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孚(35):网球肘治疗
- 民间偏方
- 2024-01-07
- 112
潘德孚(1935–2016),民间知名老中医,执业中医师,中国人体科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特聘高级顾问,“天下无癌论”的最早提出者。
本文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该书是潘老所有的文章集锦,经授权连载。
网球肘治疗
潘德孚生命医学(2016年08月01日)
手肘、手臂,平时好好的,但只要稍举一点点有重量的东西,就会痛得举不起来,拿水杓、凳子,都因痛而撒手,西医把这种病叫做「网球肘」,意思就是类似打网球的人,手臂部肌肉剧烈活动受伤,发炎作疼。
四十岁以上的人,发这样的病比较多,我们都以为是因为剧烈的手臂活动,引起肌肉伤损而产生的;然而在我的观察中,许多人并没有什么剧烈活动也会发这种病。
西医治疗网球肘都是采用封闭疗法:将止痛的药水直接注射到疼痛的地方。其治疗用意是由于药水的止痛作用,阻滞了痛觉神经的传导,使受伤的部位能借此机会自我修复,疼痛得到消除。注射医生过去用的药水,都是强的松龙(,亦称「泼的松龙」,副肾皮质素的一种)、激素类药物,这种药物的负作用是破坏内分泌平衡,还会使骨质疏松。所以,这样的治疗显然不是好方法,许多人反映没效果,当然有的人也确实给治好了。另有一些人则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复发,只有少数人疗效可达数年之久。
为什么疗效的反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就因为每个人自我康复的体能不一样。
我在临床治疗过很多的网球肘,大多数人都马上见效,少数人则需要过几天,只有个别人需要一星期才见疼痛消失。网球肘的患者屈肘时,都可以摸到「小海穴」(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的骨尖上有压痛,只要在压痛点上用米粒大的艾绒直接施灸,90%以上的患者疼痛症状就能马上解除,立即感到不疼了。艾绒就是中药店里的艾叶,买来用手搓细,叶茎、叶脉搓不细,可以挑出来丢掉。
根据此病的临床实践,我认为如果是炎症,用一米粒大的艾绒一烧,怎么就能够把它一下子消除掉?所以这种疼痛不是炎症。再者,说是手臂的强烈肌肉损伤,然后发炎变成了疼痛,也不对;很多病人都是家庭妇女,有的是专坐办公室的文职工作者,手臂肌肉也许比林黛玉还不如,连稍重的家务活都没干过,哪来的肌肉损伤?因此,用网球肘来称呼,或用剧烈的手臂活动来说明致病的原因,似乎都不妥当,而且也不科学,这仍然只是一个似是而非的「病名」。
中医把类似这种无据无形的病,统称「痹症」;痛的部位固定,叫「着痹」;痛的部位不固定,东痛西痛的,叫「行痹」,一般民间统称为「风痛」。风痛不只是指网球肘,而是指许许多多的疼痛,意思是指它的无形性和游走性,像风一样地无形,东吹西吹,捉摸不定。
中医的治疗并不像西医说什么病,用什么药,有固定划一的格式,而是同样的风痛,在不同的人身上,就用不同的方药。
为什么用灸压痛点的方法能治愈网球炎?读者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有兴趣,请认真阅读笔者有关阿是穴治疗的论述,因为,从压痛点治病的疗效来看,它同样属于「阿是」治疗,因而笔者才把此类治疗方法称之为「阿是效应」。
【附】孙思邈与阿是穴的启示
潘德孚生命医学(2016年08月02日)
朋友从旧书摊购得秦凤岗编写的《孙思邈》(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我才明白原来是孙思邈发现了「阿是穴」。
书中写道:「陈老大躺在席子上,昏迷不醒,已经到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地步啦。经过孙思邈的抢救,陈老大终于在半夜里醒了过来。他拜见一个白眉毛白胡子的老公公在给自己治病,想坐起来道谢,谁知身体稍微一动弹就刀割一样疼,头上沁满了汗珠。孙思邈疼爱地叫病人别动,又说『只要止住了疼,再吃几付汤药病就会好。』说着,他给病人扎了止疼针。针拔出来了,病人还是疼得发抖。孙思邈另选穴位又扎了针,仍然没有效验。他一个一个扎着古书记载的能止疼的穴位,疼还是没有止住。
怎么办?孙思邈一时想不出办法来。病人在呻吟着:『哎哟……哎哟!』这声音,像支箭一样穿着孙思邈的心,他想:要是减轻不了病人的痛苦,我还算什么医生呢!他又想:针灸穴位难道只有古书中写的那些,就没有别的吗?孙思邈又考虑了一阵,问病人哪儿最疼。病人想指一下,但是稍微一动弹疼痛就要加剧,只是有气无力地说『左、左、左……腿。』孙思邈用手在病人的左腿上按着,边按边问:『是不是这儿?』病人摇了摇头。孙思邈耐心地又按了好几处,病人一直在摇头。当他按到腿关节右上部一个部位时,病人突然说:『阿 —— 是 —— 是这儿。』孙思邈将针扎了下去。病人的表情渐渐舒展了,他抹了抹满头的汗说:『先生,你这一针真神呀 —— 针一进,我浑身一麻,就不那么疼啦。』
他抬头瞧了瞧扎针的部位,好奇地问:『这叫什么穴呀?以前给我看病的医生从来也没有在那儿扎过针。』孙思邈笑了,额上的皱纹展开了,眼睛笑得眯成两条缝,乐呵呵地说:『你刚才不是阿 —— 是吗?叫阿是穴好了。』
孙思邈曾与唐代著名的针灸名医甄权、甄立言两兄弟结为忘年之交,那时候两甄年已九旬,而孙却未过半百。孙思邈发现阿是穴的时候已须眉皆白,说明在两甄之前的针灸书籍中,还没有阿是穴的记载。
孙思邈针多次而无效,后发现阿是穴而一针成功,说明中医临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发现的过程;做中医,绝不能因治疗失败而怯场。孙思邈认为「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有可愈之疾」,也就是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没有不可以治疗的疾病,就像天地的灾害一样都可以消除。做了医生就应该认为:「没有治不好的疾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行医永远是个学习的过程。
西医治病,有规定的规则,只要按规定做了,治不好,没有心理负担;中医治病,没有规定的规则,治不好,就会认为是自己的本领不好,需要继续探索。如果做中医对自己治不好的病,没有这种心理素质,他就成不了好中医。
来源:摘自《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没本领的医生》,主编:高浩宇。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