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乳腺纤维腺瘤,就会变成乳腺癌吗?
- 民间偏方
- 2023-12-25
- 143
如何看待乳腺纤维腺瘤?
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工作压力的增加、随眠状态的紊乱、食物添加剂和化妆品的广泛使用等诸多因素,干扰了女性朋友的内分泌,使得发现乳腺肿块患者逐年增加。如今各大医院看乳腺疾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最值得重视的是发现乳房肿瘤。一些年轻的女性,因无意中发现乳房有一个或多个滑动性肿块就诊。由于她们对乳房肿块性质不了解,不少人甚至惊慌失措,以为得了乳腺癌。但是,由于年龄较低,绝大多数肿块是“乳腺纤维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俗称“纤维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患者常在无意中发现自己乳房内有无痛性肿块,可以单侧或双侧发生,一侧乳房可以有单个或多个肿块。外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边界清楚,质地韧实,表面光滑,活动度良好,触诊有滑动感。
曾被称为乳腺纤维腺瘤、腺纤维瘤、腺瘤、囊性腺纤维瘤、黏液纤维腺瘤等。这些名称的变化是由于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的轻重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的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则称为纤维腺瘤;如果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则称为腺纤维瘤;肿瘤组织由大量腺管成分组成时,则称为腺瘤。上述不同名称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并无差别,所以准确分类并无必要,可以统称为乳腺纤维腺瘤。
部分患者首诊时,一侧或双侧乳房可以触及多个这样的肿块,系“多发性乳腺纤维瘤”。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是指乳房上有2个以上的纤维腺瘤,其发生的比例约为15%,好发于20-39岁之间的育龄女性,因为这个年龄的女性卵巢功能旺盛,性激素也处于活动期。少数患者的乳房内可布满大小不等的肿瘤,称为“乳腺纤维腺瘤病”。
一般认为多发性乳腺纤维瘤的产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主要表现为乳腺的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增生现象。多属良性,患者可以没有明显自觉症状,不痛或仅有轻微的胀痛、钝痛,这种疼痛和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关,肿块生长缓慢,表面光滑,由于瘤体的外面有一层包膜,所以与周围组织的边界很清楚,而且摸上去韧性也比较好。
关于乳腺纤维腺瘤是否会恶变,是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一般认为,乳腺纤维腺瘤发生恶变的概率很低,仅有约0.2%的患者会发生恶变,有些则伴随乳腺增生或者小叶增生同时存在。恶变常在妊娠或哺乳期发生,或发生在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患者。乳腺纤维腺瘤的恶变以发生肉瘤变者为多,而发生癌变者较少见。多数学者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纤维腺瘤无关。亦有学者认为当乳腺增生病患者同时再患有纤维腺瘤时,则增加了患癌的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绝经后的女性发生纤维腺瘤,则癌变倾向增加。
因此,通常认为,如果患了乳腺纤维腺瘤,不必过于紧张,特别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更是没有必要为纤维腺瘤而苦恼,只需在临床医生的监控下进行观察,如果医生认为必要,可服药治疗一段时间。如果发现近期肿块持续长大,则可择期手术;如果准备妊娠,亦可考虑在妊娠之前将其手术切除。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完整切除可使其治愈,但部分患者手术以后可出现原手术部位复发或在乳房其它部位再生新的腺瘤。尽管乳腺纤维腺瘤中仅有极少的恶变比例,但临床处理时,还是应提高警惕,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上,且肿块在2cm以上者,原则上应及时手术切除。
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通常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病理类型,包括: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1.病史: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一般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生长较缓慢。
2.体检:肿块多为单发,亦可同时或相继在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多个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与皮肤和深部组织不粘连。妊娠期由于受激素刺激可迅速增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3.辅助检查:可作乳房B超、X线钼靶摄片、核磁共振等检查,必要时穿刺活检,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需与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相鉴别。
1.乳腺增生症:多见于30~40岁,且多为两侧乳房内可触及的结节或肿块,肿块大小及疼痛常与月经周期有关,常有触痛,偶见乳头溢液。乳腺增生和小叶增生是有什么区别呢? 简而言之,乳腺增生在医学上是个笼统的概念,而小叶增生是一个具体的病症,乳腺增生包括了小叶增生。
2.乳腺癌: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为无痛性单个质硬肿块,肿块边界不清,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和变硬。
预防
饮食预防
由于饮食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动物蛋白、饮食无节制造成肥胖,促使体内雌激素生成和释放,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食物上的农药残留、反季节蔬果、快速催熟的禽畜、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等在人们生活中造成的损害;滥用含雌激素类保健品,或长期使用含激素的美容化妆品、丰乳产品等,都可能成为诱发乳腺疾病的因素。
注重乳房保健和定期自我检查
爱护乳房,坚持体检。进入青春期后,女性应坚持每月乳房自查(最好在月经干净后7~10日进行。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1.注重乳房保健
2.定期自我检查
正确对待乳腺疾病,发现乳房有肿块后立即找乳腺专科医生检查,配合治疗。每个女性朋友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特别关注自己的乳房。定期对乳房实施自我检查,必要时到专科医生处做乳房的体格检查,每月的月经干净后进行;有必要时还可定期做乳腺B超和X线摄片。在自我感觉不适或检查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就诊,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各种乳房疾病。3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到乳腺专科进行一次体检,40岁以上的女性每半年请专科医生体检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方法中首推中医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原则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若肿瘤生长缓慢,体积小者可试用中药治疗。对于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在切除大的肿瘤基础上,小的可试用中药治疗。但是,中药熬煮不方便,通常还是选择用中成药治疗为宜。常用口服中成药物有小金丸、乳癖散结颗粒、乳癖消、乳康片、桂枝茯苓胶囊等。
手术治疗
乳腺纤维腺瘤若已明确诊断,其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①对诊断明确的未婚妇女,可考虑择期手术处理,以婚前切除为宜;②对婚后未孕的患者,宜在计划怀孕前手术切除。因怀孕和哺乳均可使肿瘤生长加快;③怀孕后发现肿瘤者,宜在怀孕3~6个月间行手术切除;④对年龄超过35岁以上者,应及时手术治疗;⑤对于无妊娠、哺乳、外伤等促使肿瘤生长的情况时,肿瘤短期内突然生长加快,应立即手术。⑥手术时间最好避开月经期,以防止术中创面渗血。经期女性抵抗力是下降的,而手术本身是对人体的创伤,也会影响身体的状态,增加感染机会。个别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需要导尿,如果患者刚好来了月经显然不利于导尿。
2.手术方式:
①传统手术切除:手术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与功能的需要。如需要哺乳者,应做以乳头为中心的放射状切口。若以后不需要哺乳者,可沿乳晕边缘行弧形切口。手术时最好将整个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一并切除,或将受累部分做乳腺的区段切除,避免复发。多一次复发,就多一次恶变的危险。但在被切除的肿瘤以外的乳腺内,或对侧乳腺内术后再发生同样的肿瘤,不应认为复发,严格地说应为多发倾向。在原位又重新出现此种肿瘤者为复发,反复复发应警惕叶状肿瘤的可能。这种手术的缺点是切口长(与麦默通相比),影响美观,对于个别患者乳腺多个象限内的多个肿物很难完全切除。
②微创手术切除:在超声引导下应用麦默通旋切系统将肿物旋切出来,痛苦小,术后只留下一个3mm左右大小的印痕,恢复快,可以不住院,不用拆线。而且可以通过一个切口一次性同时切除多个肿瘤,多发肿物或临床触摸不到的微小肿物的患者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手术。微创旋切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对于性质不明的肿块可以在B超定位下进行活检和病理检查,这对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无疑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缺点:费用高,对于接近乳头、皮肤、乳腺边缘的肿物无法保证完全切除,易有残留等,医生要具备超声影像的判断力,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实施。
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The )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制开发,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活检系统,也是国内应用最多的微创旋切设备。它主要是由旋切刀和真空抽吸泵两大装置组成,对乳腺肿瘤可进行重复切割,为良性肿瘤的微创切除提供了技术基础。其特点为:微创及准确性。缺点是容易出现局部出血、皮下瘀斑,手术时需要影像设备支持,费用高,与传统手术相比容易出现残留和局部复发,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
麦默通()系统
3.手术治疗注意点:
对于有条件的地方,手术切除标本均应常规送冰冻检查,至少要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便最后确诊。少数患者由于肿瘤生长时间长,在肿瘤长期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不典型增生,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可以确诊。
结语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原因与内分泌激素分泌失调有关。如果肿块较小,特别是小于1厘米的多发结节,可以尝试中医药治疗。如果肿块较大需要采取手术治疗,酌情进行传统手术切除或者麦默通旋切,均需常规做病理检查。有条件的医院还应做术中送冰冻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
如果出现不典型增生需要扩大手术切除范围,直至切缘阴性。如果发生癌变应按照乳腺癌诊疗规范进行处理,可以酌情考虑术后乳房重建。如果乳房上某个或者某些部位发现纤维腺瘤,那么其他部位依然有相似概率再长出同样肿块,因此术后依然要重视定期体检和影像学检查,注意饮食结构、规律休息、放松心态。绝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预后很好,不用过多担心。
专家简介
张喜平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博士,医疗组组长。
2011年起担任南京医科大学科学学位硕导
浙江省151优秀中青年人才(第一层次)、杭州市131人才。
中国医学装备学会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会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委员
在国际上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在国内核心或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通讯作者)。
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和厅局级医药卫生创新奖16项(排名第一) 。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排名第一),一项已经转让。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肿瘤学概论(第二版)” 编委
上一篇:“鲜花美容”中医流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