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方剂]温理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耆桂枝五物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知道问答
- 2023-10-01
- 116
〖组成〗 黄芪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生姜六两[18g] 大枣十二枚[4枚]〖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方歌〗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
文章目录:
一、执业中药师:[中药方剂]温理剂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源〗
《金匮要略》“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
〖组成〗 黄芪三两[9g] 芍药三两[9g] 桂枝三两[9g] 生姜六两[18g] 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上药,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歌〗黄芪桂枝五物凯腊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功用〗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病机〗
营卫气血不足 ── 阴阳俱微。
阳气举猜不足,阴血涩滞 ── 正孙型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
二、黄耆桂枝五物汤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黄耆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芍药9克,桂枝9克,生姜18克,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黄耆桂枝五物汤--《金匮》卷上
【别名】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临床应用】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黄耆2钱,桂枝尖2钱,生白芍2钱,生姜4钱,大枣2枚,同煎服。3.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一老妪,证见右半身瘫痪,口眼?斜,手足麻木,肌肉不仁,右半身自汗出。血压:150/100毫米汞柱。此乃营卫气血虚亏,阳气阻闭,经脉失于营养之证。予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共服15剂,血压:140/90毫米汞柱,脉舌正常。诸症蠲除,一如常人。四年后追访,终未再作。4.血痹:刘某,患四肢麻木一年余,夜晚尤甚。用维生素B12与维生素B1;肌肉注射60余日,疗效不明显。后改为针灸治疗,初针有小效,继之无效。证见气虚懒言,疲乏无力,四肢麻木以上肢较甚,臀部发凉。脉双沉细,舌质淡嫩,苔薄白。取黄耆桂枝五物汤治之。服15剂,诸证俱蠲。5.自汗:患者,女,31岁。工人。痢后继见汗出,已两年余。动则大汗淋漓,乍冷乍热,时时恶风,并出现肠鸣,进食不慎即泻,头晕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无力寸浮大。经某医院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屡治罔效。遂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白术、五味子,水煎4剂,服后自汗明显改善,将桂枝减量,白术增制,使之外助黄耆以固表,内达健脾以收功。继进6剂,肠鸣消失。再进3剂,诸症悉除。6.胸痹:患者,女,51岁,干部。病初自觉胸闷气短,继则胸前区时感隐痛,并向左肩背放射,遇寒痛甚,已2年余。心电图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予黄耆桂枝五物汤加薤白、炙甘草,共服30余剂,胸痛诸证得以控制,心电图近于正常。7.胃脘痛:患者,女,42岁,工人。胃脘时感隐痛,逢劳遇寒尤甚,已5年许,钡餐透视诊为「胃窦炎」。曾屡服大剂辛热理气之品,渐致腹胀纳呆,大便时溏,周身乏力,舌淡润,脉沉弦迟。方用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炙甘草、干姜,服药后,胃痛顿解。酌去干姜,加腹皮与茯苓交替使用,予以健脾,因病陈久,宜缓缓图治。继服20余剂,诸证渐愈。8.低热:朱某某,女.35岁,教师。低热2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证属气虚身热。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耆桂枝五物汤加焦白术、炙甘草。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后,随访至今未发。
【摘录】《金匮》卷上
三、黄芪五物汤组成与功效是什么?
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医方剂名。为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效。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临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见有肢体麻木疼痛,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者。
扩展资料:
温阳祛寒、活血养血可缓解手指发冷症状,可用《金匮要略》中“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白芍、桂枝、生姜、大枣)的加味方。
黄芪味甘性温,能补脾、肺之气,重用本品可补气行血、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桂枝味辛性温,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白芍、当归有养血和营而调理阴血的功效;王不留行活血、利水、通络;干姜温阳祛寒,附察梁片温补肾阳,二味合用强盛阳气而消除阴寒燃弊,寒消则周身及四肢得温。
炙甘草、大枣可补气益脾、调和诸药。诸味相伍,可益气温阳、祛寒通络、活血养血。一般服5~8剂,能使人阳气复而气血通,手指发冷缓解;连服2~3个疗程,余症有望消除。皮没族服药期间,配合热水泡手足,或水中加花椒、陈皮煎水浸洗,效果更佳。另外,患者如能结合太极拳、跳绳、快步走等,也有助改善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四、加味耆桂五物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处方
- 3 功能主治
- 4 加味耆桂五物汤的用法用量
- 5 各家论述
- 6 摘录
- 附:
- 1 古籍中的加味耆桂五物汤
1 拼音
jiā wèi qí guì wǔ wù tāng
2 处方
黄耆、桂枝、白芍、归尾、桃仁、牛膝、生姜、大枣。
3 功能主治
真中风后遗偏瘫,血压正常者。
4 加味耆桂五物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 各家论述
本方为温通血络之剂,用仲景拆纤耆桂五物以温补活血通络,加归尾、桃仁、牛膝,以活血化瘀,故适用于真中风后遗偏瘫。
6 摘录
《杂病证治新义》
古籍中的加味耆桂五物汤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十二)治内外中风方]3.加味黄五物汤 裤。诊其脉,浮数有力,知为经络虚而有热之象。遂用加味黄五物汤,遵注热者加知母,又加生薏米、鲜桑枝、牛...
- 《保婴撮要》:[卷二十]痘疮痛 患痘痈,寒热发渴,余谓当补元气,不信果殁。木香五物汤治出痘烦痛青木香(四两)丁香(一两)熏陆香白矾...
- 《类证治裁》:[卷之五]痹症论治 痹在血分,因劳汗出,卧被风吹,血凝于肤,黄桂枝五物汤加当归。有瘀血,败血入络,桃红饮,煎成入麝香。...
- 《类证治裁》:[卷之五痹症论治]附方 半)甘草(五旅丛仿分)姜(五片)枣(二枚)〔血痹〕黄五物汤芍桂枝(各三钱)姜(六片)枣(二枚)日三服,一...
- 《类证治裁》:[卷之八临产治要]附方郑塌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五物汤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