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是亮点——“文化传承”主题高考押题作文导写+优秀作文
- 作文大全
- 2024-03-24
- 164
点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设置星标☆不迷路
按:
临近高考,各路大神竞相押题高考作文,其中“青年”“审美”成为热度最高的话题。我认为,无论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角度看,还是从坚定文化自信的国家意志看,“传承文化”都应该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热点话题。小俊老师不揣鄙陋,仓促间命制以下作文题,精选两篇最优秀的作文,供君赏鉴。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2013年5月22日,一名化名“未曾”的文艺青年发起成立了“书格”网站,致力于开放式分享、介绍、推荐有价值的古籍善本;他借助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还原书籍品貌、内容,借此计划让读者自由、免费地欣赏到那些难以现世的书籍。9年来,无数传统文化爱好者被“书格”圈粉,视这里为珍品古籍宝库,精神天堂。有网友留言道:“感恩未曾先生的这份执著与坚守,对中华古文化的那份赤诚与热爱,那份无私与分享。”“九年之期,漫漫坎坷。往后余年,坦途一片。”
材料二:
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只此青绿》舞蹈诗剧选段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只此青绿》采用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回顾名画《千里江山图》,重现大宋美学,开启沉浸式“赏画”体验。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节目播出以来,网友深受震撼,纷纷表示:简直美哭了!太震撼了!好评和夸奖迅猛刷屏,还随之带火了“青绿腰”,“青绿色”。
材料三:
2021年12月8日,宁波25岁男孩白川在横塘公园拍摄的转身变装视频突然爆火。视频中,白川是一个现代白衣少年,转身之后却变成了明代文官的形象,温文尔雅。这条时长仅8秒的视频在抖音平台便收获了20万+点赞,400万+观看量,以及2万+评论。有网友直接喊话:“请把汉服焊在身上!”说起宣扬汉服文化的初衷,白川有些心酸,因为他穿汉服外出活动常被赞“像韩剧里走出来的人物”。在韩国,穿传统韩国民族服装进入某些景点是免费的,而自己身边的朋友们对穿汉服最大的心理障碍是“不好意思”。
复兴中学举行以“新时代的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
【写作方向】
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问题,一方面表现了传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当代广泛传播、大放异彩的优秀范例,展现了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都表现了网友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烈反响和深切认同,让我们看到了人民对精品传统文化产品的热切需求。材料启发考生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用什么样的方式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价值。
理解是传承的前提,在论述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之前,有必要先阐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既包括传统文物、工艺品等器物层面的内容,也包括武术、医学、音乐、绘画、舞蹈、文学等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更包括传统审美、生活方式和态度等观念方面的内容。弘扬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图热闹、博眼球,而应该批判地继承其中的精华,并努力助其实现现代化。对于其中濒临失传的精华部分,应通过必要的行动和投入予以抢救性保护。同时,应该通过卓有成效的努力,有效地发挥传统文化在引导社会公序良俗方面的积极作用。
行文过程中,可以探讨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传统文化是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志,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母体,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对传统文化自身来说,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精神引领价值,多样化的审美价值。传承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和民族认同,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展现发展中的民族智慧。
还可以谈论传统文化在当代传承的方式:在传承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发展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利用现代媒介和技术手段丰富传承形式,国家层面制在充分调查的情况下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如搭载媒体网络,如各类文化综艺节目,让传统文化家喻户晓;融入现代时尚,借助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借助现代技术,如通过三维立体成像还原历史场景,用高清液晶屏展示文物细节,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还可将传统文化纳入教育教学体系,挖掘其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天然联系,让其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有必要针对传统文化日渐式微的现实处境,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普遍误解甚至偏见等问题探讨传承传统文化的阻力和任务的艰难性、紧迫性。
当然,也必须注意到后面的任务要求,突出“高中生”的身份意识,力求写出自己的深入思考。
另外,本公众号之前也发过相关论题的导写和下水作文,可作参考:
【优秀作文】
无发展,不传承
襄阳四中高三(8)班 刘雅存
常言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诚然,文化彰显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独特气质,是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火炬和永恒的精神图腾。古往今来,文化似乎成了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代名词,而传承文化也全然成为了延续民族灯火的接力火炬。依我见,文化应在发展中传承,在发展中创造无限价值。
近年来,国内“国风热”热浪不断。传承“国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深入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追根溯源,这正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国家的日益强大,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使人民对于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精神生活的富足,唤醒了无数中华儿女内心深处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迫切需求,并使其开始探索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科学技术为传承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国力的强大促使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使其逐渐踏入展示文化的领域,并成功于其中掀起浪花一朵朵。君可见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运用科学技术呈现唐宴情形,宫女与奇景的交互使得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君可见《典籍里的中国》运用环幕投屏,AR等科学技术呈现精彩绝伦的视觉享受;君可见敦煌使用数字技术,将“数字敦煌”通过屏幕展现在游人的眼前。无不令人惊叹于科技与传统文化结合产生的无穷魅力。
创新形式为传承文化延续活力生命。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且不说配上现代曲调,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古诗《琵琶行》让人们感受到经典与流行碰撞出的精彩火花;且不说文化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中通过国宝“自述”形式让人了解到文物的魄力;光说故宫、圆明园等历史古迹开发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创造性地将历史名胜与人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生活用品相结合,使得游人纷纷前去打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一系列创新形式的文化传承与手段,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但是,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日益走向世界博采众长之时,世界舞台上仍有不和谐的声音和令人愤懑的行为出现,从韩国网友质疑中国“衣冠制度”的起源,到外国艺术家企图将笙作为本国乐器申遗。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中华文化何时成了他国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中华文化又怎能此般任人践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将中华文化通过创新手段传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更应该立足中华文化立场,维护中华文化尊严,努力守住中华文化的“根”,让中华文化在传承中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
新瓶装旧酒,醇香依如故
高三(29)班何璐怡
当你在微信群聊中用“甲骨文表情包”不亦乐乎地与伙伴斗图;当你朗读语文课文时不自觉地哼起了流行歌曲《琵琶行》;当你缠着母亲想要买故宫文创新出的学习用具……你是否发现我们的老朋友传统文化悄悄地溜进了我们的生活?
所谓传统文化,重在一个“传”字,不能流传下来的文化,又怎能称之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呢?所谓传承文化,“承”是用不可少的基础,而“传”是“承”的必要条件。而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里,想要传承好传统文化,既要在“不失本”的基础下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又要在“大数据”的帮助下让传统文化跑起来。
注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上元灯节,幸运的游客重见紫禁城灯火夜景;午门旁边,激动的女孩们抢试着故宫联名的口红色号;红墙之下,热情的吃货享受着皇太后同款食谱的火锅盛宴。原来高楼束阁的故宫让人望而生畏,如今却不经意间闯入了我们的生活。这其中离不开文创工作者们对故宫文化内涵的苦心挖掘,以及与现代元素融合的精巧构思。以故宫为榜样,许多景点也开启文创新意,联名雪糕、文具的出现让顾客惊喜不已。我们与传统文化这个穿越百年走来的老友初次见面略显尴尬,但只要我们主动一步,靠它近一点,带它走入我们的生活,时光穿越之下回摩擦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注重文化传播,让传统文化跑起来。传统文化像一位穿越千年走来的老人,可能会跟不上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为他找一辆“代步车”来与我们共同奔跑。张瑜佩与洛天依跨次元同唱中国戏曲;传统的意蕴与电子的快感在《经典永流传》节目上碰撞出无限魅力;李子柒重归乡土中国,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既吊住了粉丝的胃,也吊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兴趣;而现代说书人通过《明朝那些事儿》一档电台,让本对史书无兴趣的网友们听得津津有味……你看,只要我们找到大众传媒这样快速有效的“代步车”,传统文化这位年岁已大的老朋友再也不用担心落伍啦!
与此同时,我们应明白,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并非让其躁起来、浮起来,不能让“女德班”这种打着假旗号的腐朽文化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也不能像某公司恶搞《黄河大合唱》来博人眼球,更不能被商业利益冲昏头脑,让传统文化失去原有价值。
如同英国人所说,我们可以没有印度帝国,但不能没有莎士比亚。传统文化,这位老朋友需要我们热情款待,他才肯散发出魅力。
正所谓新瓶装旧酒,醇香依然如故。
以下是“小俊语文资料共享群”二维码,欢迎语文同行加入
下一篇:药学毕业论文ppt模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