳嘉二年),朝廷下诏命群臣推举敦朴之人,城门校尉岑起举荐马融,马融赶赴征召,经考核出任议郎。又被大将军梁商任命为自己的从事中郎,后升任武都太守。当时西羌反叛,征西将军马贤与护羌校尉胡畴率军征讨,但却拖延不进。马融知道马贤必败,于是上疏请求允许自己率关东兵五千进攻,但朝廷没有听从。马融又上疏认为羌人和北方少数民族,可能会来侵扰,应做好准备。不久,陇西郡的羌人造反,乌桓侵掠上郡,都如马融所说的。 后经三次迁升,至汉桓帝在位时马融任南郡太守。之前,马融因一些事得罪了大将军梁冀,梁冀暗示有关部门诬告马融在郡里贪污,他于是被免职剃发,流放至朔方郡。马融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后来因病离职。
当初,马融被邓氏惩办,便不敢再触犯权贵,后来又为梁冀起草陷害太尉李固的奏折,被吴祐斥责说:“李公的罪,成于您的手下。李公如果遭到诛杀,您有什么面目见天下人呢?”他又为梁冀作大将军《西第颂》,因此颇为正直之士所耻笑。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马融在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八岁,遗令薄葬。
八、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
马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字季长。出生于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 79),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马融不辱祖制,一心想实现做大事的愿望,因而不缀寒暑,发愤读书,终成为经学大师,尤在古文经学方面成就突出。
师挚恂 始发愤读书
马融自幼好学,没有固定的老师,后来跟随当时的名儒挚恂游学。挚恂有个女儿名叫碧玉,见马融自恃少年聪明不肯刻苦学习,于是提出要和马融比比学问,以此挫挫马融的那股傲劲。马融哪里把碧玉放在眼里,两人便一起来到挚恂面前,要求出题比试。挚恂明白女儿的心思,在地上写了句“一牛生两尾”的字谜叫马融和碧玉猜。马融搔头挠耳好半天,想不出谜底。碧玉却不假思索地在地上写了个“失”字。马融心里不服气,要求再出一谜。挚恂又在地上写了“牛嫌天热不出头”。马融苦思冥想后抢着说:“是‘伏’字。”挚恂摇摇头。接着碧玉不慌不忙在地上写了个“午”字,挚恂赞许。
马融心里很不是滋味,强辩说:学生平日推理周易,未习字谜,还是再考一次吧。挚恂笑了笑,又出了个题:昔时有一个妇女,兵荒马乱与丈夫孩子失散,寄宿在庵堂里。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庵内尼姑,命她推磨磨麦子。妇女累得浑身无力,越想越伤心,就扑河寻死了。满塘荷花也觉伤情,花瓣全部落下。这个梦该怎样解释?
马融如坠云里雾中,好半天才硬着头皮袜磨说:恐怕是妇女思念丈夫、孩子心切,精神有了毛病了吧。挚恂很生气,严厉地瞪了马融一眼,转身叫女儿回答。碧玉想了想,说:磨麦,可见夫面,莲花落瓣,则可见子,妇女此梦当和丈夫、孩子重逢。
三个题目,马融都没有回答对,一气之下,独自一人告扮斗来到仙游寺旁,劈石筑室,发愤读书。几易寒暑,研究了诸子百家经典,对许多名篇倒背如流。从此,才思更加敏捷,写起文章妙笔生花,成了名噪一时的通儒。
避武都 思人生价值
马融早年曾入仕海为官。永初二年( 108),有位叫邓骘的大将军想任命马融为舍人,负责草拟公文,以备顾问或充当谋士,但这些不是马融想要做的。因此马融没有去军营接受这份差事,而是搬到凉州武都和汉阳交界处暂避、隐居,以等待时机,伸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华。
马融在退避甘肃时,正值凉州以西羌胡人交相攻略,边关地区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米价腾高。边关以西,饥民遍野,饿死的人也随处可见。
当时,马融的生活也十分艰难,几乎处于饥困之间。有一次,又饿又苦恼的马融,以后悔的口吻对朋友说:古人有句名言,说的是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马融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本事的人却故意令自己的才华埋没,这连愚蠢的人也不会去做。能够依这样去做的话,那马融也能以尊贵的身份生存在世上了。目前,我马融虽然以一个受人鄙视的舍人身份出仕,那也只是一念之差,总不能沽名钓誉而令自己成为无价值的人。这终究不是老庄所提倡的“不以名害其生者”。所以,马融决定 *** 参军。后任议郎等职。
桓帝时马融为南郡太守,管辖范围大致为荆州一带,因得罪大将军梁冀遭诬陷,被贬官发配朔方。后被赦免,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但马融又触犯当权的外戚邓氏,滞留东观十年,典校秘书和从事著述,后身体多病,辞官还乡,主要从事古文经学的教学和研究。
注释经籍 设帐授徒
马融才高博洽,作为当时著名的经学大家,回到家乡后设帐授徒、注释经书。马融为一代海内大儒,被服仁义,教授的弟子常有千余人,著名的学者卢植、郑玄都是马融的学生。其中郑玄后来成为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通今文经学的大儒。马融晚年生活阔达奢逸缺帆,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开魏、晋以来清谈家破弃礼教的风气。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除了遍注群经《易》、《尚书》、《诗》、《三礼》、《论语》、《孝经》等外,还兼注有《老子》、《淮南子》、《列女传》、《离骚》等。经籍《左传》因已有贾逵注释,所以马融只做了《三传异同说》。上述著作皆已散佚,在清人马国翰编的《玉函山房丛书》、黄《汉学堂丛书》中有辑录。
博通经学 不拘儒者
马融所研究的经学属于古文经学。西汉设五经博士后,今文经学被立于学官,从此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相对。经今、古文之争首先表现在字体的书写上,今文经是汉代流行的字体隶字书写,古文经是用先秦六国流行的字体大篆书写。当然经今、古文之争,不光是字体不同,还在于文字内容、篇章多寡以及学风等方面。
古文经学的一个特点是“通训诂”、“举大义”、“不为章句”。与今文经学比较,古文经学是一种简单明了、思想犀利的学术。东汉时古文经学发展很快,虽然未立于学官,却逐渐成了私学的主流。作为古文经学大师,马融自成一门。由于马融等人的努力,古文经学在学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与今文经学派刘的辩论中,马融辩论《公羊春秋》与《左氏春秋》的得失,所言有理有据,扩大了古文经学的影响。可以说古文经学派到马融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统一的训诂和经义,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马融不仅不被古、今文所限,也不被《五经》所限。马融曾想训《左传》,但读了贾逵、郑众的注后,就觉的没必要再做了。说: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马融的《三传异同说》是贯穿古、今经学的著作,马融既精既博的学风,显示出精则不烦琐,博则不墨守的独特风格,这完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今文经学学风。马融的成就已博通经学,跨过经今、古文之争了。马融的这些被弟子郑玄所继承并发扬光大。
史书记载马融不仅“才高博洽,为世通儒”,而且“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这样的双重人格揭示了东汉中后期社会思潮已经由经学向玄学潜行,马融一生的奇异行为正反映了这种变迁的表象。
(本文摘自《人物中国》,人物中国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一版,定价:38.00元)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马融的8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