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盆底康复发展和方向
- 民间偏方
- 2024-01-07
- 125
朱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1993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康复定义 : “康 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 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 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 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 程。”康复涵盖了“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女性盆 底的医学康复是利用盆底电生理的医疗手段促进盆 底肌肉及神经康复,21 世纪新的医疗模式是预防为 主,大医治未病。十年努力,使中国女性盆底康复已 初见倪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体现了现代 康复医学在女性盆底领域的提高功能、早期预防、早 期康复、全面康复和回归社会的整体康复观。
1 女性盆底康复已在中国大陆呈燎原之势
2008 年,在原卫生部妇女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的领 导和支持下,经过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妇产 科分会该领域专家们共同调研,明确了中国盆底功能 障碍性疾病发病率和中国女性患者的认知及需求[1], 从而设计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综合防治策 略”模型,从国家层面上进行顶层设计,建立了“中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项目目标明确,预防 在前,探索以仿生物电技术为主要干预手段对女性盆 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模式的可行性。由政府和医 院共同开展了有规划、有组织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 防治工作,是我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防治上零 的突破。以广东省作为项目试点省,辐射山西省、江 西省、辽宁省、河南省、山东省等 13 个试点省、市,项目执行单位五百多个,技术培训中心、质量控制中心 20 个,回顾十年来的实施效果,共筛查人数 150 万余 人次、治疗 120 万余人次。人群中防病意识得到提 高,进行主动筛查、治疗的人数逐年增多,呈明显递增 趋势,民众有良好的认知度,避免了部分盆底疾病不 必要的手术,降低治疗费用,提升妇女生活质量。
1. 1 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参考国外经验,通过探索 试点模式,明确了电生理技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 此为主要干预技术,以点带面,建立了筛查中心、防治 中心、诊治中心、质量控制中心、技术培训中心等一系 列的项目质量体系;构建出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 治服务三级网络。
1. 2 工作中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为确保有效地 开展项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研讨、制定出 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筛查中心建设标 准》《防治中心建设标准》《诊治中心建设标准》《质量 控制中心建设标准》《技术培训中心建设标准》等质量 控制的 5 个标准体系,在全国共建立了质量控制和技 术培训中心、诊治中心、筛查中心五百多个,形成了塔 形组织的三级网络的系统。设立“中国妇女盆底功能 障碍防治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等科研支持系统; 进一 步研发电生理技术在盆底疾病的应用。
1. 3 构建项目技术教育管理平台
将电生理技术应 用在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国内是一项新兴技 术,有必要逐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技术推广的 安全性。①与国外学术团体建立联盟,2016 年 3 月在 法国斯特拉斯堡成立了“法中妇女健康协会”,加强法 中盆底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盆底疾病诊治及康 复治疗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化,提升了我国诊治的整体 水平。②与国际技术接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组织 专业技术人员赴法国培训,培养出一支国家级、省级 师资队伍。③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统一各级培 训教材,撰写《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项目培训级专题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项目技术培训班”近百期,培训近数万名医护人 员,其中获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妇女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研讨班”结业证书近万人。⑤公众健康教育,各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各种渠道开展公众盆底知识健 康教育普及。 通过十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该领域初步实现了 二十一世纪新的医疗模式是预防为主,大医治未病。
2 探索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三级网络模式盆底疾病的筛查治疗模式
盆底康复在临床上有着治疗和预防盆底疾病的 双重作用。盆底肌肉锻炼是盆底康复最为主要的治 疗手段,因副反应小而被全球妇产科界普遍认同。其 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也越来越被肯定。 1998 年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 on ,ICI) 会议在英国召开,将 行为疗法和盆底康复作为首选的初始治疗方法; 2001 年欧洲泌尿协会( of , EAU)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尿失禁的诊疗指南,将盆底 肌肉锻炼作为各类尿失禁的一线保守疗法,并建议加 强专业指导[2]。 等[3]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的随 机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盆底肌肉锻炼可使一半的中重 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避免手术干预而达到治愈。近 期的循证证据表明,盆底肌肉锻练对症状性轻中度盆 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是获益的[4]。英国国家健康与 临床优化研究所( for and Care ,NICE) 2015 年 1 月发布的指南中指出,对 于能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的患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混 合性尿失禁的妇女,治疗师指导下进行至少3 个月的 盆底肌肉锻炼是治疗的首选方案。而当盆底肌肉锻 炼治疗失败时再选择手术治疗尿失禁[5]。
因盆底康复为非手术侵入性操作的治疗,又有产 后盆底损伤特殊时期如能及时盆底康复治疗可以达 到理想的恢复效果的优势,所以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 前景。这些临床特点也决定了盆底损伤性疾病的筛 查和最早康复治疗是在全国各级妇幼保健院为主的 基层医院进行。 但目前中国盆底在治疗和预防盆底疾病存在两 个主要问题:一是以电生理为基础的筛查和治疗模式 多借鉴欧洲等国外诊断治疗模式,欧美人种和亚洲人 种具有诸多差异,照搬欧美人种的盆底疾病筛查和治 疗方法是有偏颇不够准确的; 二是盆底电生理筛查方 法不一,评价体系不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状态 影响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正确发展。
以电生理技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女性盆底功能 障碍防治模式为临床大数据提供了可行性。通过盆 底大数据,尤其是建立大样本的产后盆底大数据平 台,可以说盆底“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了! 通过大数 据,可以科学准确地得出中国女性盆底电生理真实数 据,发现中国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特点,总结并 优化治疗模式,进一步推进盆底电生理技术的创新和 发展。通过建立盆底康复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提供基 于“互联网+”的线上互补服务,形成纵向的三级预防 和治疗网络,可以有效缓解地域、空间造成的医疗资 源分配不合理,在网络上实现有效分诊和疑难会诊, 有利于通过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利益化的医疗布局, 打破地域的限制,达到信息和资源的最佳优化和合理 分配。有望在将来提供更为丰富的智慧医疗服务。 总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可治可防的一组疾 病,盆底康复在中国大陆已呈燎原之势蓬勃开展。通 过规范有效地组织实施管理,运用现代的“互联网+” 建立盆底大数据平台,可以在未来真正提高中国盆底 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略。
来源:实用妇产科杂志,33(7):481-482.
下一篇:潘德孚(35):网球肘治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