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食之有道

食之有道,能养身治病;食之无道,则可伤身致玻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讲究“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饮相宜,调养脾胃,防病治玻这就要求人们应充分注意以下八大要素:

一是“熟食”:以熟食为主,是我国人民历来的饮食习惯。高温煮食,可以杀菌消毒,利于消化吸收。熟食还可以增进美味,去除恶味,使对人体不利的成份分解化合,或挥发掉,或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同时确保食物内部的有效营养成份释放出来,适口可食,有利于营养卫生。

二是“配食”:配食,即对饮食进行凋配,使其更科学合理,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饮食调配,理应与中药配伍一样,要按规矩、循准绳、无偏过,方可有益于身心。配膳中,应当注意主粮与杂粮的搭配、荤食与素食的搭配、寒性与热性食物的搭配、五味恰当的搭配等等,达到营养平衡,还要注意烹调方法,否则就有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影响机体多种营养素的供给。《黄帝内经・素问》早就明确提出了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配膳原则。食物搭配还应注意食物之间也存在着“配伍禁忌”。配伍不当,轻则削减食物的营养成份,重则能使人致玻

三是“节食”:古医书《素问》提出“饮食有节”、“无使过之”的观点。节食主要指每次进食的数量,从维护健康角度看,要求应控制饮食进食量,以不过量为宜。关于节食的论述,古人有很多精辟的见解。如“食求无饱”、“不欲过饥,饥则败气”、“食戒过多,勿极渴而饮,饮戒过深”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节食还具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寿之特殊功效。

四是“博食”:所谓博食,就是不偏食、挑食,对一切食物原料以及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都去品尝食用,而不要有所偏嗜。现代营养学要求人们博取食物,混合饮食,营养互补。我国医药学历来就认为,食物有湿、热、凉、平、咸、苦、甘、辛,以及补、泻(散解)等气(性)味之分。如果生活中长期对食物有所偏嗜,就会使人体的营养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产生。因而只有丰富多彩的膳食,才有可能从各种食物中获得平衡而足够的种种养分,以满足机体对脂肪、蛋白质、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的需要。

五是“生食”:我国人民历来有生食瓜果葱蒜的习惯,但生食范围狭窄。经现代营养保健专家反复研究证明,生食某些食物有种种好处。一般的瓜果蔬菜经过高温烧煮,包括维生素在内的许多营养成份都将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食则无此弊端,可列人生食范围的瓜果蔬菜种类极其丰富,只要洗涤干净并经消毒,一般于人体无害。营养保健专家对目前许多地方盛行的生食海鲜,则不予提倡,因生食海鲜可导致种种寄生虫病和传染玻

六是“热食”:注重热食,同中医饮食保健有关。中医认为人之热腹不宜承受过多的冷食,让热脏腑去暖冷食,于人体无益。即使在盛夏,也不大主张冷饮。因为冷食有害人的健康,。加重胃炎、肝病等病情,并会引起新的病患。尤其是体虚老人,更不宜食用生冷之物。但是,古人也认为,热食应有限度,喜食过烫食物者,对健康也有弊,特别是过烫食物是食道癌的诱因之一。

七是“时食”: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关键是适时。也就是说,不要等到十分饥渴时才饮食,讲究饮食要定时、定量,否则会引致疾病的发生。如果饮食缺乏时间性,有的人整天零食不离口,必然会使胃不断受纳和消化食物,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就会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食欲减退和胃肠疾玻另外,饮食、配膳、调味也要讲究时食,这是我国四季分明的饮食特点。

八是”药食”:我国自古有“药食同源”的说法,认为一般食物可人药。药食,就是利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饮食疗法。《本草经集注》中曾将“果菜米食”列为药物的一个种类专门加以论述。在有关医著中,对什么食物治什么病,什么食物预防什么病,什么食物利于人体哪一部分,什么食物有禁忌等等都有记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