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香的作用与功效
- 中药药方
- 2023-08-17
- 129
红木香
(《纲目拾遗》)
【异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汪连仕《采药书》),内风消(《植物名实图考》),土木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消(《江西中药》),浙江紫荆皮(《药材学》)。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长梗南五味子,又名:广福藤(《纲目拾遗》),蓝果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南五味子、紫金藤、风沙藤、白山环藤、猴儿拳、冷饭团、猢狲饭团。
常绿缠绕灌木,长2.5~4米,全体无毛。小枝褐色或紫褐色。单叶互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腺头细齿,偶为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柄长1.5~3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下垂;萼片与花瓣无甚区别,6~9片,常3片为一列,外面的较小,卵形至椭圆形,内面的较大,矩圆形至广倒卵形,黄色,芳香;雄蕊多数,集合成头状,花丝极短;心皮多数,集成亚球形,柱头白色,圆盘形。小浆果球形,集成头状,熟时暗蓝色,有白粉,内有种子1~3粒。种子肾形,淡灰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热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或溪旁。分布我国西南部、中部、东南部。
本植物的藤茎及叶(南五味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果实在浙江、福建等地作南五味子使用,参见"五味子"条。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去净残茎、细根及泥土,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粗1.5~2.3厘米,略弯曲,间有分枝及细根,外皮紫褐色,有纵沟纹及横裂隙。质硬;断面根皮厚达木部直径的1/3,木部赤褐色,周边可见导管小点。气香,味苦。干燥的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一,厚约1~4毫米。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以干燥、条匀、质坚实、外皮紫褐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西。此外,江苏、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浊、有机酸、蛋白质、脂肪油、粘液质、果胶。
【炮制】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①《纲目拾遗》:"气味辛香。"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甘苦,微温。"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膏用,行血散气。"
②《纲目拾遗》:"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行血,理气,消胀,止痛,驱蛔虫。"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风,散瘀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风湿筋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心胃气痛,月经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3~5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宜忌】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冷滞腹痛:南五味子根一两。水煎成半碗,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蛔虫病:盘柱南五味子根皮晒干(忌用火烘、火炒。陈久者失效),研极细末。一日服三次,每次三至八分,饭前空腹以温开水送服。
③治跌打损伤:盘柱南五味子根二两,百合金根皮一两。研极细末,每次一钱,以温甜酒或白糖水调服。一日一次。外用酒调敷伤处。
④治无名肿毒:盘柱南五味子根皮,研成极细末。阴症或半阴半阳症,可用带皮的生姜煎浓汁,调敷;阳症,可用薄荷叶泡水,调敷。(②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雷头风肿痛: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纲目拾遗》)
⑥治外伤出血:紫金皮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敷。(《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纲目拾遗》)
【异名】紫金皮、金谷香、紧骨香、木腊(汪连仕《采药书》),内风消(《植物名实图考》),土木香(《福建民间草药》),内红消(《江西中药》),浙江紫荆皮(《药材学》)。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长梗南五味子的根或根皮。
【植物形态】长梗南五味子,又名:广福藤(《纲目拾遗》),蓝果南五味子、盘柱南五味子、南五味子、紫金藤、风沙藤、白山环藤、猴儿拳、冷饭团、猢狲饭团。
常绿缠绕灌木,长2.5~4米,全体无毛。小枝褐色或紫褐色。单叶互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疏生腺头细齿,偶为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叶柄长1.5~3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于叶腋;花梗细长下垂;萼片与花瓣无甚区别,6~9片,常3片为一列,外面的较小,卵形至椭圆形,内面的较大,矩圆形至广倒卵形,黄色,芳香;雄蕊多数,集合成头状,花丝极短;心皮多数,集成亚球形,柱头白色,圆盘形。小浆果球形,集成头状,熟时暗蓝色,有白粉,内有种子1~3粒。种子肾形,淡灰褐色,有光泽。花期5~7月。果热期9~10月。
野生于山坡或溪旁。分布我国西南部、中部、东南部。
本植物的藤茎及叶(南五味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果实在浙江、福建等地作南五味子使用,参见"五味子"条。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去净残茎、细根及泥土,晒干。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粗1.5~2.3厘米,略弯曲,间有分枝及细根,外皮紫褐色,有纵沟纹及横裂隙。质硬;断面根皮厚达木部直径的1/3,木部赤褐色,周边可见导管小点。气香,味苦。干燥的根皮,为卷筒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一,厚约1~4毫米。外表面栓皮大都脱落而露出紫色内皮。内表面暗棕色至灰棕色;质坚而脆。以干燥、条匀、质坚实、外皮紫褐色者为佳。
主产浙江、江西。此外,江苏、福建等地亦产。
【化学成分】果实含挥发浊、有机酸、蛋白质、脂肪油、粘液质、果胶。
【炮制】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辛,温。
①《纲目拾遗》:"气味辛香。"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甘苦,微温。"
【功用主治】行气,活血,止痛。治气滞腹胀痛,胃痛,筋骨疼痛,月经痛,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①汪连仕《采药书》:"入膏用,行血散气。"
②《纲目拾遗》:"治风气痛,伤力,跌扑损伤,胃气疼痛,食积,痧胀等症,俱酒煎服。"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行血,理气,消胀,止痛,驱蛔虫。"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祛风,散瘀止痛。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肠炎,风湿筋骨痛,跌打瘀积肿痛。"
⑤《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心胃气痛,月经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3~5分。外用: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宜忌】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冷滞腹痛:南五味子根一两。水煎成半碗,温服,日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蛔虫病:盘柱南五味子根皮晒干(忌用火烘、火炒。陈久者失效),研极细末。一日服三次,每次三至八分,饭前空腹以温开水送服。
③治跌打损伤:盘柱南五味子根二两,百合金根皮一两。研极细末,每次一钱,以温甜酒或白糖水调服。一日一次。外用酒调敷伤处。
④治无名肿毒:盘柱南五味子根皮,研成极细末。阴症或半阴半阳症,可用带皮的生姜煎浓汁,调敷;阳症,可用薄荷叶泡水,调敷。(②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⑤治雷头风肿痛:紫金皮、独活、赤芍、白芷、菖蒲、葱头。煎浓如膏调敷。(《纲目拾遗》)
⑥治外伤出血:紫金皮晒干研粉。用鸡蛋清调敷。(《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上一篇:生血补髓汤
下一篇:推荐:冬季保健完全手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