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研究
- 民间偏方
- 2024-02-13
- 110
本论文第一部分总论主要对研究范围进行了明确。本文所研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的遴选标准是位列建院元老、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制导师、或国医大师、或首席研究员之一,并且在世者年满85岁,已故者寿享90岁以上者。符合以上条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共十一位,分别为:薛崇成、路志正、程莘农、阎润茗、张作舟、马继兴、朱仁康、陈苏生、钱伯煊、肖龙友、董德懋。本文第二部分是分论,对这十一位名老中医的生平、临床和养生思想、养生实践、养生特色进行了具体阐述。分论重点介绍了以下几位名老的养生思想:薛崇成薛老年过九十,身体健康。薛老得享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不在物质,不在养生的技术层面,而在精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远离物欲,心静神安;二是以工作学习为乐,薛老一心科研工作,工作带给了薛老无穷的乐趣。三是薛老达到了那种无私忘我的境界,薛老在非典之时,以身试药,完全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现代太多的人刻意去养生,薛老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唯有放下生死,忘我无我,才是最好的养生。陈苏生陈苏生先生即是临床大家,又是养生大家,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幼年多病,又命途多舛,能寿享90岁,可见其颐养功夫之深。陈先生养生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三条:一是主张积极的养生方式,陈老认为把正气的加强,寄托在清静恬淡的修养方法之上,是不可靠的。
陈老崇尚积极的养生方式。认为“一味地顺应自然、回避虚邪,则永远是处于被动地位。生命的存在,是斗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神宜静、形宜动。陈老崇尚积极的锻炼方式,使得气血得通、谷气得消,而且心神安宁。二是陈老注重人体的自然疗能。陈老认为人体自有愈病功能,他反对一有病就求医问药,认为求医愈勤,人体的自然疗能就愈弱。疾病是致病元素与人斗争中的和合产物,元气是与疾病斗争的主力军,元气一天不消亡,人就一天不死亡。所以疾病治疗中很重要的方法是强壮元气。三是陈苏生在临床和养生中的扶阳思想。陈苏生认为当平人中阳不衰之时,可以滋阴润泽。如果这个人已经生病,或病而既久,则当首重阳用,用扶阳之法。因为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阳复一分,则邪却一分。养生也是一样,对于脾胃健运中阳不衰的平人,养生之时可以选择滋阴之品。而对于体质有偏颇的人,陈苏生认为应该特别注意阴虚之人不可扶阳,阳虚之人切忌滋阴。路志正路志正的养生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注重脾胃的调养,一是注重治湿防湿。马继兴马继兴教授总结自己的养生思想三个字:“不动心”。马老对催眠养生有研究,并且把催眠术用到自己的养生实践之中。阎润茗阎润茗教授是针灸大家,从事过“子午流注”针法的研究,她告诉我,她的养生就是一句话“顺其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内经都讲得很清楚了,照着做就可以了。
董德懋坚持气功锻炼是董德懋教授的养生特色。董老坚持气功锻炼,不仅治好了高血压顽疾,而且最终寿享90。董老认为气功的作用主要是调气、积精、全神,即必先治神,气机的失常,与人体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调气积精则可以全神。调气则积精,精聚则神全;同样神旺则精积、气调,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第三部分是讨论。首先概括了这十一位名老中医养生的一些共性特征。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是他们都有慎药损谷、顾护脾胃的思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之枢、名老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注意节制饮食、对于用药慎之又慎,有病先导引、吐纳、食养,无效者,方命之药。第二个共同特点是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形劳而神逸,勤动脑体而不动心。他们都偏爱形神同调的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等。第三个特点是他们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古训,得道多助,故而健康长寿。第四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都有着高尚的精神境界,令人高山仰止。他们都有大医精诚之心,一心救助患者或者全心投入中医科研工作中;他们老有所为,对工作好之乐之;他们之中许多人经历坎坷,然而他们豁达大度、宠辱不惊、一片公心、无私无我;他们生活俭朴、对物质的欲望很低,因而知足常乐,心神安宁;他们都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许多名老特别偏爱诗词书画,徜徉在诗词书画的美妙意境中,是他们最大的精神享受;他们温和宽厚、修养良好,因而都有着和睦的家庭和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三部分在探讨了共性之后,对名老中医养生的个性进行了探讨,他们不同的养生个性和每个人的先天体质有关,并与其先天体质相适应。他们的临床思想与他们的养生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三部分最后对名老中医健康长寿的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神静而形动”,这是他们养生的精髓,神贵静而形贵动,神静的关键在于减损欲望,忘我无我;第二个原因是他们一直忙于诊务或中医科研,动脑动体,同时精神有所寄托。本文最后对所研究的名老中医养生进行了总结,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和”,他们得享健康长寿的原因是他们在生命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和”的境界,“保合太和,乃利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