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疼汤怎么做 当归拈痛汤详细资料大全
- 知道问答
- 2023-10-10
- 137
做法:先将紫菜水泡,洗净,鸡蛋打入碗内搅匀,虾皮用黄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再将锅放火上,倒人猪油,烧热后,放入酱油炝锅,加适量的清水,投入虾皮、南瓜块,煮约30分钟,再把紫菜投入,10分钟后。
文章目录:
一、养胃疼汤怎么做
材料:老南瓜100克,紫菜10克,虾皮20克,鸡蛋1枚,酱油、猪油、黄酒、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先将紫菜水泡,洗净,鸡蛋打入碗内搅匀,虾皮用黄酒浸泡,南瓜去皮、瓤,洗净切块;再将锅放火上,倒人猪油,烧热后,放入酱油炝锅,加适量的清水,投入虾皮、南瓜块,煮约30分钟,再把紫菜投入,10分钟后,将搅好的蛋液倒人锅中,加入佐料调匀即成。此汤具有护肝补肾强体之功效。
如果胃有问题,要好好保养。下面介绍几种养胃的方法吧:
1、常喝粥汤:如果腹中胀气,胃里觉得灼热,可以频频而少量地进食米汤、大麦汤或稀的粳米粥、大麦粥。
2、喝点稀醋:若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胀气,可以每天饮两三次稀醋。将一汤匙米醋加入一杯冷开水中,调匀服下。每天清晨喝一杯柠檬水,也有一定作用。
3、多做运动:若无大病、重病,出现胀气后,应该增加运动,如快步行走、做体操、收腹等。
二、当归拈痛汤详细资料大全
当归拈痛汤,中医方剂名,别名拈痛汤。为祛湿剂,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基本介绍
-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
- 分类 :祛湿剂-清热祛湿剂
- 出处 :《医学启源》
歌诀
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组成
羌活、甘草、茵陈、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猪苓、泽泻、升麻、白术、黄芩、葛根、人参、苦参。用量
羌活、甘草、茵陈(酒炒)各15g,防风、苍术、当归身、知母(酒洗)、猪苓、泽泻各9g,升麻、白术、黄芩(炒)各3g,葛根、人参、苦参(酒浸)各6g。用法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方义
本方所治证候乃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者,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特点
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运用
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临床套用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
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附注
附方 宣痹汤
组成:防己、杏仁、滑石、薏苡各15g, 连翘、山栀、半夏(醋炒)、晚蚕砂、赤小豆皮(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各9g。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者加片子姜黄6g,海桐皮9g。 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 主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面目萎黄,舌色灰滞。 出处:《温病条辨》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前者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后者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痹证。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 主治《医学启源》卷下:“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酸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三、当归拈痛汤 湿热疼肿之圣方
当归拈痛汤,方书中有谓「东垣当归拈痛汤」。考东垣著作,《内外伤辨惑论》和《脾胃论》中俱未载该方。《兰室秘藏》在「腰痛门」中载有该方,名「拈痛汤」。《医学发明》(节本)中也载有该方,方名「当归拈痛汤」。
当归拈痛汤的由来
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在《医学启源》中首载该方,并且明确指出:「下之二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下之二方」即指当归拈痛汤和天麻半夏汤。李东垣的弟子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也载有该方,并且几乎全部引用了《医学启源》中该方的主治与方解内容,同时附有治案。可以认为,当归拈痛汤由张元素创方,是易水学派中较有影响的一张方剂。清代医家张璐在《张氏医通》中盛赞该方为「此湿热疼肿之圣方」。后世医家将该方广用大谈卜于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初起的治疗。
《医学启源》:「当归拈痛汤: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经云:湿淫于内,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利节而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中除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去皮肤腠理之湿,故以为臣。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者,乃苦以泄之也。凡酒制药,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滚穗其留饮侍卖,故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湿气得以宣通矣。羌活(半两),防风(三钱)(二味为君),升麻(一钱),葛根(二钱),白术(一钱),苍术(三钱),当归身(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五钱),苦参(酒浸,二钱),黄芩(一钱,炒),知母(三钱,酒洗),茵陈(五钱,酒炒),猪苓(三钱),泽泻(三钱)。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
临床应用
该方在后世医家的临床中应用较广,但能领会其法、灵活通变者不算太多。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所出医案即为原方使用。《张氏医通》中有个别药物的加减记载:多汗,去升麻,易黄芪;自汗,去苍术,易桂枝;下肿,去防风,易防己;疼热,去知母,易黄柏。
关于治湿之法
湿为阴邪,本性趋下,但湿邪常与阳邪相合,如风邪、热邪,则上下表里,无处不到。湿邪在上、在表,治以风药胜湿;湿邪在里,治以苦温燥湿;湿邪在下,治以淡渗利湿。正虚者,治以扶正。此为治疗湿邪之常法。如合风邪,兼以祛风;如合热邪,合以清热。也许该方所要说明的组方用药大法可以这样浅显理解。当然,用药尚要结合经络、气血。那么临证使用时,就可以根据病症的表现、湿邪的处所有针对性地处方。如湿邪偏于留滞经络,表现以「遍身疼痛」为主,则治疗以风药胜湿为主;湿邪偏于「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则治疗偏重于淡渗利湿。
关于人参的使用
方中人参的使用,原方方解谓:「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胃。」似乎为必要之品。但临证并非使用苦药时都需要佐以人参以防伤胃。也许张元素在此处仅仅是举例,作为一种治法提出而选加人参。如果正虚不显,或祛邪为先,自然可以不必使用人参。如九味羌活汤方中就不用人参。
对该方的主治描述中,有两段话值得注意。《医学发明》(节本):「北方之人,常食潼乳,又饮之无节。且潼乳之为物,其形质则水也。酒醴亦然。人知水谷入胃,胃气蒸腾,其气与味宣之于经络,化之为气血。苟元气不充,胃气本弱,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气与味不得宣畅,旁通水湿之性,润下而致之也。」《卫生宝鉴》:「盖多饮乳酪醇酒,水湿之属也。加以奉养过度,以滋其湿水之润下,气不能呴之,故下疰于足胻,积久而作肿满疼痛,此饮之下流之所致也。」这两段话令笔者想到「内伤」两字。也许张元素制方时并未完全明朗,但到李东垣、罗天益用方时,可能会时时考虑到外感和内伤之分。如有内伤,人参、甘草等补中之品自在使用之列。如「脾胃一虚,肺气先绝」,黄芪也在使用之列。
关于当归的使用
虽然方名中有「当归」,但方中当归并非主药,仅为佐药。当归在方中「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难道当归在方名中仅仅是示意该方有去壅去滞,流通气血之功?《兰室秘藏》中名为「拈痛汤」,是传抄失误,还是「又名」?值得注意的是,该方中所用当归为「身能养血」的当归身,而非「尾能行血」的当归尾。(《汤液本草》在当归条下引易老云「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
《续名医类案》中载一案:「龚子才治张太仆,每天阴即遍身痛如锥刺,已经数年,左脉微数,右脉洪数。乃血虚有湿热也,以当归拈痛汤加生地、白芍、黄柏,去人参。数剂而愈。」此案中即将当归用作养血治血虚之品。
关于该方的组方
从该方的组成来看,着眼于上下分消湿邪,主要由风药胜湿、淡渗利湿、苦温燥湿以及甘温养正四组药物组成。从《医学启源》的记载可以看出,该方是张元素为了说明「五行制方生克法」,为了说明临证制方遣药的法则而出的例方,是为「课徒」而出的示例方。既然是例方,临证使用时就不必拘泥,用好该方的较高境界当是用好其组方之法。
仔细研究该方的组成,可以发现方中包含了九味羌活汤方中的四味基础药物:羌活、防风、苍术、甘草。两方同出于张元素之手,同治湿邪为病。似乎可以认为,两方的组方思路是同出一辙的,尽管主治、组方差别较大。我们甚至可以把当归拈痛汤当作九味羌活汤「治杂病有神」的加减方来学习和使用。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痛汤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冬季也别和阳光太“近”
下一篇:哪些人容易早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