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崔浩的食经 隋朝谢枫的《食经》全文在哪可以找到
- 知道问答
- 2024-01-20
- 93
文章目录:
一、北魏崔浩的食经
北魏崔浩的食经
北魏崔浩的食经是一本关于饮食文化的经典著作,它详细介绍了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饮食风俗和习惯,以及各种菜肴的制作方法和烹饪技巧。该书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史料之一。
崔浩是北魏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和官员,他出生于河北定州,曾在北魏朝廷中担任过中书令、侍中、司徒等重要职务。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曾主持编纂了《魏书》等重要史书,并对天文历法、音乐、医药等领域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食经》是崔浩晚年所著,全书共分为十卷,包括素食、荤食、水陆食、宫廷食、民间食等不同种类,涉及面非常广泛。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菜肴的原料、做法、调料和烹饪技巧,以及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同时还介绍了南北朝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饮食风俗和习惯。
《食经》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史料之一。此外,《食经》对于现代人了解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现代人提供一些有关饮食文化方面的启示和参考。
崔浩的《食经》不仅是一部重要的饮食文化经典,也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史书。它不仅记录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崔浩的《食经》不仅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隋朝谢枫的《食经》全文在哪可以找到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解析:
《食经》
作者谢讽,隋代人,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曾担任过隋炀帝的“尚食直长”。《大业拾遗》中说他曾著有《淮南玉食经》,但此书早已亡佚。现存的谢枫《食经》收录在《说郛》宛委山堂本中。正文前有“谢讽《食经》中略抄五十三种”之语。
稍作分析,可以看出,现存的谢讽《食经》收录的仅是该书的部分菜点目录,并无制法。由于隋代及其以前的饮食著作大多亡佚,故此书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当时饮食著作中收录的食物品种已经很多。有脍、羹、 汤、炙、酱生饼、卷、糕、面、寒具、饭等类。而每类食品又有若干品种。如羹就有羊羹、鱼羹、鹑羹、折箸羹等,脍有飞鸾脍、咄咄脍、专门脍、拖刀羊皮雅脍、天真羊脍、 鱼脍等。
(二)所收菜点,大多取名华丽,讲究文采 修饰,如“龙须炙”、“花折鹅糕” 、“紫龙糕”、“春香泛汤”、“象牙”、“朱衣”、“乾坤夹饼”等。
(三)有助于饮食史的研究。如《南齐书 虞棕传》记述虞棕曾经醉酒的皇帝“献醒酒鲭一方”。而谢讽《食经》中就记有“虞公断醒钱”,说明虞的醒酒方在隋代已流传开来,同时反映了人们对醒酒的重视。
食经
——选自《中阿含 习相应品》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爱者。其本际不可知。本无有爱。然今生有爱。便可得知。所因有爱。有爱者。则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
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如是有爱亦有食。非无食
何谓有爱食。答曰。无明为食。无明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无明食。答曰。五盖为食。五盖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五盖食。答曰。三恶行为食。三恶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食。答曰。不护诸根为食。不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为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为食。不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思惟食。答曰。不信为食。不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食。答曰。闻恶法为食。闻恶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食。答曰。亲近恶知识为食。亲近恶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恶知识食。答曰。恶人为食
是为具恶人已。便具亲近恶知识。具亲近恶知识已。便具闻恶法。具闻恶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护诸根。具不护诸根已。便具三恶行。具三恶行已。便具五盖。具五盖已。便具无明。具无明已。便具有爱。如是此有爱展转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
大海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海食。答曰。大河为食。大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河食。答曰。小河为食。小河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河食。答曰。大川为食。大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大川食。答曰。小川为食。小川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小川食。答曰。山岩溪涧.平泽为食。山岩溪涧.平泽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山岩溪涧.平泽食。答曰。雨为食。有时大雨。大雨已。则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山岩溪涧.平泽水满已。则小川满。小川满已。则大川满。大川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满已。则大海满。如是彼大海展转成满
如是明.解脱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食。答曰。七觉支为食。七觉支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食。答曰。四念处为食。四念处亦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食。答曰。三妙行为食。三妙行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妙行食。答曰。护诸根为食。护诸根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为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为食。正思惟亦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思惟食。答曰。信为食。信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信食。答曰。闻善法为食。闻善法亦有食。非无食。何谓闻善法食。答曰。亲近善知识为食。亲近善知识亦有食。非无食。何谓亲近善知识食。答曰。善人为食
是为具善人已。便具亲近善知识。具亲近善知识已。便具闻善法。具闻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护诸根。具护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处。具四念处已。便具七觉支。具七觉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依此经句建立阿含解脱道次第)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食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