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疫“八字经”:内养正气,外御寒邪!
- 健康知识
- 2024-04-26
- 95
冬天来了,万物休养,人们多在室内活动。窗门紧闭,虽然挡住了风寒,但也可能把病毒留在家里。而新冠病毒在冬天存活长,可停留在窗沿、门把、餐桌等各种设施表面。因此,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就很有必要。
除了外挡病毒,人体内在的抵抗力也很重要。中医讲究“治未病”,扶正气避邪气。我国古代对抗瘟疫,多采用香薰、药膳、代茶饮等预防之方。中医方剂学发展至今,也诞生了许多防治未病的成熟方群,并成功应用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
01
肺主一身之气,气足身强百病消
《内经》云:“正气内存,外邪不干”。肺位于上焦,人体通过口鼻接收自然之气,首先都会经过肺部进行过滤,进食的营养物质则下沉至脾胃,经吸收运化之后,再将水谷精微之气上传至肺部,谓之营气。
脾胃无法吸收的物质,则会继续下沉至下焦肾脏,经过进一步去粗取精,将糟粕之物通过膀胱、大肠等排出体外,而将精华之阳气升清至肺部,谓之卫气。
肺主一身之气,主要是统御营卫二气。气行不滞,人体就能及时排泄浊物,抵御外邪侵袭,各脏腑之间也能很好的开展工作。
自古中医防病未然,都离不开补益正气,祛除六邪。肺卫表里,开窍于鼻,在体合皮毛,是人体内部应对外邪的第一道屏障,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肺失宣降,则百病生;肺气充盈,则百病消。
02
警惕:“伤寒偏打下虚人”
现实生活中,也经常有人问,“呼吸吐纳都很正常,为什么还是感觉身子虚?”这可能就是身体“内耗”的问题了。
肺气以宣降为常,脾胃运化五谷之精微,而肾主纳气,将肺主之气收纳到肾,化为熏蒸五脏之元气,滋润脏腑组织器官,以抵抗邪气。我们抵御外邪主要靠内部“存粮”之元气,有余方能补不足。
不少年轻人,大冬天却熬夜贪食,不仅营养物质得不到吸收,还频繁过性生活,这样耗损体力不说,也会消耗肾元,导致抵抗力低下。中医有句名言,“伤寒偏打下虚人”,意思是说性事不节或过于频繁,都是极易招徕“瘟神”的。我国经典名著《红楼梦》中贾瑞之死,就是过度消耗肾元的极端例子。
因此,冬天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消耗活动,同时节制房事避免透支肾元。在疫情持续的当下,养精蓄锐,清心寡欲,才是当务之要。
03
养肾护肾,就是涵养正气
在人体脏腑系统中,除了肺主气之外,另一个跟“气”相关的,就是肾系统。
而提到补肾,现在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一者觉得只有男人才需要补肾,女人不需要;二者觉得男人补肾,就是为了提高性功能。其实,中医讲补肾并非指单一的肾脏功能,而是立足于肾系统而言,即以肾脏为核心,包括肾经、膀胱经、骨髓发齿等在内的整体。
《内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一语言明了肾系统在人体脏腑中的地位与作用,即贮藏五脏六腑之精华,涵养一身之正气。
肺气以宣降为宜,而肾气则以“升清降浊”为好。
肾系统的气化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上接脾胃运化精微之后的沉淀物,经肾脏气化作用后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周身,浊者则变成尿液,经膀胱从尿道排出体外。
因此,肺气通畅,则百病不缠,肾气有力,则身强体壮。补肾益气,最终涵养的也是一身正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