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情志调摄篇
- 生活百科
- 2023-12-03
- 103
养生的实质就是要做到“形体不蔽、精神不散”,养生的核心是要“调和阴阳”。
养生的原则是协调阴阳、保阳益阴;五脏坚固、脾胃为本;畅通经络、调和气血。
养生的途径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
中医将人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养生主张形、神俱养,首重养神。
清静养神
中医认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调神摄生,首贵静养。《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神亡”。因此,养神之道贵在一个“静”字,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做到摒除杂念,内无所蓄,外无所逐。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有利于防病去疾促进健康,有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但是,清静养神的方法,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无理想,无抱负,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地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寡言语以养气,寡思虑以养神”,避免“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要做到少思寡欲,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提倡知足常乐。在生活中,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避免无原则的纠纷。要做到心神宁静,需注意闭目定志,眼为心灵之窗口,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闭目养神片刻,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思绪冷静,精神内守,坦然舒畅。
清静养神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修性怡神法。“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现实生活中,高寿的人多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其中有许多人情操高尚。相反,急躁、焦虑、忧郁和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丛生或早夭。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指出,“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自除烦恼”。因此,讲究养生之道,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养生贵在养心,而养心首重养德。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阅读、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均能赏心悦目、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调神健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