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按精义 郝连成 篇七
- 生活百科
- 2024-05-25
- 106
第二节练手指手腕法
按摩医师用两手连续不断地操作在病人身上,手指必须运用有力。柔中有刚;手腕必须灵活,扭转自如;臂、肋亦须有耐久的力量,以支持两手的持久的技术操作。例如说按摩腹胀如鼓,胸室腹坚实如石,或四肢强直,弯曲,角弓反张等症状的病人,如果指、腕、肘、臂没有力量,或力量弱,而不能持久,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指、腕、肘、臂的力量锻炼,是基础功夫。有了基础功夫的锻炼,然后再熟练胸、腹、背、头面、四肢等部位的各种手法。
一、手腕法
甲、穿腕:
以左右手上下交叉状,手指若攫物状。上边手顺下边手的食指 边向下转,下边手随即翻上来,往下转,互相如梭状,分叉交换。这样反复练习,可使指、腕、肘、臂的力量增强,运转灵活。
穿腕生力的练习,和武术家的穿手式的练力法相类似。所不同的,穿手式是四肢的联合动作;穿腕式仅是上肢--指、腕、肘、臂的联合动作。
乙、拷腕:
两人面向内对立,互相伸出左手或右手,用圆滑的木棍(棍长一尺多,直径 一寸)一条,各握木棍的一端,握紧握牢;两人同时用力向内往下拧转。这样反复练习,可增掌力。
以上三式,都是增生力量的方法,是基础功夫的锻炼,要长期的练习。拷腕式、拧棍式是双人互相练力法,必须合作。双方慢慢的用力,慢慢地增力;不要突然用猛力,以防止对方的筋被挫伤。双方力量不可能平衡。力量大的,应照顾力量小的。长期锻炼,力量小的,可以逐渐增生力量;力量大的,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手指法:
第一步,基础锻炼.将自己的右手食、中指和无名指,按在自己的大腿的肌肉肥厚处,向左旋转,力量均衡,不要忽轻忽重。每日练习若干次,不可间断。初练时不要用力;手指有酸痛感,仍继续锻炼。坚持练习日久,手指疫酸痛现象即可减轻;所按部位,亦不移动;手指亦逐渐灵活。
第二步,在第一步锻炼的基础上,仍如前法练习:向左旋转数十分钟后,即向右旋转。俟熟练灵活后,即进行手指往还、旋送、柔推(如手法中的调式)的练习。
第三步基础锻炼,在第二步锻炼的基础上,即进行两指迭送的练习,即:一指侧按于一指之上,压按之。经过一定的时间练习,指腕灵活而不酸疼;指按旋转自如,不致移动部位。
第四步基础锻炼,在第三步锻炼的基础上,进行腹部推按的练习。腹部推按的练习,应用开中气法练习之。以两人交换推按为宜。手法:用调、泻,暂不用补(补恐气塞,气塞则堵闷)。初练时,指、腕、肘、臂有酸疼感;所按穴位,不能固定不移;指下亦无显著感觉。经过一定时期的练习,酸痛感消失,指感灵敏,所按穴位不移动。这时即具备了对病人施治的基本条件。
至于在头面部、背部、四肢的推按分拨手法的练习,可按后列图式揣摩,仍以两人互相练习,领会较快。
第三节 手法
手法是辨证施治的重要环节。手法适当,就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否则,疗效低,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九字手法”是按摩疗法的基本原则,即:补、泻、调、压、推,拨、分、扣、按。
一、补:以中指或食指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向右旋转,为补。又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向右旋转,亦为补。 二、泄:以中指或食指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向左旋转,为泄。又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向左旋转,亦为泄。 三、调:以中指或食指按住腹部的某一适应穴位,往还旋送,为调。又以大指、中指并按两穴,或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按三穴,往还旋送,为调。 四、压:以中指或食指按某穴,如中指按某穴不动,用食指内侧面压于中指之上,向右侧微微下捺,或微用力捺,为压(以中指捺穴,侧压于无名指侧面,以助力)。又如用手掌或手背侧压、正压少腹,亦为压。
以上四法,均用右手各指。补、泄、调,适用于任脉和腹部的穴位。压,专适用于任脉,但遇并治穴时不适用。
五、推:按而送之,为推。分指力及掌力。有斜推、直推、分推三种:
甲、斜推:适用于腹部。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由某一适应穴位,向右斜推至某部位。
乙、直推:适用于腹部和背部。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或手掌,由某一适应穴位,向下直推至某部位。在腹部直推,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推。在背部直推,用手掌推。
丙、分推:适用于背部。将左右手叉开,用大指由某一适应穴位,分向两侧往下斜推至某部位。
六、拨:按而动,为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拨法:
甲、拧拨:适用于腹部任脉旁开穴位。用右手的食指和大指,并按两穴;食指和中指向右旋引,同时大指乘势挑送。
乙、顶拨:适用于背部。用两手的大指端,顶按住两个穴位的筋,顺其筋势,慢慢地向下拨弄至适应部位。
丙、提拨:适应背部。用两手的大指,插于相同部位,扣住这个部位的筋,向上拨弄 。
丁、俯拨:适用于臂、腿部的分筋法。用大指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大指向外侧慢慢的搬动到某一适应部位。
戊、仰拨:适用于臂腿部分筋法。用食指和中指托按住某一部位的筋;顺筋势,由外侧或内侧慢慢的搬动到某一适应部位(食指和中指的力,有向上托的劲)。
七、分:有分、分拨两种。分、用大指或食指的指端,按住某一穴位的筋,挑送。适用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分拨(1)用指端按住某一穴位的筋,以指端挑送;或来回左右拨弄。适用于面部、手部和足部的穴位。
(2)用两手的大指,按住病人的手腕正面;将两手指拳起,用食指的中节,合按病人手腕背面的筋,向两侧搬弄。适用于小儿。
八、扣:用大指、中指,或大指食指作半月形,扣住两穴或两部位运行之。适用于胸腹部、背部和四肢。
九、按:用指按穴,向下微捺,为按。用两手的大指、食指和中指无名指,或用一指、二指,或用三指,按穴而微捺之。
第三章 点穴法
第一节 胸腹部
一、胸腹部点穴法
第一式:病人仰卧,解开腰带。医师坐在病人的右侧。用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右手中指旋转推按的时间,俟指下气通为止。(以下简称“气通为止”)。
第二式:右手中指按住水分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水分穴气通为止。
本式治疗腹胀、泄泻、五更泻、水肿等症,采用阑门穴时并用之。其它各症治阑门穴后,即治建里,不点此穴。病人姿式及医生手势参阅第一式。
第三式:右手中指按住建里穴,旋转推按;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以建里穴气通为止。病人姿势和医师手式,与第一式相同。
第四式:病人仰卧,医师坐在病人的右侧,用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部位,食指和中指迎住左梁门部位;右手中指按住气海穴,旋转推按不过多久,指下觉穴气通即止。
加治关元穴时,治气海后,用右手中指按住关元穴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左手大指仍迎住右石关穴,食指和中指仍迎住左梁门。
第五式:两手放两带脉。用左手食指、中指和右手大指,同时按住阑门、水分间;同时左手大指,右手食和中指,扣住腹部两侧带脉,往里拢拔,以阑门感觉跳动为止。
拢拔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微微有向里斜托之意;但扣住的部位,不能移动。
第六式:右手大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按住左章门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同时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推按毕,用右手食指和中指由章门穴往下偏右斜推,至少腹,最多不超过三次。
第七式:右手中指按住左章门穴,大指按住右石关穴,同时旋转推按,气通即止。推按毕,大指和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拔一至三次,多至五次;左手大指迎住巨阙部位。
第八式:左手无名指扣天突穴,中指按璇玑穴,食指按华盖穴;右手中指按住迎住巨阙部位,旋转推按,气通即止。
第九式:用右手中指按住左幽门穴,旋转推按;同时左手中指反扣左腋靠近胸部的筋,使之不能上冲咽喉;左手指下感到幽门的气稍平,随即左手大指按住巨阙,食指和中指的近端,扣扳倒数第三、四肋间,气通即止。
第十式:用右手食指按上脘穴,中指按中脘穴,无名指按建里穴,同时旋转推按,并用左手中指和食指迎住巨阙部位,感到中脘、建里部位气通就止。
此式操作完毕,再治阑门穴一次(与第一式相同)一次。对于腹胀、泄泻、五更泻、水肿等症,必须并治阑门、水分两穴。即:食指按住阑门穴、中指按水分穴,同时旋转推按,俟气通为止。
第十一式:用右手大指按住右天枢部位,中指按住左天枢部位,同时旋转推按,气通为止。推按毕,大、中指仍按以上两穴,同时拧拔(食、中指向右旋引,大指顺势挑送之)一至三次;左手大指迎住右石关、食指迎住左梁门。
第十二式:按照第四推气海一次后,并压三把。其手式:右手中指仍按气海;无名指和小指卷起,靠住病人少腹,自右少腹右侧缓缓压推至正面(参阅胸腹部手势图六①);中指和食指卷起,翻压少腹,自左少腹左侧缓缓压推至正面(参阅胸腹部手势图六②);用手背缓缓向下推至关元部位(参阅胸腹部手势图六③),一次为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