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白发病案(郑永平)
- 健康知识
- 2024-05-29
- 115
我们身处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呈现出亚健康状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失眠、食欲不振、乏力、脱发、白发、精神萎靡等,近几年比较特别的研究是在20岁、30岁的这群年轻群体中,脱发、白发的人群数量在日益增加,而脱发、白发不仅影响面容,造成交际障碍,而且会极大影响他们的自信,造成自卑的心理,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心理压力也着实不小。在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此类患者尤其多见。
而临床上脱发及白发的治疗当中,以白发的治疗尤为困难,在西方医学的认识中,谓之“不治之症”,治疗上多予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健康宣教等安抚手段,并无特效药。我国传统医学认为白发多为虚证,古典医籍中早有记载“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头发变白与先天不足、肝肾亏虚、气血失调有关。但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我们总结发现,如果一味的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之法治疗白发,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易躁热、依从性差的情况,治疗收效甚微。由此提示我们当代中医医生要仔细研究疾病产生的病因病机及其传变规律,紧扣中医整体辨证。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思路:①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关注先天之本的同时,不能忘记调理后天之本,后天之本顾护好了,气血化生自然有保障;②从心主血脉,主神志着手,从健脾养心、宁心安神、滋养肝肾、调和气血、舒畅气机等治法出发综合考虑治疗方案。鉴于临床医生对白发的治疗越发感兴趣,特分享纯中医治疗白发病案一则,以飨读者:
患者张某,女,27岁
首诊:2021年3月3日 节气:雨水
主诉:白发进行性增多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余来无明显诱因下自觉白发进行性增多,伴脱发,平素肢体困重,乏力,纳呆,食不下,喜热饮,大便不成形,质粘,眠差,入睡困难,怕风怕冷,无口干口苦,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专科情况:头顶部可见头发花白状。拔毛试验(-),查血常规、微量元素7项、甲功、睾酮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白发
证型:脾胃虚寒
治则:温中健脾,养血和胃
处方:方拟“理中汤”加减
泡苍术15克 姜厚朴10克 陈皮10克 白术10克 人参10克 干姜5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茯苓15克 甘草1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饭后温服,日一剂,共6剂。
二诊:2021年3月13日 节气:惊蛰
症见:诉纳呆较前好转,食欲增加,大便成形,质粘,眠差,难入睡,疲倦感,白发无明显好转,脱发仍有,无怕风怕冷,无口干口苦等,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方药:中药于原方基础上去甘草,加山萸肉30克,具体方药如下:
泡苍术15克 姜厚朴10克 陈皮10克 白术10克 人参10克 干姜5克 黄芪20克 当归10克 茯苓15克 山萸肉3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饭后温服,日一剂,共6剂。
三诊:2021年3月22日 节气:春分
症见:疲倦感、纳呆较前好转,饭量增至半碗,白发减少,脱发较前稍好转,面色黄,眠差,难入睡,无怕风怕冷,无口干口苦等,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证型:心脾气血两虚
处方:中药汤剂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法,方拟“归脾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白术15克 茯神15克 黄芪20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20克 党参15克 木香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0克 熟地黄15克 山药15克 山萸肉2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饭后温服,日一剂,共6剂。
四诊:2021年4月7日 节气:清明
症见:诉白发减少,乌发增多,脱发较前明显好转,有少许黑色新生毛发长出,纳可,饭量增至一碗,无怕风怕冷,无口干口苦等,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方药:中药方剂守前方,黄芪减为15克,加枳壳10克,中药具体方药如下:
白术15克 茯神15克 黄芪15克 龙眼肉10克 酸枣仁20克 党参15克 木香10克 甘草10克 当归10克 熟地黄15克 山药15克 山萸肉20克 枳壳10克
上方加水800ml煎取200ml,饭后温服,日一剂,共6剂。
讨论:
患者首诊时诉平素肢体困重,乏力,纳呆,食不下,喜热饮,大便不成形,质粘,怕风怕冷,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等一派中焦虚寒之证。《伤寒论》第273条太阴病提纲中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盖太阴受病之脏,重在于脾,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中运化功能尤为重要,脾脏虚寒,运化失常,中焦不和,进而影响气机升降,阴阳失调,浊阴当降不降,清阳当升不升,故见喜饮热饮,大便粘而反上逆,纳呆,食不下等证。“发为血之余”,患者中焦虚寒,气血生化不足,发失所养,故见白发、脱发,治疗当以温中健脾为法。《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故首诊时用理中汤加减温中健脾。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以助运化,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使浊阴从小便出,陈皮、厚朴燥湿理气,黄芪补气益气,当归补血活血;其方中内含两方:一是平胃散,以加强燥湿健脾之功效,使湿浊得化,气机调畅,脾气健运,胃得和降;二是当归补血汤,以加强益气补血之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充盈,发得润养。二诊时患者仍眠差,难入睡,疲倦感,脉沉,考虑肝肾不足,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肝肾为发之本,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山萸肉滋补肝肾。
三诊时患者纳呆较前好转,有饿感,饭量增至半碗,大便粘,不成形,睡眠差,难入睡,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患者脾胃虚寒症状得到改善,而此时眠差症状突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心亦主血脉,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密切相关,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营卫生会》篇云:“血者,神气也。”而心主神明,又能驭气以调控心血的运行。患者面色萎黄,乏力,疲倦,睡眠差,难入睡,多梦,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为气血亏虚,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之症;火不足,土不生,由乏力、纳呆,食不下,喜饮热饮,大便粘,不成形为脾虚症状,心脾互为母子,故此辨证为心脾气血不足之证,治当以益气补血,养心健脾为法。《冯氏锦囊秘录》:“若夫土者,从火寄生,即当随火而生,故补胃土而补心火,而归脾汤一方,又从火之外家益补之,俾木生火,火生土也。”方选归脾汤加减。肾为生发之根本,在益气补血同时,应顾护本源,上方加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滋补肝肾,茯神加强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心脾肾同治,气血兼顾,心神得养,则诸症可愈。
四诊时患者心情愉悦,诉无新生白发,部分白发有变黑趋势,并有少许黑色新生毛发长出,饭量增至一碗,纳可,药已中的,守原方,以防黏腻太过,加枳壳助木香加强理气,以防黏腻太过,嘱患者生活上要多注意休息,切勿过食生冷之品,久久为功,以防复发。
小结
古人认为肾藏精,肾其华在发;肝主血,发为血之余,肝肾虚则气血不足,气血衰则不能上荣头部,发失所养,所以白发多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现今脱发、白发突出集中出现在20岁、30岁的年轻人头上,辨证多为脾虚、气血失和、心失所养,如果现代中医师没有认真地思考与辨证,盲目地照搬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之法,往往收效甚微。而在上诉病案的治疗中,医者基于中医经典出发,结合中医三因制宜与中医辨证的认识出发,有了新的治疗思路: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以调补脾胃之法去弥补先天之不足,此乃治疗思路之一;②心主血脉,心藏神,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火生土,心脾互为母子,母不足故子不足,故在白发、脱兼有失眠时,从宁心安神出发,养心健脾,母强则子强,睡得好,吃得香,故可百病去,此乃治疗思路二。③因广东地处我国南方,天气多以湿热为主,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之品大多滋厚黏腻,易阻滞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而养心健脾之品多平和清浮,更适合南方人,此乃治疗思路三。综合上述理念,调整治疗思路:以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发之源;心统血脉,主神志着手,从健脾养心、宁心安神、滋养肝肾、调和气血、舒畅气机出发综合考虑治疗治疗病人,看似不治白发却可治白发,应用起来疗效肯定。故我们在临床中,不可一味照搬,要结合时宜,运用中医理论整体辨证论治,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上一篇:世奇门药功正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