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翻译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七)
- 知道问答
- 2023-12-05
- 100
寒凝 寒邪侵袭,凝于胸中,胸阳失展,以致心脉不通,故胸痛好发于冬季,寒则凝,气不通,血不行,不通则痛,寒邪客于胸阳之位故胸痛。此外,劳累、饱餐、饮酒、情志过极也与本病发病有关。劳则气耗,心气受损。
文章目录:
一、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翻译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翻译如下:
阳微阴弦,即是胸痹、心痛的病机,也是太过不及的脉象反映。“阳微”是上焦阳气不足,胸阳不振之象;“阴弦”则阴寒太甚,水饮内停之征。胸痹、心痛即由上焦阳虚,阴邪上乘,痹阻胸阳,邪正相搏而成。若从脉象言,“阳微”寸脉微弱,“阴弦”即尺脉弦。
阳微阴弦出《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对胸痹病因病机的概括,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此乃本虚标实之证。
胸痹病,其治宜宣痹通阳,瓜蒌苓白白酒汤为主方。全瓜蒌,宣痹宽胸,祛痰散结为君,薤白辛温通阳,豁痰下气为臣。白酒通阳止痛,轻扬药势为佐使。药理研究明确薤白对心血管病药效的活性成分大蒜氨酸、挥发精油等只溶于酒而不溶于水,可见仲景用薤白加酒治胸痹病的科学性。
痰结胸中,痹阻胸阳更甚者,“心痛彻背”、“不得卧”,则加法半夏,增强祛痰逐饮之力,便成“瓜蒌大白半夏汤”。
胸痹延及胃脘,“心中痞气”,“胁下逆抢心”,宜胸胃同治,既以瓜蒌枝白宣胸痹,又加厚朴、枳实调胃气,再入温通的桂枝,便成“枳实薤白桂枝汤”。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偏水饮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偏于气滞的用“橘枳姜汤”;偏寒湿急性作痛的用“薏苡附子散”;寒饮内停“心中痞”,上逆而“心悬痛”的用“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用“乌头赤石脂丸”(制附片、赤石脂、蜀椒、干姜)。
胸痹,脾阳亦虚,宜补中助阳,用“人参汤”(人参、炒白术、干姜、炙草),又名“理中汤”。
这十二个字是辨证论治的总则,意思是说,脉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法随证转,方随法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对胸痹心痛病亦是如此。我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学方之要,贵在变通,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瓜汁薤白剂的应用,既要有整体观,又要注意个体化。
二、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七)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时必先作战栗,而后汗出病解。独寸脉微见搏动的,先汗出而病解;独尺脉微见搏动的,泻下后而病解。如要使用下法,调胃承气汤比较适宜。
太阳病未解,就是表证还有,摸病人的脉,阴阳脉俱微。这里的阴阳脉,指的是“寸”脉和“尺”脉,寸为阳,尺为阴。寸脉诊的是胸的位置,尺脉诊的是腹部的位置。
如果这病人是太阳证,发汗了以后,病人的脉变小了,原来是浮脉,现在是阴阳脉俱微。应该是流一点汗,自然会好。但是,如果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阴脉微者,下之而解。
这就是讲的寸脉和尺脉这两个脉的差异,我们在发表的时候,比如说处方用桂枝或者麻黄,一定是胸腔里的津液,肺里的津液或者是肠胃里面的津液。所以,这个阳指的是胸阳,汗出而解。
但是阴脉微者,阴脉又不一样了,阴脉指的是腹部,还没有完全好的时候,也就是说大便还是堵到了,所以,适合用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是最轻微的一个攻下的药,包括里面的大黄都是要用酒先洗过,用酒把大黄洗了以后,大黄的升提的力量胜于攻下的力量,调胃承气汤里有芒硝,芒硝是攻下的,酒洗大黄升提一下,这两胃药混合在一起,刚好可以清理十二指肠。
伤寒论第95条辨: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原文解释:太阳表症,发热汗出的,即卫气浮盛于外与邪相争,卫外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所致,治疗宜驱风散邪,用桂枝汤最为适宜。
我们只要看到有发热汗出,这是重点,就是桂枝汤证了。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方,是调和营卫的一个处方,营就是讲血,卫讲的就是气。
如果一个人的血很弱的时候,汗就流不出来的,因为血不够了。汗的来源就是血,血是从肠胃吸收的能量来的;卫就是气,如果卫比较弱的时候,表汗就是皮肤上表面的汗会洞泄。
看到一个人汗一直流不停,就是气不足了,卫气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就是中医的固表力,气不足的时候,固表力就会比较差。一差的时候毛孔就会开,气就一直往外跑,这就是气弱,要固起来用炮附子,炮附子一下去就把表固起来了。
营弱卫强,血比较弱,气比较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胸阳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