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脚道鞋话健康
- 生活百科
- 2023-11-16
- 95
脚,算得上“体域”的边陲,远离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末梢,脂肪甚少,温度最低,正常体温(腋下)约36.8℃,维持恒定,气温为15℃的早晨,脚温才30℃,中午只有20.5℃。外界温度下降时,脚温也随之下降,故有“寒从脚起”之说。双脚受凉会引起一系列反应,如感冒、气管炎、失眠、风湿并冻疮等,且往往诸疾丛生。冬天临睡前洗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引火归元”之妙。所以,对脚的保暖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脚的面积不到体表总面积的7%,许多汗腺分布在脚上,可释放不少的饱和汗气。运动时血液循环旺盛,兼之摩擦生热,脚生汗气更多(特别是炎夏),如果不能及时从鞋内排出或吸干,必然难受不堪。久之,“皮肤软化”,甚或惹起脚癣。
脚掌与后跟之间呈弓形。足弓由内外侧纵弓、横弓、肌肉及韧带组成,主要是吸收行动时产生的震荡,以起缓冲作用,而且与足弓的弹力大小有关。足底有三个负重点,第一(拇后)、五(小趾后)跖骨头和脚跟同时着地,构成三角鼎立之势,十分稳当。如果任何一、二点不能与之相应,则属病态。只要适当垫高脚后跟,即可满足此要求。为此而发明了鞋后跟。成人鞋后跟最佳理论高度是26~30毫米。
合理的鞋跟除了能维持人体的平衡外,还有行走省力的好处。假若一个人行走时抬脚的高度为52毫米,所穿鞋子的后跟高为26毫米,这就减少了1/2必须提起的高度,从而节省近一半的力量。同时,由于后跟的存在,减少了脚底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并改变了鞋的导热性能。另外,也平添了几分美姿。鞋跟的发明不能不说是科学技术的一大进步。
但是,“物极必反”,若鞋后跟过高,那么大部分压力就会移向脚前掌。后跟抬得越高,脚前掌受到的压力就越大。一旦抬高到60~70毫米,压力则可猛增3~4倍,从而使脚面严重倾斜下垂,跖趾关节过度伸展、拇长肌滑向拇趾外侧,形成强力的弓弦牵拉作用,造成拇外翻,继发滑囊炎和第二趾锥状畸形,产生较大的顽固性胼胝。还可发生跖趾关节半脱位或创伤性炎症等,常常出现跳痛,弄得人“举步维艰”。同时,由于身体重心大大前倾,小腿和脚底肌腱一并被拉抻,腓肠肌缩短,趾节变形,有关器官受累,甚至出现生理紊乱。可见,过高的鞋跟不啻自我摧残。因此,穿高跟鞋应适可而止为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