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亚健康理论创始人王育学:亚健康投下的社会阴影
- 生活百科
- 2023-09-13
- 112
新浪观察:近日,许多媒体就北大教授张筑生早逝一事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其中,《南方周末》认为张筑生的早逝和中国知识分子平日压力过大莫无关系。这一说法引起了舆论的警惕。很多人因此而联想到了当年也是英年早逝的著名学者蒋筑英。您怎么看?
王育学:北大张筑生教授早逝一事我通过媒体有所了解。关于张教授是怎么死了,我们现在具体不是很清楚,《南方周末》的说法也只能是根据自己的一些判断做出的一家之言,所谓"知识分子的压力过重"是他们的对张教授早逝的其中一个判定。这种判定正确不正确,我不知道。但《南方周末》谈到了许多知识分子压力过重的观点,我本人表示同意。就我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也好,白领也好,要想做出点东西,成就一番事业,还是有相当大压力的。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一般的知识分子要想做到淡泊名利,不是那么容易的,许多人因此而活得更加沉重。比如对大学教授对教学任务和规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的完成的规定,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有相当大的压力。许多人因这种压力而患上亚健康,严重的会出现抑郁症和猝死。这些现象都绝非偶然。
新浪观察:对"亚健康"这个词,这些年我们听不算少了,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还对"亚健康"一词还有一些疑问。准备地讲什么才是"亚健康"?"亚健康"到底算健康还是算疾病?作为亚健康理论的创始人,您可以解释一下吗?
王育学:在国外,没有亚健康这一说法,在美国也不叫病,而称之为不健康。在国际上,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论述是这样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虚弱和病痛,而且是躯体和心理社会上的一种完满状态。”按此说法,没有明确疾病也不算是健康。后来,《国际疾病和统计分类》又单独列出了一章,叫做“和健康有关的相关问题”,列举了人体无明确疾病症但却有种种不适的症状。受到启发,为了更准确地对这部分人群定位和调研,我创建了“亚健康”这种概念,并把亚健康在粗线条地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县以上中心医院)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病人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种情况,我们就称其为"亚健康"。
新浪观察:亚健康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的发展究竟已呈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王育学:就亚健康的全球发生率来看,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前不久公布的的数据:全球目前有2到4亿人口正在为抑郁症苦恼。中国国内的情况,我本人从相关资料上得到的数据是这样的: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国际传统医药保健研究会2002年从全国16个盛直辖市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调查发现,北京是75・31%,上海是73・49%,广东是73・41%。其中象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的发生率大大高于别的城市。以中国现在的人口情况来看,只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亚健康人君中又以“知识分子和企业管理者的比例最高,约达七成左右”。而另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目前中国高收入人群的过速老化趋势已经超过欧美国家水平。我自己做过一个5万例的人群调查(除台港澳),亚健康的正态分布率达到56.18%,其中大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他们中有以白领为最。亚健康的危害,一共有几十种表现症状。有身体不适的,也有心理的。单就心理的就包括狂躁症、强迫症、焦虑症。
新浪观察:从这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我国的城市和农村这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杀率上升的趋势。其中多数为年轻人。除了因对人生绝望以外,我们查到一些因各种不适体验而导致的轻生行为。
王育学: 对。我们上面提到亚健康单就心理方面就有狂躁症、强迫症、焦虑症……严重的个别人甚至因此而产生厌世轻生的情绪。当然,这是亚健康非常严重的地步了,但近来的一些数字提醒我们这不是极少数的,已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就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原因而轻生的人数超过了欧洲的一些国家。这我们国家的国情息息相关。因为我们人口多,基数大。同时中国农村人口多,农村人口因为心理素质问题而自杀的也不在少数,这往往引起我们的忽视,特别是许多妇女,自尊心强,心理排谴的方式少,很小的一件事就可能引发她们走向极端。另外,近几年城市白领病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方面的心理问题引人关注。象两年前用硫酸泼狗熊的清华学生刘海洋什么的,我认为都属于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新浪观察:谈到心理方面,我们了解到一般的普通人,包括一些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人从不认为自己心理需要咨询,也更不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缓解自己的不适症状。
王育学: 从亚健康人群的特征来看,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已相当严重了,到了我们不得不正视和重视的时候。据抽查,40%以上的中国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而白领职业病中更以心理疾病为主,从我们过去的许多案例来看,缓解一部分人的亚健康状况其实只需通过心理疗法达到效果,根据不用吃这个药那个补的。但我们中国人似乎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说到疾病,中国人通常习惯非要是身体上的毛病才叫病,心理上的只能叫自己的“心情不好”,根本不用看医生。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的人,他们也不看医生,仅仅是他们认为去医院看了就会被别人认作是神经有毛病!这些都是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从目前社会的现状来看,我们提倡让更多中国人有自己的心理大夫。同时,我们从事医务工作的人也需要考虑为大家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比如看心理门诊,很多时候不是分在神经科就是让病人去精神科。这也骓免不让病人产生害怕被歧视和误解的心理,从而拒绝心理诊治。我们讲,把亚健康的问题从医学中剥离出来,不管它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哪方面的,只要是亚健康的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如果单纯地放到那个一科去,一查又不是病,这样医生和病人都很难办。在目前情况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我建议大家不妨去看中医。因为中医历来讲体虚,体弱。所以不管你是什么,它总能给你找到与你相对的药。不管怎样,这对没有明确病情的亚健康人群,从心理和身体都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最美的景色是心情
下一篇:“亚健康”状态,离疾病不远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