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翘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健康知识
- 2024-05-09
- 8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发生在多潜能干细胞阶段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以造血细胞不可逆的数量和质量异常为特点。临床可分为难治性贫血(RA),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RAS),原始细胞增多型(RAEB),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L),急性白血病转化型(RAEB—T)。中医属“虚劳”、“虚证”的范畴。在目前中西医方面对于此病的诊治众说纷纭,但黄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病例一:难治性贫血
张××,女,70岁。病人于2000年初,发现血红蛋白低下,最低39g/L,血小板偏低,白细胞增生正常,上海某市级医院骨髓穿刺(BM)示:MDS—RA,增生活跃低水平,早幼粒细胞4.5%,大量内铁,无粒幼红细胞,曾大量输血治疗,因高热,贫血,予以强的松治疗。
2003年3月17日初诊时服强的松10毫克/日,血检:血红蛋白(Hb):105g/L,白细胞(WBC):6.6×10/L,血小板(PLT):66×10/L,B超:肝肿大。证见右胁疼痛,浑身肌肉疼痛,口腔溃疡,大便千结,舌质紫暗、无苔,脉弦数。证属气阴亏虚,阴虚损阳,精血不化,为肝火伏热所伤。拟益气补肾,调治阴阳,泻肝清热。方用:生炙黄芪各15g,党参15g,太子参15g,沙参30g,丹皮15g,麦冬15g,蒲公英30g,莪术10g,郁金10g,蛇舌草30g,半枝莲30g,苦参15g,当归10g,香橼皮10g,熟附块5g,生地12g,黄芩10g,鹿角片10g,山萸肉10g,炒杜仲15g,淮牛膝10g,白术10g,生白芍15g,菟丝子15g,14剂。2周后复诊
(2003年3月31日)。病人血检:WBC:5.8×10/I,RBC:2.57×10g/L,Hb:75g/L,PLT:88×10/
L。大便成形,右胁疼痛,舌尖红,脉弦数。予原方出入,加强滋养清降、上方改麦冬30g,加玄参15g.14剂之后病人每2周复诊一次,病程中时有低热、口腔溃疡、胁痛等上实下虚,肝火偏旺,邪热内伏之证,在健脾补肾,调达肝木的基础上再以温补下元,平泄风阳,上方中加青黛(包)18g,青蒿12g,荷叶12g,生龙牡各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炒黄柏10g,症情逐渐稳定但2个月后(2003年5月)病人又出现发热(T:38℃).舌上起疱明显.头痛.腰胁疼痛,考虑血虚属阴,下元精亏.阴虚及阳,虚阳上浮.久病邪热不去,木失调达,再以前法温摄元阳,潜降浮阳,佐以清肝泄热之品,上方中加羚羊角粉(分吞)12g。经2个月的多次治疗,病人口腔溃疡、胁痛、头痛、低热有明显好转,大便通畅。
(按):难治性贫血这一型,黄先生认为以气阴虚损为多见,而以脾肾阴虚为主,但大多合并肝火伏热,故病人初诊用药是在三才封髓丹、大补元煎、一贯煎基础上加减。取三才封髓丹补气养阴泻火,大补元煎补益气血、养阴滋肾,一贯煎养肝阴清肝木之火,其中用温阳药,则阴虚用阳药,治阴必补阳,以得阳中求阴之功。
病例二:原始细胞增多型
朱XX,男,66岁。病人八、九年前体检发现血小板减少:30--40X10/L,但未重视。2002年乏力加重,PLT:22X10/L,上海某市级医院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跃,粒/红=1/4,原粒细胞2%,早幼粒3%,粒细胞浆内有少量空泡,红系巨幼样变及双核,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少见,曾建议用罗钙全、维甲酸、安雄、环孢菌素A,但未服,而进行中医中药治疗。
2003年4月30日初诊。当时血检:WBC:4.2X10/L,PLT:24X10/L,Hb:106g/L。鼻衄,刷牙时出血,舌淡红、苔蒲黄腻,脉弦。证属脾肾亏虚,热毒内伏引动肝火。治拟健脾滋肾,清肝解毒,泄热止血。药用:血虚Ⅲ号方,减水牛角、旱莲草,加仙鹤草30g,旱莲炭15g,病者每2周复诊,前方服1月后,出血止,血PLT上升至44X10/L,治疗加强健脾滋肾
兼清肝泄热。药改用:生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5g,制半夏15g,当归15g,炒杜仲15g,淮牛膝15g,杞子15g,蛇舌草30g,陈皮10g,生炙草各10g,虎杖根15g,茜草根l5g,羊蹄根15g,鸡血藤15g,菟丝子15g,生白芍15g,补骨脂15g,蒲公英30g,炒黄柏15g。病人服药半年,症情稳定,血常规中WBC:4.9X10/L,RBC:3.2lX10/L,Hb:110g/L,PLT:36X10/L,未见原始、幼稚细胞,以原方维持治疗。
(按):原始细胞增多型,黄先生认为系脾气肾阴亏虚,肝热邪毒内蕴,治疗宜益气健脾,滋肾清肝,泄热解毒,用血虚Ⅲ号方,其组成为太子参、党参、炒白术、旱莲草、茜草根、生白芍、水牛角、苏梗、生槐花、干茅根、炙甘草、茯苓、陈皮。其中太子参、党参、炒白术、茯苓等健脾补气;旱莲草等滋肾养阴;茜草根、水牛角、生槐花、干茅根清泻热毒,凉血止血。血止则在大补元煎基础上加入清泻肝火,泄解瘀毒之品,如蛇舌草、虎杖根、羊蹄根、蒲公英、炒黄柏、以获良效。
病例三: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林XX,男,65岁。病人于2002年底发现贫血,血Hb:89g/L,诊断:MDS—CMML,发病初以安雄,复方皂矾丸治疗。2003年5月7日初诊。当时血检:WBC:4.5×10/L,分类中单核细胞32%,Hb:68gfL,PLT:/I。自觉神疲乏力,指节肿胀,纳可,大便日行3次,口角糜烂,右上半身疼痛,舌淡白胖苔薄,脉细无力。证属脾肾两虚,阳虚及阴,阴阳两虚。治拟健脾温肾,滋阴养血。药用:血虚I号方,加麦冬15g,旱莲草15g,鹿角10g,半枝莲30g,7剂。药后右半身疼减,口角糜烂消失,但仍大便溏薄,考虑肝木犯脾所致,故在上方中加炒白术15g,炒黄芩15g,健脾泻肝治疗。2周后大便如常,治疗上加强温阳药,上方中加熟地15g,肉桂32(后下),熟附块52,生龙牡各15g。进行了8个月左右的随访治疗,期间有牙痛,则加龙胆草、生石膏、炒黄柏以泻肝清火治疗。血象中单核细胞数下降为9%。
(按):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表现为成熟的单核细胞增多,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都降低,白细胞中粒细胞也降低,所以黄先生认为此型据中医理论仍属虚证,大多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病久则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阴阳俱虚,但以阳虚为主,在治疗上健脾补肾,益气补血,以温阳为主。血虚I号方则是以健脾温肾药为主,其组成是生黄芪、党参、当归、制首乌、生白芍、黄连、炒丹皮、补骨脂、仙灵脾、陈皮。其中生黄芪、党参健脾补气,当归、制首乌、生白芍、补骨脂、仙灵脾温肾养血,炒丹皮既有滋肾泻肝作用,又有活血之功,补血止血不留瘀,黄连在方中起清心火作用,以取“母病泻子”的作用,另外大量的滋补药中加入陈皮主要是取其理气醒脾作用,使全方温阳滋补而不刚燥、不滋腻。并加麦冬、旱莲草、熟地加强滋补肾阴,阴中求阳的作用;鹿角、肉桂、熟附块以加强温阳补血作用;龙胆草、生石膏、炒黄柏清肝降火以达固护真阴之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