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且人益健康
――从美国的小费文化谈起
- 生活百科
- 2023-11-05
- 88
我初次去美国时,就有人告诫说,"在美国生活是要付小费的"。但那次忙于学业,外出接受服务不多,故只付过两次小费。去年夏天,我携妻子再次踏上美国国土去看望在美工作的儿子、儿媳。由于活动项目多、旅游路线长,小费付了不少,也渐渐理解了美国的小费文化。
美国人消费观中有一条天经地义的不成文信条:谁为你服务,你就应付给他小费,不能吝啬;你为谁提供了服务,你就可向他索取小费,不必卑躬屈膝。你去住旅馆,有服务生帮你提行李,你得付小费;在店住了一晚上,出门前要在枕头上或桌子上放上1~2美元作为小费给打扫房间的服务员(如住高级饭店,每天应付5~10美元);你坐的士,到达目的地后,除了付车费外,还要加付15%的小费;你到饭店吃饭,饭后也得加付15%~20%小费。当然你也可以不付小费,如饭后只付餐费便扬长而去,是不会有人追着你讨小费的。再如住旅馆不付小费,服务员也照样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但这样做都有背于美国的小费文化,长此以往,自己也会感到别扭、烦恼,与当地社会格格不入。
在美国也不是每时每地都要付小费。如到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吃饭,因为你从柜台取走一份饭后,就都是"自力更生"了:亲自用纸杯接饮料,亲自把餐具等送回指定地点,这样自我服务,就不用再付小费。不过有时在快餐店也会情不自禁地非要掏腰包。有一次我们去一家美国餐馆吃自助餐,顾名思义是自我服务,不用付小费。但吃自助餐时需不停地改变花色品种,不停地换盘子,因此也就有服务员不停地来收用过的盘子。看着有些头发花白的"奶奶级"服务员,她们笑若春花,语如春风,川流不息地忙碌着,我们真是感激万分。餐后我们悄悄留下几美元,就像留下了这些感激。
我们儿子每次都欣然给出小费,他总说,有些服务员养家糊口多半靠小费。美国的小费文化确实有利于那些相对贫穷的家庭。工作在服务行业的职工往往收入不高,如果家庭负担重,光靠工资收入就有捉襟见肘之窘。因此平时挣点小费贴补家用就成为很必要的事了。然而更有意义的是,小费文化不但有利于贫富不均家庭保持某种物质上的平衡,而且有利于不同人群间保持某种心理上平衡。请看给付小费时,往往是付者一脸感激,纳者满面笑容。钱数不多,却使付出者与收获者的心理都得到满足。前者维护了自尊,后者得到了表扬。我们在饭店就餐后,总是因享受到了良好服务,而怀着十分愉悦的心情支付小费。为了图吉利,我们还常使餐费加小费的总额以66或88结尾。真正感到既酒足饭饱,又心满意足。
据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调查表明,美国是支付小费最多的国家,每年总共要支付150亿美元,在全球名列第一。由此想到美国人的捐献文化。美国每年捐献的钱也很惊人,相当于丹麦、挪威、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一年的生产总值。美国一年千亿元的捐款,80%是个人捐的,70%来自普通人,且多数来自千百万普通人每月几元、几十元的固定小额捐款。如1996年,美国人平均每户捐款1017美元,相当于每户捐出其收入的2.1%。
美国人乐此不疲于给小费、捐款,自有其历史文化背景,然而美国人对善恶与健康的关系也颇有研究。据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的多年跟踪调查发现,一个乐于助人、处处行善、与人相处融洽的人,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男性更如此;而心怀叵测、损人利已、与他人不融洽的人,寿命就短。这是因为乐于助人、乐于行善的人,做了好事后,常可感受到受益者对他(她)的友爱和感激之情,从而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其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焦虑和烦恼。美国哈佛大学还做过这样一次实验,让学生观看一部介绍一位美国妇女在加尔各答救助穷人和残疾人的记录片,学生们看后深受感动。这时对这些学生的唾液作分析,结果发现他们唾液中能防止呼吸道感染的抗体比看片前增加了。这说明那位妇女的事迹感动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免疫系统,增强了他们的免疫功能。
中国清代王永彬说"行善济人,人遂行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也就是说,对人行善,他人因此而行安全,而自己亦会感到十分欣慰。清人严复谈及养身之道时也告诫说," 勿谓害小而为之,害不积不足以伤生;勿谓益小而不为,益不集无由以致剑"行善助人益健康,不但是古训,而且更是被现代科学证实了的。中国现在慈善活动正搞得有声有色,这无疑有利于大众的身心健康,积极投身于此,应该说是一项健康投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