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麻根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11-12
- 91
r麻根
(《药性论》)
【异名】r根(《别录》),r麻头(《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r麻的根。
【植物形态】r麻(《药性论》),又名:(《诗经》),天青地白草、川绵葱、野r麻(王安卿《采药志》),银r、天名精(《纲目拾遗》),园麻、线麻、白r麻、山麻、红r麻。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茎直立,分枝,有柔毛。单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圆形,长7~15厘米,宽6~14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浑圆或阔楔形,上面绿色,粗糙,下面除叶脉外全部密被白色绵毛;托叶锥尖形,脱落;叶柄有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成束,为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黄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绿色,花被4片,紧抱子房,花柱1。瘦果细小,椭圆形,集合成小球状,上有毛,花柱突出。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山沟、路旁等处。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皮(r麻皮)、叶(r麻叶)、花(r麻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长6~1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皮部有时脱落而呈现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纤维状。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主产江苏、山东、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用野r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亦可得到同样效果。家兔肌肉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有报道用根包扎创伤有止血作用。
②从对r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按7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家兔,10毫克/20克注射于小鼠腹腔,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著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钴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甘,寒。
①《别录》:"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冷,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r汁疗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O毒箭、蛇虫咬。"
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
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选方】①治五淋:r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r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r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r根散)
⑤治肠风:r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r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r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r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r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r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r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r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r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r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r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r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r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r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O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
②《本草述》:"r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③《本草正义》:"白r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药性论》)
【异名】r根(《别录》),r麻头(《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荨麻科植物r麻的根。
【植物形态】r麻(《药性论》),又名:(《诗经》),天青地白草、川绵葱、野r麻(王安卿《采药志》),银r、天名精(《纲目拾遗》),园麻、线麻、白r麻、山麻、红r麻。
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茎直立,分枝,有柔毛。单叶互生,阔卵形或卵圆形,长7~15厘米,宽6~14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基部浑圆或阔楔形,上面绿色,粗糙,下面除叶脉外全部密被白色绵毛;托叶锥尖形,脱落;叶柄有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小成束,为腋生的圆锥花序;雄花黄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绿色,花被4片,紧抱子房,花柱1。瘦果细小,椭圆形,集合成小球状,上有毛,花柱突出。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山沟、路旁等处。我国中部、南部、西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陕西、河南等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茎皮(r麻皮)、叶(r麻叶)、花(r麻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冬、春采挖,除去地上茎和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长6~1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皮部有时脱落而呈现棕褐色或棕黄色的纤维状。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主产江苏、山东、陕西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酚类、三萜(或甾醇)、绿原酸。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
用野r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创面,可使出血量减少,出血时间缩短,如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亦可得到同样效果。家兔肌肉注射"血凝"后,凝血时间缩短,但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变化。用浸有"血凝"的药棉覆盖于大鼠的肝、肾伤口,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有报道用根包扎创伤有止血作用。
②从对r麻的成分研究过程中,发现咖啡酸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盐)",按7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于家兔,10毫克/20克注射于小鼠腹腔,凝血时间及出血时间均显著缩短,"血凝酸胺"在试管内无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但对钴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增加。
【炮制】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浸泡,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性味】甘,寒。
①《别录》:"寒。"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滑,冷,无毒。"
④《浙江民间草药》:"性寒,味酸,无毒。"
【归经】①《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血分。"
②《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止血,解毒,散瘀。治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①《别录》:"主小儿赤丹;渍r汁疗渴,安胎。"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膈热,漏胎下血,产前后心烦闷,天行热疾,大渴大狂,O毒箭、蛇虫咬。"
③《本草图经》:"主白丹,浓煮浴之,日三、四。"
④《本草备要》:"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哽。"
⑤《纲目拾遗》:"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哽,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
⑥《分类草药性》:"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
⑦《现代实用中药》:"根、叶并用,治肛门肿痛,脱肛不收。"
⑨《南宁市药物志》:"治小儿麻疹,创伤出血肿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5钱;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经疏》:"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选方】①治五淋:r麻根两茎,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频服。(《斗门方》)
②治血淋,脐腹及阴茎涩痛:麻根十枚,捣碎,以水二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分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圣惠方》)
③治小便不通:㈠r麻根,洗,研,摊绢上,贴小腹连阴际。(《摘元方》)
㈡麻根半两,蛤粉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叶:血不止:r麻根、人参、白垩、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糯米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r根散)
⑤治肠风:r麻根四钱。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⑥治习惯性流产:r麻干根一两,莲子五钱,怀山药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⑦治妊娠胎动,忽下黄汁如胶,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r根去黑皮,切二升,银一块,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银。(《梅师集验方》)
⑧治血热崩漏:r麻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⑨治哮喘:r麻根和沙糖烂煮,时时嚼咽下。(《医学正传》)
⑩治痰哮咳嗽:r根,煅存性为末,生豆腐蘸三、五钱食;未全可者,以肥猪肉二、三片蘸食。(《医学正传》)
⑾治白丹:r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备急方》)
⑿治痈疽发背,或发乳房初起微赤:捣r根敷之,数易。(《梅师集验方》)
⒀治跌打闪挫:大鲫鱼一尾,独核肥皂一个,胡椒七粒,黄栀子九个,老姜一片,葱头三个,野r麻根一段,干面一撮,香糟一团,绍酒随数用,同前药合捣如泥,炒热熨敷患处,外用布包扎紧,次日青出。(《纲目拾遗》)
⒁治跌扑:野r根一两,捣碎,好酒煎服,尽量饮醉。(《百草镜,)
⒂治蛇咬伤:鲜r麻根,捣烂罨包。(《浙江民间草药》)
⒃治鸡鱼骨哽:r麻根捣汁,以匙挑灌之。(《谈野翁试验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r根,《别录》在小儿赤丹,为其寒能凉血也。渍r汁疗渴者,除热之功也。《日华子》用以治心膈热,漏胎下血,胎前产后心烦,天行热疾,大渴发狂,及O毒箭、蛇虫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热凉血故也。"
②《本草述》:"r根,丹溪谓其大补阴而即行滞血,足以补为行也。夫甘寒之药能泻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泻热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则补阴活血之功,又岂徒以泻热与他味问论乎。……其和血便在补阴,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③《本草正义》:"白r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热结等证,则有泄热通利之力,是以《日华本草》谓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为安胎之用,实则既寒且滑,必非胎动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为妊娠禁品。考古今医药诸书,惟《梅师集验方》用以治胎动忽下黄汁,此外殊不多见,丹溪且言其行滞血,则更与胎动大相刺谬,又何可为安胎套药耶。"
上一篇:不宜过多食用桔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