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传》(葛洪)
- 民间偏方
- 2022-11-21
- 218
将《列仙传》《洞仙传》《续仙传》整理成故事 事件成书神仙传
指出道教徒夸大虚化的情节,从志县文献,修仙好友,洞天仙人整理仙人真君事情记载。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丨周回一百五十里
属王真人治之(王文卿)
丹霞洞天 元代 · 何中 飞舄落丹霞,苍然洞天划。草木皆异香,烟雰有灵色。 寒苔洁宜坐,幽水甘可涤。樵子指峰赏,野翁教药摘。 琳宫积筠阴,虑消景难昃。道人供仙名,亹亹古所历。 唐王悬旧照,唐帖式遗墨。使年知几何?山前事多易。 稽首浮丘翁,归欤紫玄宅。
前言
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于她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主要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到启发,一时使得葛洪和中医药在世界上广为人知。
2016年9月4日,为纪念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葛洪,广东惠州博罗罗浮山风景区内的葛洪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挂牌成为广东省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葛洪是魏晋时儒道兼修的一位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著述丰富,本部《神仙传》即是其众多著作中的一种。
丹霞山——在麻姑山丨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丨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丨属蔡真人治之。
作者生平
葛洪(284- 364),字稚川,自 号抱朴子,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
据葛洪所著《抱朴子.外篇.自叙》中所述,其家族源自上古帝王葛天氏,葛天氏后变为一诸侯国,故其后人以葛为姓。
葛洪出身官宦世家,其先祖在西汉时为官,并曾起兵计伐过王葬,后其子浦庐在东汉光武帝时以军功封骤骑大将军,封下邳僮县侯,食邑五千户。
浦庐弟葛文因跟随其兄立有战功而未封爵,浦庐乃让爵位于弟,而举家迁至丹阳郡。葛拱祖父葛系,三国时在吴国历任县令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职,并最终得封吴寿县侯。
葛洪的父亲葛诺,也在吴国从县令做到中书郎、廷尉平、中护军等职,又被拜为会稽大守。
还来赴任时,晋国就攻破了吴国西边的边境,于是朝野一致推荐他去守卫边疆,葛悌领兵前去,但还是改变不了吴国覆灭的命运。
吴国归顺晋国后,葛悌继续为官,在河北肥乡县令任上颇有才德清廉之名,后被调任邵陵太守,在任上去世。
葛洪在家排行第三,其父去世时,他年仅十三岁。
小时候因备受父母宠爱没怎么被督促学习,等到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全家陷于贫困,他则每日被迫辛苦劳作,而家中之前的藏书因毁于兵火,导致他想读书而不能。
于是他只好去别家借书学习,用砍柴换来的钱购买纸笔,因纸张缺乏,只能在一张纸上反复书写,以致字迹最后都无法辨认。
葛洪十六岁时学习《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又广涉各家,所读各类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等书近万卷。
葛洪对当时流行的术数之学,如河洛谶纬、星历算术之类虽有所涉猎,但他主要偏好神仙养生之学,又喜欢各种神异方术。
葛洪每听闻有异人方术,不管多远,都要去询问,这为他写作《神仙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他晚年也曾学习过风角、望气、三元、遁甲、六壬、太一等占卜之术,只是未能深入研究。
另外他因为年少时体弱多病,也曾习武强身。
年轻时曾学过射箭,并在战场上射杀过敌军,又会单刀、双戟等兵器,晚年还学过棍术。
由此可知他并非一介文弱书生,而是文武韬略皆备之人。
在晋惠帝太安年间,蛮族将领石冰随张昌作乱,曾攻下扬州、江州等地,义军大都督吴兴太守顾秘邀请葛洪担任将兵都尉共同平叛,于是葛洪招募数百人,跟随大军一起作战。叛乱平定后他因治军严明有战功,被大都督加封为伏波将军。
战事一结束,葛洪就弃甲还乡,想去洛阳搜求异术方书,不愿居功为官。
但是当时去洛阳的道路因为战乱被封堵,江东陈敏又反叛使其不能回家。
正在为难之际,碰到了他以前的朋友嵇含,因嵇含要去广州做刺史,于是就上书让葛洪做自己的参军。
葛洪应允后,就被提前派到广州督军,但不幸精含来到任即被仇人杀害,使得葛洪一直滞留在广州。虽然屡次被地方官征召,他都没有出仕。
葛洪在广州鹏留约十年,期间曾去过扶南国游历(见《道藏。大清金液神丹经)卷下,扶南国辖境大数相当于今柬埔寨全境及老树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又结识了南海太守鲍靚,鮑靓也是位儒道兼修之人,据说曾跟从方士阴长生学过道术。鲍靓善相术,知葛洪不凡,就把道术传授给了葛洪,并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为妻。鲍姑是中医历史上四大女名医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建兴四年(316),葛洪携妻返回家乡。建武元年(317),东晋开国,司马睿即位,念葛洪有旧功,赐爵关内侯。葛洪虽不愿为官食禄,但考虑到国家刚刚安定,须彰明赏罚之事稳定人心,故此便接受了。
后来司徒王导征召葛洪为州主簿,又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葛洪的朋友干宝(《搜神记》作者)认为他“才堪国史”,推荐他做散骑常侍,但被他拒绝。咸和五年(330),葛洪听说交阻产丹砂,求为勾漏(今广西北流附近)令。于是率子侄南下,至广州时,为刺史邓岳挽留,邓岳表示愿供他原料在此炼丹,于是他隐居罗浮山,修行炼丹,著书讲学。邓岳曾上表推荐他做东官太守,他又推辞不就。
关于葛洪的卒年,因史料匮乏,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主要有六十一岁和八十一岁两说。据说他临终时曾在罗浮山致疏邓岳云:“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邓岳仓促往别,还未赶到时,他便过世了。
葛洪年轻时曾跟随老师郑隐学道。郑隐本为儒生,晚年拜葛洪的从祖葛玄为师,学习道术。葛玄为三国时著名的方士,方术传承自左慈。葛洪在郑隐处学道时,多得其偏爱,弟子五十余人中,独葛洪见到郑隐很多秘藏的道书,这为他写作《抱朴子.内篇》,整理魏晋之前的道教方术打下了基础。另外,葛洪在其岳父鲍规处所学,则更加丰富了他的道学知识,使得他对神仙修炼等种道术有了更广泛深入的了解,这些经历为他晚年的著述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综观葛洪的一生,他始终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情怀,他一生勤于著述,写《抱朴子。外篇》,希求自成一家,影响后世,即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但是由于身处乱世,且受当时隐逸文化的影响,他最终选择弃官归隐,修道术以独善其身,在行为上体现出了道家的风范。
因为时代的背景和家庭的渊源,使得葛洪一生对神仙学说笃信不疑,对此,我们不必对其过于苛责。
二主要著作和成就
葛洪十五六岁时即能写作诗赋杂文,并行于世,二十多岁时规划写作成一家之言的系统著作,但前期所作多流失,在晋元帝建武年间(317- 318),才安定下来著书立说。据其所述,其所著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
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唐房玄龄等《晋书.葛洪传》说:“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将葛洪与班固司马迁并提,这是对其著作成就的极高赞誉。
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臧否世事。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典,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他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可以说《外篇》是其儒家经世治国思想的体现。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东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金丹》的记载,又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黄白》),描述了铁置换出铜的反应等等。葛洪对魏晋之前的炼丹总结,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也是道教史上有名的目录学家,他所著《抱朴子.内篇.遐览》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经目录,记录录道经、道行261种,129卷,是极其重要的史料。
葛洪还精通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数近祸焉”《抱朴子●内篇.架应),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已”,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以保全。他的医书中有中国关于天花的最早记载,此外还有关于传染病如恙虫病的症候及诊治。他所编撰的《肘后备急方》,是一本简便实用的急救医疗手册,其中记载的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意外促成了一千多年后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关于道教,葛洪对以往的神仙信仰和各种方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阐述,并对民间道教和某些“流俗道士”的言行进行了批评。他曾走访过大量的民间道士,“余周旋徐、豫、荆、襄、江、广数州之间,阅见流移俗道士数百人矣”(《抱朴子.内篇.金丹》)。他认为许多道士要么造假,要么出于嫉妒,致使仙道不传,他对那些不肯虚心学习的道士深恶痛绝,“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阳若以博涉已足,终不肯行求请问于胜已者,蠢尔守穷,面墙而立;又不但拱默而已,乃复憎忌于实有道者而谤毁之,恐彼声名之过已也”(《抱朴子。内篇。勤求》。他又对那些借道教名义,搞欺人感众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曩者有张角、柳根、王歆、李申之徒,或称千岁,假托小术,坐在立亡,变形易貌,诳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不纯自伏其辜,或至残灭良人,或欺诱百姓,以规财利。”“又诸妖道百余种,皆煞生血食。”《抱朴子。内篇.道意》)葛洪对当时道教中的种种不良现象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葛洪在批判道教不良现象的同时,也对当时很多儒生不信神仙之说进行了批判,他在《抱朴子.内篇。自序》中说:“世儒徒知服膺周孔,控格皆死,莫信神仙之事,谓为妖妄之说,见余此书,不特大笑之,又将诗毁真正。”于是,出于为道教神仙修炼学正名之目的,他对道教修炼的方法和理论进行了系统整理,为道教从原始民间宗教转变为成熟的以仙道为中心的官方宗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兴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神仙传》的创作背景和后世影响
(一)创作背景
出于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中国自古就有神仙传说,神仙信仰也一直绵延不绝。
最早在《山海经》中即记载有昆仑、蓬莱等神山仙岛,其中皆有仙人居住。
此后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离骚》和《远游》,作为游仙诗的鼻祖,以丰富的想象勾勒出神仙的形象。
总体来说,神仙们的特点一是长生不死,二是神通广大。如《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汉代以前,人们普遍相信有神仙存在,但对凡人如何成仙,却没有太多的方法。当时人们认为要想成仙,需要跟仙人接触,向他们求取仙草仙芝服用,以获不死。
秦始皇和汉武帝正是出于这种思想,发起了长期的大规模的求仙活动。但随着秦皇汉武求仙活动的失败,知识界开始对是否有神仙产生怀疑,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就对汉武帝的求仙活动进行了揭露,说其“终无有验”,其后东汉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长生成仙思想和当时的各种神仙方术进行了批驳:“物无不死,人安能仙?”魏晋时的向秀对同为“竹林七贤”的嵇康提出的“神仙可信”思想也进行过批判。
另一方面,以嵇康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则相信有神仙存在,但是由于现实中未见到成仙之人,嵇康于是提出了神仙“特受异气,秉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养生论》),稳康认为神仙是一类特别的存在,非凡人可以修炼而成的。
与嵇康的观点相反,东汉时传出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在肯定有神仙存在的同时,特别强调了“仙可学致”。《太平经》中说:“夫人愚,学而成贤,贤学不止成圣,圣学不止成道,道学不止成仙,仙学不止成真,真学不止成神,皆积学不止所致也。”此说指出了凡人成仙新的路径,即不通过仙人,仅靠自我努力学习也可成仙,这对传播道教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葛洪相信有神仙存在,并且吸收《太平经》和嵇康的思想。他一方面说:“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故胞胎之中,已含信道之性。”(《抱朴子.内篇.辨问》)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仙可学致”,认为不管什么人,只要坚持修炼、服药,都可以成仙。这些思想在《神仙传》中,皆有案例,如墨子、刘根被认为有“仙骨”,是天生该成仙的人,还有些普通百姓,如王兴、赵瞿等则只是坚持服药,最后也成了仙。所以《神仙传》里的人物故事都显得很真实,其中的人物基本都有明确的姓名和出生地或活动地,成仙的方法和过程也交代得很详细,极大地降低了神仙的神秘感,这样对普通人来说显得很有吸引力,让他们觉得成仙并非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事,也因此起到了很好的辅教作用。
葛洪因为家族渊源,曾深入学习各种道术,对神仙之说深信不疑;同时他又不满当时的道教和道士们的种种恶劣言行使得仙道不传,故作《抱朴子。内篇》,以示后世学人成仙之法。但世人依然对神仙是否存在存有疑虑,所以他又作《神仙传》作为补充案例,与《抱朴子.内篇》形成呼应,欲使世人打消疑虑,从而能一心求道。
因此,《神仙传》可视为一本辅教之作,它的中心思想就是“神仙实有”和“仙学可致”。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提到了仙分三品,即天仙、地仙、尸解仙,而成仙途径则有服食(包括服用金丹和各种仙药),行气、思神守一、导引、房中等,《神仙传》中的人物也基本都是采用这些方法走上成仙之路的。
另外葛洪因为看到署名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过于简略,并且有些人物故事失于玄虚,不能起到很好的宜教作用,因此《神仙传》的写作又带有其个人引导的特色。如麻姑的故事最早见于署名三国魏曹丕《列异传》,内容十分简短:
此段文字中麻姑的形象比较模糊,并且难以引起读者的好感。
但在《神仙传●王远》篇中,麻姑成了一个长寿的年轻美貌女子,调皮活泼,很容易引发读者喜爱,所以后世的麻姑形象基本都是沿袭《神仙传》而来。
《神仙传》中的人物传记有大量的比较详细的故事细节,有些可能是葛洪根据传说所进行的加工,有些则是葛洪依据个人的想象进行了再创作。
所以《神仙传》的写作,是葛洪对很多的原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再创作的过程,这样的创作极大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可信度,也使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后世影响
葛洪的《神仙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很多至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文化典故,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沧海桑田”“杏林”“橘井”等。
《神仙传》的文字,与同时代的同类作品如《列仙传》相比,可读性强,人物形象丰满,细节丰富,同时它的故事独立成篇,并有一定的故事模式,这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唐宋的志异小说,无代及其之后的戏曲,现代的武侠小说,都带有其故事模式的痕迹。另外,《神仙传》中所描述的种种神通幻术,如变身术、分身术、隐身术、干里透视术、腾云驾雾术、搬运术等,也被后世如《西游记》这样的文学作品所继承和发扬。而以《神仙传》的故事为基础,在全国各地。则行生出了大量的相关传说和历史遗迹。
《神仙传》中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其故事也被史书所引用,如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唐房玄龄等修《晋书)就有不少文字引自《神仙传》。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游仙诗”是一个很大的门类,屈原的《离骚》《远游》是其肇端,《神仙传》出现后,其故事广泛传播,唐宋游仙诗中,多有用其人物典故入诗者。
《神仙传》所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恐怕就是对道教了,后世道教在《神仙传》的基础上,不断增添神仙人物,使得道教的神仙谱系不断丰富。
出现了《续仙传》《墉城集仙录》《洞仙传》《女仙传》《历代真仙体道通鉴》等一大批道教神仙人物传记。
而《神仙传》所记载的一些人物如皇初平、茅君、董奉、苏仙公等,至今在民间仍享有香火,祭祀不绝。
葛洪的《神仙传》也直接影响了历史上另一位著名的道士陶弘景,唐姚思康《梁书)中说:“(陶弘景)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陶弘景比葛洪晚约百年,后成为道教上清派一代宗师,其所著(真诰》一书中多处引用了《神仙传》。
另外,由葛洪开创的修仙文化,历代曾有承准,如近代道教学者陈赛中,曾把我国古代的修仙文化作为一门独立的学说,从简释道三教中剥离出来单独提倡,提出了“仙学”这一概念,希望从此摆脱宗教教义对修仙文化的束缚。他说:“仙学乃实人实物、实情实事、实修实证,与彼专讲玄理之事不同。”颇有葛洪遗风。
以上这些都是萬洪遗留给我们的宝宝贵文化遗产。
(文章搬运为中华书局出版的《神仙传》属于中华经典名著)
上一篇:我的校园生活作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