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小心!不要掉进亚健康的陷阱

疲劳、乏力、头晕、腰酸背痛、失眠……一天到晚没精神,可到哪个医院都查不出毛玻专家指出,“亚健康”成为现代许多上班族共有的精神状态。有调查表明,除了确诊的病人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

那么,到底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又会给我们的健康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 “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而最为亚健康钟爱的则有三种人群,分别是白领、在校大学生和偏食者。

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 ,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 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 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

而对妇女来说,妇科的“亚健康”则更为可怕。如今“妇科亚健康”状态的女性越来越多,这些女性出现轻度子宫糜烂、阴道炎、盆腔炎或宫颈炎,但由于忙于事业或碍于面子,往往被忽视。另外,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这些妇科疾病本身就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被发现,一些女性即使出现轻微出血、炎症等也不及时治疗,往往耽误病情。

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 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 ,但症状还不明显或还没引起足够重视,或未求诊断,或即便医生作了检查,一时尚未查出 。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 。因此,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研究认为亚健康者约占人口的60%。?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有趣的是 ,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 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的人群分布

亚健康只是笼统的说法,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阶段 、不同气质特点的人群中,其主要表现和发展结局不尽相同。?

就年龄而言,根据对2.3万的人群调查,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心身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临床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进入前临床状态的明显增多;65岁以上的人即使没有明确的病变存在,大多数人也处于生理性衰老状态,后者也可看作为亚健康的一类特殊表现类型:这告诉我们,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

城市中,40岁以上白领阶层紧张综合征、慢性疲劳和心脑血管及代谢方面有所异常的情况最为突出:有人调查某大报社百余名40岁以上的记者、编辑,发现70%的人存在着高血脂倾向,近3/4的人有脂肪肝倾向: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家和科技精英中,此类情况更为严重。那么他们症状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上海市有高级职称的中年知识分子,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技产业精英汇聚之地,知识分子的人均寿命只有53.34岁。某医学院的调查竟发现,该校102名40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中,仅2个勉强属于健康者,剩余的人都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这些人群中的亚健康,约85%起因于不良社会压力及心理应激。

肩负事业、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觑亚健康状态,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 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