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警惕“伙伴危机”逼近孩子

您的孩子有同龄的玩伴吗?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会感到孤独吗?您经常陪伴孩子吗?也许您并没有意识到,但“伙伴危机”确实正“逼近”越来越多的孩子。

一项在南京市1000多名小学生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有46.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15.6%的家长能陪孩子玩。云南省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已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看到近50%的孩子找不到玩伴,她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我国青少年儿童中出现的“伙伴危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没有玩伴的孩子易产生孤独感

余允珠的热线电话近来也接到不少反映此类问题的电话:“我找不到伙伴一起玩”“我为什么没有朋友”……缺乏玩伴的小朋友已经越来越多。

一个10多岁的小学生说,因为找不到可以一起玩耍的伙伴,自己只有一个人玩,经常觉得很孤独、没意思。由于长期没有可以讲话的朋友,这个孩子的心理负担开始渐渐加重,晚上甚至时常失眠。

另一个孩子,因为在班里没有朋友,得不到别人的重视,于是经常调皮捣蛋以吸引大家的注意,结果反而让同学们离他更远。

一个漂亮、惹人喜爱的女孩,平时和同学相处的倒是挺好。可一放长假,她就找不到玩伴了,只有自己在家里看电视、玩玩具……她说:“我不喜欢放假,放假一点都不好玩1

孩子的“伙伴危机”随处可见,有时可能就在您的身边。余允珠提醒,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孤独往往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孩子更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亲和能力是情商的重要部分,如果将来孩子只会学习、工作,却不知如何与他人交往,是无法适应社会的。

小家庭化、过多限制和社会风气导致孩子“伙伴危机”

余允珠分析认为,孩子出现“伙伴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小家庭化、家长的过多限制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三个重要因素。

小家庭化:现在的家庭结构已很少有“四代同堂”“儿孙满堂”的大家族群居,大多是三口之家,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孩子在家中缺少同龄玩伴,面对最多的就是父母。而中国父母大多比较重视家长的“威严”,不会放下架子和子女做朋友,孩子自然容易感到孤独。

家长的过多限制:大多数家长都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因此他们对孩子行为的控制性很强,总希望孩子能跟学习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由于怕孩子受到伤害或不良影响,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度呵护,甚至干脆阻止孩子和别人交往。一项来自上海的调查表明,39%的家长反对孩子放学后找同学玩,34%的家长勉强同意。

社会风气的影响:由于大人之间的关系、情感的转变,孩子之间的关爱也变少了,竞争意识、嫉妒心理、防范心理却渐渐增强。比如说,现在的孩子与同学在一起时,常常会说些“我昨天玩到很晚才睡,都没有看书”之类的话,其实他们在家时埋头苦读到很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竞争意识向不良方向发展的结果。

家长引导成为关键

针对孩子面临“伙伴危机”的情况,余允珠建议,家长应适时对孩子的交友、择友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片面地阻止孩子交友。

首先,家长应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父母不仅仅是家长,还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老师。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有些事情甚至可以咨询孩子的意见。这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分析、判断事物,今后这种能力也会被运用到孩子的择友中去。

其次,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这有利于让孩子克服羞怯、恐惧心理,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第三,教会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时,父母应及时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解决各种矛盾,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或打骂。吵架了怎么办?被误会了怎么办?做了自己后悔的事情怎么办?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绝好机会,家长应给予建议,但不能一手包办。

第四,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家长应该避免以成人的观念帮孩子选择朋友。孩子自己择友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习、成长的过程。家长可在一旁多加注意,并适时给予建议,但不能野蛮干涉、阻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