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籽是什么样的药 天仙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知道问答
- 2024-03-04
- 104
文章目录:
一、天仙籽是什么样的药
天仙子又名莨菪子、熏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每年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可入药。其性温,味苦辛,有毒,具有定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癫狂、风痹厥痛、喘咳、胃痛、久痢、脱肛、痈肿、恶疮等症。外用燃烟熏之,可治疗牙痛。在市场上,有用同科植物水蓑衣的种子冒充天仙子,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天仙子 外观略呈肾形或宽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白色或灰棕色,由于粒小,可借助放大镜观察,表面有细密的网纹,脐点处凸出。用牛奶浸泡检验:取正品天仙子少许,放入牛奶中浸泡1宿,如乳汁变黑,即为正品;闻之气无,口尝味微辛(不可咽下,尝后立即漱口)。
伪品水蓑衣种子 外观呈扁平类圆形,基部不对称,略呈心形凹入,种粒比真品天仙子稍大,直径多在1毫米以上,表面浅棕色,较平滑,镜下观察无网纹,有很短的贴伏皮毛,形成薄膜状。基部亦有种脐,但脐点微凹。用牛奶浸泡检验:奶液无发黑现象;闻之无臭,口尝味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仙子含有生物碱,主要为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其毒性就在于此,合理用量对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并能升高眼压与调节麻痹,还可用于锑剂中毒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而伪品则无此功效,故不可代替天仙子药用,使用时须明辨真伪。
二、天仙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本草图经》
【拼音名】Tiān Xiān Zǐ
【别名】 莨菪子(《本经》),莨蓎子(《本草经集注》),牙痛子(《本草原始》),小颠茄子(《岭南采药录》),熏牙子(《陕西中药志》)。
【来源】 为茄科植物莨菪的种子。8~9月,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枝,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原形态】
莨菪,又名:横唐(《本经》),行唐(《别录》),葾(《玉篇》),山烟、山大烟、野大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特殊臭味。根肉质、粗大,多分枝。茎高40~80厘米,上部具分枝,全体被白色腺毛。基生叶大,叶柄扁宽而短,叶片长卵形,长14~20厘米,呈不整齐的羽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被白色直立长柔毛及腺毛,以下面较多;茎生叶互生,排列较密,无柄,卵状披针形,每侧有2~5个疏大齿牙或浅裂,叶渐上渐小,最上部的叶常呈交叉互生,成2列状。花腋生,单一,迳2~3厘米;萼杯状,绿色,5齿状浅裂,外被直立白柔毛;花冠漏斗状,5浅裂,常有一裂隙较深,裂片先端圆钝,浅黄色,具紫色网状脉纹,外被短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不等长,略与花冠管等长,花药深蓝紫色;子房略呈椭圆形,花柱单一,柱头头状。萼管基部膨大,宿存,内包壶形蒴果,2室,盖裂。种子多数,呈不规则阔肾形,胚弯生。花期5月。果期6月。
本植物的根(莨菪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生于宅边的荒地上,或为栽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山东、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地。
【性状】
干燥的种子,略呈肾形或宽卵圆形,两面扁平,直径约1毫米,表面棕黄色或灰棕色,有细密的网纹,脐点处凸出。气无,味微辛。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南、河北、辽宁。此外,吉林、黑龙江、江西、青海、陕西、浙江、西藏等地亦产。
过去尚有一种进口天仙子,商品习称南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参见大青草条)的种子。外形略呈心脏形而扁平,表面红褐色或棕红色,较平坦,无网纹或突起,但边缘有一圈灰黄色透明物,遇水则成粘液状。气微,味淡。曾习用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此种进口天仙子,与上述天仙子截然不同,不能同等使用。
【化学成份】含莨菪碱(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l-东莨菪碱(atroscine)、脂肪油等。
【炮制】《雷公炮炙论》:修事十两,以头醋一镒,煮尽醋为度,却用黄牛乳汁浸一宿,至明,看乳汁黑,即是莨菪子,晒干别捣重筛用。
【性味】
苦辛,温,有毒。
1《本经》:味苦,寒。
2《雷公炮炙论》:大毒。
3《别录》:甘,有毒。
4《药性论》:味苦辛。微热,有大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胃,肝三经。
【功能主治】
定痫,止痛。治癫狂,风痫,风痹厥痛,神经痛,喘咳,胃痛,久痢,久泻,脱肛,牙痛,痈肿,恶疮。
1《本经》: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
2《别录》:疗癫狂风痫,颠倒拘挛。
3《药性论》:生能泻人,热炒止冷痢,炒焦研细末,治下部脱肛。
4《本草拾遗》:主痃癖,除邪逐风。
5《日华子本草》:烧熏虫牙,洗阴汗。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2~4分。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烧烟熏。
【注意】
有大毒,内服宜慎。
1《本经》:多食令人狂走。
2《雷公炮炙论》:勿误服,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星火。
【附方】
1治五癫,反侧羊呜,目翻吐沫,不知痛处:猪卵一具(阴干百日),莨菪子三升,牛黄八分(研),鲤鱼胆五分,桂心十分(研)。上五味,切,以清酒一升,渍莨菪子,暴令干,尽酒止,乃捣令下筛。酒服五分匕,日再,当如醉,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生葱等。(《古今录验方》莨菪子散)
2治风痹厥痛:天仙子三钱(炒),大草乌头、甘草半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糊丸,梧子大,以螺青为衣。每服十丸,男子菖蒲酒下,女子芫花汤下。(《圣济总录》)
3治积冷痃癖,不思饮食,四肢羸困:莨菪子三分(水淘去浮者),大枣四十九枚。上药,以水三升相和,煮水尽,即取枣去皮核。每于食前吃一枚,粥饮下亦得,觉热即止。(《圣惠方》)
4治年久呷嗽:莨菪子、木香、熏黄等分。为末,以羊脂涂青纸上,撒末于上,卷作筒,烧烟熏吸之。(《崔氏纂要方》)
5治水泻日久:青州干枣十个,去核,入莨菪子填满,扎定,烧存性。每粟米饮服一钱。(《圣惠方》)
6治赤白痢,脐腹疼痛,肠滑后重:大黄半两,莨菪子一两。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普济方》妙功散)
7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醋和莨菪子末,敷头上。
8治恶疮似癞者:烧莨菪子末敷之。
9治被打伤破,腹中有瘀血:末茛菪子敷疮上。
十治猘犬毒:服莨菪子七枚,日一。(7方以下出《千金方》)
【摘录】《*辞典》
希望文字工具网搜集的关于莨菪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节能环保论文(精选范文6篇)
下一篇:5个小偏方有效治痔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