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道问答 > 正文

病理生理学笔记——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中央性气道阻塞:阻塞位于胸外部位,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位于胸内部位,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性气道阻塞:由于等压点上移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文章目录:

  1. 病理生理学笔记——呼吸衰竭
  2. 呼吸衰竭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理生理学笔记——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第一节 概述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PaO2低于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高于50mmHg的病理过程。

二、 呼吸衰竭的分类

(一)按原发病变部位分为

1 中枢性呼吸衰竭

2 外周性呼吸衰竭

(二)按病程经过分为

1 急性呼吸衰竭

2 慢性呼吸衰竭

(三)按血气改变分为

1 低氧血症型( Ⅰ型)

2 低氧血症型伴高碳酸血症型( Ⅱ型)

(四)按发病机制分为

1 通气性呼吸衰竭

2 换气性呼吸衰竭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一、 肺通气功能障碍

(一)肺通气障碍的类型与原因

1.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 hypoventilation

概念:

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制所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称为限制性通气不足 。

机制:

(1)呼吸肌活动受限

(2)胸廓顺应性↓

(3)肺顺应性↓

(4)气胸、胸腔积液

2.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 hypoventilation)

气道阻塞的类型:

(1)中央性气道阻塞:

阻塞位于胸外部位,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阻塞位于胸内部位,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2)外周性气道阻塞:

由于等压点上移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二)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PaO2↓和PaCO2↑

(II型呼吸衰竭)

二、 弥散障碍(diffusion impairment)

(一)原因

1 肺泡膜面积↓

2.肺泡膜厚度↑

3 血与肺泡接触时间过短ÿ

(二)血气变化

PaO2↓,PaCO2视代偿性通气的程度可正常或↓

三、 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ventilation-perfusion imbalance)

1. VA/Q↓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功能性分流 ,静脉血掺杂 )

原因:肺泡气管病变

特点:VA(¯¯¯)/Q

静脉血氧合不全

2. VA/Q↑

二、呼吸衰竭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

1.概述

  呼吸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缺氧或伴二氧化碳潴留,继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在海平面大气压,静息状态下呼吸室内空气时,当PaO2低于8.00kPa(60mmHg)或伴有PaCO2高于6.67kPa(50mmHg),并能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量降低,即可确定诊断。呼吸衰竭分类如下:(1)依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后者又可分为代偿性(在呼吸自然空气条件下尚能坚持工作和日常生活者)和失代偿性(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导致呼吸功能急剧恶化,出现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者)呼吸衰竭。

  (2)依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发病机制不同分为Ⅰ型(单纯缺氧)和Ⅱ型(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是在慢性肺胸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最为常见的呼吸衰竭。

  2.病因和发病机制

  (1)呼吸道阻塞: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所致气道炎症、痉挛、分泌物增加,以及肿瘤或异物阻塞支气管,引起通气不足,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阻塞性肺气肿、肺炎、重症肺结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尘肺等,引起肺泡通气量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及弥散功能障碍,发生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3)胸廓及胸膜病变:胸廓畸形、胸廓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腔大量积液、张力性气考试,大网站收集胸等限制了胸廓运动和肺扩张,引起肺泡通气减少;并因吸入气体分布不均所致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而影响肺换气功能,可引起缺氧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

  以上病因中尤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最为常见。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呼吸衰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