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仙茅的炮制方法 炒僵蚕 和僵蚕 区别 药性一样吗

3、米泔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置米泔水中浸泡,每天换米泔水2次,至浸液赤色去尽,捞起,沥干水,置蒸具中蒸透气后2小时,取出,切段,晒干;或用时捣碎(《实用中药炮制》)。4、米制 取鲜仙茅。

文章目录:

  1. 仙茅的炮制方法
  2. 炒僵蚕 和僵蚕 区别 药性一样吗

一、仙茅的炮制方法

仙茅的炮制方法

仙茅的炮制方法,说到仙茅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仙茅是一种非常不错的一种中药材,在生活中大家服用仙茅能帮助治病养生,很多人会用仙茅泡酒,下面是仙茅的炮制方法。

仙茅的炮制方法1

1、酒制

酒炙取净仙茅,用黄酒拌匀,润透后,置锅内,微炒至干,取出,晾干即得。每仙茅100kg,用黄酒10~20kg(《中国药典》1963年版)。

酒蒸取仙茅,拣去杂质,洗净,用黄酒拌匀,闷润,置笼屉内蒸1~2小时,取出,晒干。每仙茅100kg,用黄酒20kg(《辽宁》)。

2、酒、米汁制

取仙茅拣去杂质,铜刀刮净外皮,洗净,横切成10mm长的小段片。浸于多量新鲜米泔水中,午晚利用煮饭的.米泔水进行更换,早晨则用清水洗一次,沥去积水,以浸至赤汁去尽,沥清水气,每千克加60度米酒0、25千克拌匀,蒸2~3小时,取出晒干或焙一干(《广东》)。

3、米泔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置米泔水中浸泡,每天换米泔水2次,至浸液赤色去尽,捞起,沥干水,置蒸具中蒸透气后2小时,取出,切段,晒干;或用时捣碎(《实用中药炮制》)。

4、米制

取鲜仙茅,淘洗净泥土,刮去皮,用糯米20%,混合蒸透心,断面无白点,取出晒干即可(《汇典》)。

仙茅的炮制方法2

【药材来源】仙茅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洗净泥土,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就有药汁制:乌豆水浸后加酒拌蒸(《雷公》)法。宋代有米泔水浸(《总录》)、酒浸(《济生方》)等方法。明、清时代增加了酒蒸、糯米泔浸后酒拌蒸(《景岳》)、蒸制(《正宗》)、制用(《分经》)等炮制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仙茅: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碎屑。

2、酒仙茅:取净仙茅段,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仙茅段每100kg用黄酒10kg。

【饮片性状】仙茅段为圆柱形小段,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断面不平坦,淡褐色或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质硬而脆,易折断。气微香,味微苦、辛。酒仙茅表面色泽加深,微有酒香气。

【质量标准】仙茅杂质不得过4%,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7、0%。按干燥品计算,含仙茅苷不得少于0、10%。仙茅饮片含仙茅苷不得少于0、08%。

【炮制目的】仙茅味辛,性热;有毒。归肾经、肝经、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的功能。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等。

仙茅生品有毒,性燥热,以散寒祛湿,消痈肿为主。用于寒湿痹痛,腰膝冷痛,筋骨酸软,痈疽肿毒等。经酒制后,可降低毒性,以补肾壮阳为主。用于阳痿精冷,心腹冷痛,腰膝冷痹,尿频,遗尿,小便失禁,头目眩晕,腰腿酸软等。

仙茅的炮制方法3

仙茅又名独茅根、仙茅参。载《雷公炮炙论》。系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的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炮制方法】

1、仙茅:《雷公炮炙论》:“凡采得后,用清水洗令净,刮上皮,于槐砧上用钢刀切豆许大。”《本草纲目》:“以竹刀刮切。”《玉揪药解》:“去毛。”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2、洒仙茅:《雷公炮炙论》:“用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湿拌了蒸,从巳至亥,取出,暴 干。”《济生方》:“酒浸。”《寿世保元》:“酒浸洗。”《本经逢原》:“酒浸焙干。”现行,取净仙茅段,喷淋黄酒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仙茅段每100kg,用黄酒10kg;或取净仙茅段用黄酒拌匀,闷润,置笼屉内蒸1~2h,取出,晒干。仙茅段每100kg.用黄酒20kg。

3、米仙茅:取鲜仙茅,刮去皮,用糯米混合蒸透心,断面无白点,取出晒干。鲜仙茅每100kg,用糯米20kg。

4、米泔制仙茅:《圣济总录》:“以米泔水浸去赤汁去毒后,无妨损;竹刀了刮去皮,切为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景岳全书》:“凡制用之法,于八九月采得,用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糯米泔浸两宿,去赤汁,用酒拌蒸之,从巳至亥制之极熟,自无毒矣,然后曝干。”现行,取鲜仙茅,洗净泥沙,刮去皮,用淘米水浸3h.捞出,稍晾,蒸透心,取出,晒干。

二、炒僵蚕 和僵蚕 区别 药性一样吗

【药材来源】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僵菌致死的蚕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米泔制(《雷公》)。唐代有炒制(《千金》)、熬制(《千金翼》)。宋代增加了姜汁制(《博济》),面炒制(《脚气》),酒炒、灰炮(《药证》)。麸炒、蜜制、盐制(《总录》),油制(《朱氏》)等方法。明代出现了醋制(《普济方》)的记载。清代增加了糯米炒(《尊生》)、制炭(《备要》)、红枣制(《全生集》)等炮制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有十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

1.僵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取麸皮撒在热锅内,用武火加热,俟冒烟时,加入净僵蚕,拌炒至表面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僵蚕每100kg用麸皮10kg。

【饮片性状】僵蚕为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有光泽;气微腥,味微咸。麸炒僵蚕表面黄色,腥气减弱。

【质量标准】僵蚕杂质不得过3.0%,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炮制目的】僵蚕味辛、咸,性平。归肝经、肺胃经。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抽搐,风疹瘙痒,肝风头痛等症。麸炒后疏风解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

【应用选择】

1.生用

(1)惊痫抽搐:常与全蝎、蜈蚣、白附子等同用,能增强祛风解痉的作用,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风疹瘙痒:常与蝉衣,地肤子、薄荷等同用,具有疏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邪客于肌表,风疹瘙痒等症。

2.制用

(1)咽喉肿痛:常与桔梗、甘草、荆芥等同用,具有疏风利咽的作用,用于风热上壅,咽痛喉痹,中风发音,语音不出,如六味汤(《喉科指掌》)。

(2)痰热久咳:常与半夏、麝香、滑石等同用,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目赤,头目眩晕,痰唾稠浊,关节疼痛,如八风丹(《圣济总录》)。

【附】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单炒、米泔水洗、酒炒、姜炙、姜蒸、甘草水制等。

2.文献摘录“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炒令黄色,拭去蚕上黄肉毛,为末”(《证类》)。“凡使白僵蚕,须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有毒不可用……蚕自僵死,其色自白,云以盐度误矣……用白色而条直,食桑叶者佳”(《指南》)。

【总结】僵蚕从刘宋时代开始使用辅料和不同的方法炮制。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数是麸炒法,也有用清炒法的。僵蚕气味腥臭,表面被有菌丝。炒、熬、炮、焙等不加辅料制法,对僵蚕均能起到矫臭矫味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去除其表面的菌丝并易于粉碎。其中炒法至今仍在使用。

在僵蚕的加辅料制法中,以姜为辅料的炮制法能增强化痰散结作用;醋浸法能增强祛风定惊的作用;盐炒法则能增强化瘰疬痰核的疗效。其他加辅料制法,如麸炒、米泔浸焙、糯米炒、面炒、蜜炙、油炒、酒炒等,其作用主要是矫味矫臭,以免伤患者的胃气,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其中酒炒法还能行药势,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应用较普遍的加辅料制法是麸炒法和姜炙法,其他方法也值得研究。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米泔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