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6-08
- 163
五味子
(《本经》)
【异名】、Kx(《尔雄》),玄及(《吴普本草》),会及(《别录》),五梅子(《辽宁主要药材》)。
【来源】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五味子,又名:面藤、山花椒。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8米。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叶互生,柄细长;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阔倒卵形以至阔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小齿牙,上面绿色,下面淡黄色,有芳香。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具长梗,花被6~9,椭圆形,雄蕊5,基部合生;雌花花被6~9,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子房倒梨形,无花柱,受粉后花托逐渐延长成穗状。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呈深红色,内含种子1~2枚。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阳坡杂木林中,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分布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采集】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虫蛀。
【药材】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内柔软,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参见"血藤"条)的果实。其果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品质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药理】其他作用
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视力以及扩大视野;对听力也有良好影响,述可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
【化学成分】 含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炮制】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蒸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
《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浸二宿,焙干用。"
【性味】酸,温。
①《本经》:"味酸,温。"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④《长沙药解》:"味酸微苦咸,气涩。"
【归经】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纲目》:"入肝、心。"
【功用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宜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②《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叨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③《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选方】①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
②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③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普济方》)
④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
⑤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
⑥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⑦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⑧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本事方》五味子散)
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
⑩治烂弦风眼:五味子、蔓荆子,煎汤频洗之。(《谈野翁试验方》)
⑾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用法:将五味子烘干、研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丸服。
②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内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
③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制剂、剂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酒中1个月,制成40%酊剂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
④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开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经一疗程观察,心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齐均有改善,心尖区杂音半数好转,血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心界与脉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心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学及临床症状经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本经》)
【异名】、Kx(《尔雄》),玄及(《吴普本草》),会及(《别录》),五梅子(《辽宁主要药材》)。
【来源】为木兰种植物五味子的果实。
【植物形态】五味子,又名:面藤、山花椒。
落叶木质藤本,长达8米。茎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褐色,稍具棱角。叶互生,柄细长;叶片薄而带膜质;卵形、阔倒卵形以至阔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阔楔形至圆形,边缘有小齿牙,上面绿色,下面淡黄色,有芳香。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具长梗,花被6~9,椭圆形,雄蕊5,基部合生;雌花花被6~9,雌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在花托上,子房倒梨形,无花柱,受粉后花托逐渐延长成穗状。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成熟时呈深红色,内含种子1~2枚。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阳坡杂木林中,缠绕在其他植物上。分布东北、华北、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
【采集】霜降后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摘,拣去果枝及杂质,晒干;贮藏干燥通风处,防止霉烂、虫蛀。
【药材】干燥果实略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毫米。外皮鲜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显油润,有不整齐的皱缩。果内柔软,常数个粘连一起;内含种子1~2枚,肾形,棕黄色,有光泽,坚硬,种仁白色。果肉气微弱而特殊,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而苦。以紫红色、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商品习称"北五味子"。
五味子商品中尚有一种"南五味子",又称"西五味子",主要为植物华中五味子(参见"血藤"条)的果实。其果粒较小,红色,皮发抱,肉较薄,品质较差。产四川、湖北、陕西,山西、云南等地。
【药理】其他作用
可提高正常人和眼病患者的视力以及扩大视野;对听力也有良好影响,述可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
【化学成分】 含五味子素(schizandrin)、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新一味子素(neoschizandrin)、五味子醇(schizan-drol)、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gomisin)、A、B、C、D、E、F、G、H、J、K1、K2、K3、L1、L2、M1、M2、N2,O,R等。
【炮制】五味子:筛净灰屑,除去杂质,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晒干。酒五味子:取拣净的五味子,加黄酒拌匀,置罐内,密闭,隔水蒸之,待酒吸尽,取出,晒干。此外尚有用蜜蒸、醋蒸者,方法与酒蒸同(五味子每100斤用黄酒20斤,或用蜂蜜30斤,或用米醋15斤)。
《雷公炮炙论》:"凡用(五味子)以铜刀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浸二宿,焙干用。"
【性味】酸,温。
①《本经》:"味酸,温。"
②《别录》:"无毒。"
③《唐本草》:"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
④《长沙药解》:"味酸微苦咸,气涩。"
【归经】入肺、肾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②《纲目》:"入肝、心。"
【功用主治】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宜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苁蓉为之使。恶萎蕤。胜乌头。"
②《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叨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③《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选方】①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白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二两半。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以时。(《鸡峰普济方》五味细辛汤)
②治嗽:大罂粟壳(去瓤擘破,用白饧少许入水,将壳浴过令净,炒黄色)四两,五味子(新鲜者,去梗,须北方者为妙)二两。上为细末,白饧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盏,捺破,煎六分,澄清,临睡温服,不拘时候。(《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③治痰嗽并喘:五味子、白矾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生猪肺炙熟,蘸末细嚼,白汤下。(《普济方》)
④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本草衍义》)
⑤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人参五钱,五味子、麦门冬各三钱。水煎服。(《千金方》生脉散)
⑥治虚劳羸瘦,短气,夜梦,骨肉烦痛,腰背痰痛,动辄微喘:五味子二两,续断二两,地黄一两,鹿茸一两(切片,酥炙),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汤下。(《卫生家宝方》五味子丸)
⑦治梦遗虚脱:北五味子一斤,洗净,水浸一宿,以手按去核,再用温水将核洗取余味,通用布滤过,置砂锅内,入冬蜜二斤,慢火熬之,除砂锅斤两外,煮至二斤四两成膏为度。待数日后,略去火性,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医学入门》:五味子膏)
⑧治肾泄:五味子二两(拣),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本事方》五味子散)
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五味子一两,炒赤为末,用醋糊为丸,醋汤送下三十丸。泻,用蕲艾汤吞下。(《经验良方》五味子丸)
⑩治烂弦风眼:五味子、蔓荆子,煎汤频洗之。(《谈野翁试验方》)
⑾治疮疡溃烂,皮肉欲脱者:五味于炒焦,研末,敷之,可保全如故。(《本草新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据102例观察,有效率为85.3%,其中基本治愈(治愈、显效)率占76.4%。尤其对症状隐匿、肝气郁结及肝脾不和三型效果较好。五味子粉对传染性肝炎有较明显的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且奏效较快,无明显副作用,适用类型较多。低酶型(300单位以下)病例的基本治愈率可达84.2%,平均服药10.1天即能见效;高酶型(500单位以上)及中酶型(300~500单位)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1.4%和72%,平均服药时间为23.6天及25.2天。但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如停药过早常引起反跳现象,因此疗程长短须因病而异,原则上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后仍宜服药2~4周,以巩固疗效。少数病例服药后,谷丙转氨酶降至一定水平即稳定不动,或治疗效果不明显,可加大剂量,仍可能促使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用法:将五味子烘干、研末,过80~100目筛。成人每次1钱,日服3次,30天为一疗程。亦可制成蜜丸服。
②治疗急性肠道感染
取北五味子10斤,水煎2~4小时,去渣加红糖3斤,浓缩成5000毫升。一般每日服两次,重者3次,每次50毫升,小儿酌减。治疗急性菌痢33例(其中8例静滴1~3次氯霉素,3例用1~2次四环素,1例加用激素,20例配合补液),结果29例痊愈,3例明显有效,1例死亡;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14例补液,5例加用氯霉素),结果除1例死亡外,均治愈:急性肠炎10例(4例补液),均治愈。服药后91.1%的病例在1~4天退热;82.7%的患者在1~4天内大便阴转。五味子对急性肠道感染具有退烧敛汗、生津止泻作用,故能奏效。
③治疗神经衰弱
能使患者失眠、头痛、头晕、眼花,及心跳、遗精等症状消失或改善,从而恢复健康。据73例观察结果:痊愈43例(68.9%),好转13例(17.81%),治疗中断16例(21.20%),无效1例(1.34%)。制剂、剂量:取五味子40克,浸入50%的酒精20毫升中,每日振荡一次,10天后过滤;残渣再加同量酒精浸泡10天过滤。两次滤液合并,再加等量蒸馏水即可服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2.5毫升,一个疗程总量不超过100毫升。亦可将五味子浸泡于烧酒中1个月,制成40%酊剂服用,每次2.5毫升加水7.5毫升,每日2次,连服2周或1个月。
④治疗潜在型克山病
40%五味子酊,日服三次,每次30滴或2毫升。10天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服药后多次开水。8例(其中确诊者4例,怀疑为克山病潜在型者4例)患者经一疗程观察,心跳、气短、头晕等自觉症状均改善或消失;心律不齐均有改善,心尖区杂音半数好转,血压偏低者亦有恢复,而心界与脉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部分病例的心电图变化亦恢复正常。治疗间隔一个月后,病人均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未见病情恶化。
此外,曾有报道用五味子酊治疗1例绿脓杆菌性膀胱炎获得效果,细菌学及临床症状经12天后达到痊愈标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