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简介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8|肝病吐血—麻黄升麻汤
- 知道问答
- 2024-01-19
- 104
文章目录:
一、麻黄升麻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
- 2.1 处方
- 2.2 功能主治
- 2.3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 2.4 摘录
- 3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麻黄升麻汤
- 3.1 处方
- 3.2 功能主治
- 3.3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 3.4 摘录
- 4 《三因》卷九
- 4.1 方名
- 4.2 组成
- 4.3 主治
- 4.4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 4.5 制备方法
- 附:
- 1 古籍中的麻黄升麻汤
1 拼音
má huáng shēng má tāng
2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
2.1 处方
麻黄7.5克(去节)升麻3.5克 当归3.5克 知母2.5克 黄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药2克 天门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 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绵裹)白术2克 干姜2克
2.2 功能主治
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者。
2.3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2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入余药,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相隔约1~2小时。汗出愈。
2.4 摘录
《伤寒论》
3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麻黄升麻汤
3.1 处方
麻黄2分,桂枝1分,杏仁1分,吴茱萸1分,草豆蔻1分,厚朴1分,曲末1分,羌活1分,柴胡根5分,白茯苓1分,白术5分,青皮5分,升麻根1分,苍术1分,泽泻1分,猪苓1分,陈皮1分,黄连5分,黄柏1分。
3.2 功能主治
小儿面色痿黄,腹胀食不下。
3.3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热服。正月、四月,小儿服之神效。
3.4 摘录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
4 《三因》卷九
4.1 方名
麻黄升麻汤
4.2 组成
麻黄(去节)2两半,升麻1两1分,黄芩1两,芍药1两,甘草(生)1两,石膏(煅)1两,茯苓1两。
4.3 主治
伤寒表未解,热郁作衄;风邪内缩,久泄不止。
4.4 麻黄升麻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以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微汗解。
4.5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古籍中的麻黄升麻汤
-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一]辨坏病脉证并治篇 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注】伤寒六七日,邪传厥阴,厥热胜复之...
- 《伤寒溯源集》:[卷之十厥阴篇]厥阴证治第二十一 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邪在少阳。才属半里。已是禁下。况三阴平...
- 《伤寒贯珠集》:[卷八·厥阴篇厥阴诸法]厥阴清法五条 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伤寒六七日。寒已变热而未实也。乃大下之...
- 《伤寒论辑义》:[卷六]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玉函。无而字。喉咽。作咽喉。成本同。...
-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一·伤寒部少阴病]下利
二、《伤寒论·三阴病》笔记28|肝病吐血—麻黄升麻汤
三七二、“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如果是伤寒表证,“ 大下后 ”会结胸,不会有寸脉沉而迟的现象,现“ 寸脉沉而迟”, 这是直接进入厥阴了。寸脉讲的是阳脉,阳脉很弱,里面的阳气很弱了,“ 手足厥逆 ”,手脚冰冷,这时候“ 下部脉不至 ”,尺脉没有了。
这时候“ 咽喉不利,唾脓血 ”,肝是藏血的脏,人的血进入肝被过滤后,从肝的静脉出来到身上来,肝有血管直接到子官、大肠等下焦里来,当下焦一寒掉后,下焦凝固了,血没有办法下来就往上冲逆,冲到喉呢就肿起来,这是血逆行经脉的表现,严重的话就会吐血,即肝血逆往上走。从少阴证以后岀了很多咽喉问题,可知: 阴证常常看到咽喉问题 。
“ 唾脓血 ”有几种情况:肝病的人会吐血,胃癌的人也会吐血。如果胃寒,吐血反而比不吐血好。胃癌吐血用《金匮》里的黄土汤,肝病吐血用麻黄升麻汤。
全身只有一条血管没有瓣膜,就是肝脏到大肠的血管,肝病就是利用这管道把病毒排出去,故“ 泄利不止 ”,肠胃都冷掉了。
麻黄升麻汤专门治疗上热下寒,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并用的汤剂,而且是补泻寒热并用在一个方子里面。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芍药,桂技,茯苓,甘草炙,天门冬去心各六铢。
单位与仲景的不一样,故经方家怀疑不是仲景的原方,不是一个朝代的处方,经方也不会有这么多味药在同一个方剂里。
升麻 常用在脱肛、疝气、肠子下坠等坠症上,以升提阳气。
【神农本草】升麻味甘,性辛,无毒,主解百毒,为升阳散毒要药,功能升清气,散浊邪。
白术利三焦油网。葳蕤又名玉竹,专治喉咙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麦门冬和麻子仁是相表里,麦门冬和天门冬都是润肺的,因为肝的血逆流上来的时候,血带来了很大的热度,就是炎上焦会热起来了,舌苔会黄,这时候会吐血,靠天门冬润肺,葳蕤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因为下焦太寒了,所以有干姜等热药,上焦太热了,所以有黄芩、知母、石膏等寒药,寒热药并用。
【神农本草】葳蕤味甘,性平,无毒,为治风热风湿入肌作痛要药,功能祛风清热,除湿止痛。
用量及煎煮法:
麻黄2钱,升麻1钱,当归1钱,知母、黄芩、葳蕤各3钱,石膏碎绵裹,白术、干姜、芍药、桂枝、茯苓、炙甘草、天门冬各1钱
十碗水,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碗,去滓,分温三服。
所以麻黄升麻汤是寒热错杂的处方,由此可见寒热的药可以同时并用。寒热药并用的时候一定要热药冷服,药冷了后再吃。
本方之主证:为表证无汗,兼咽喉溃烂而肠中虚寒下利者。
针灸治疝气
张仲景在《金匮》里立“蜘蛛散”让腹膜慢慢长出来,然腹膜长出来之前,要先把肠子收回去,否则一节肠子漏在外面,到时候堵到了烂掉了,如仲景所说“少腹疼痛入腹”。
1、先下肝经的 大敦 穴:左边腹痛扎右脚,右边腹痛扎左脚,一痛,肠子就收回去了。
2、然后下肝经的母穴 曲泉 ,因为只有肝经络过阴器,曲泉一下,肠子就开始蠕动循环了。
开疝气的药里面再加润肠的药,把大便通出来,比如开当归四逆汤里面加升麻,因为脱肠所以加升麻。加过药后,临床上,如果小便不利、前列腺肥大,就是真武汤加减。
三七三、“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寒湿在肚子里会腹痛,如果不用去寒去湿的药把寒湿去掉,就会“转气下趋少腹”,跑到肠子里去,便下利。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黄升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