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气-势”针灸体系
- 健康知识
- 2024-04-20
- 94
夫医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为;
针乃理之渊微,须至人之指教。
先究其病源,后攻其穴道
随手见功,应针取效。
方知玄里之玄,始达妙中之妙。
此篇不尽,略举其要。
力贯针中
针刺手法是师承于我的老师张缙先生,老先生曾经讲过自己教学中的一段往事。老师在校讲针灸针刺手法部分关于烧山火透天凉的操作,带过一个研究生班,毕业那天大家吃完谢师宴天色已晚,师生辞别之后,有位学生送老师上车,上车之前学生突然握住老师手说,老师您能不能一句话给我说清楚,烧山火操作核心是什么?老师回忆道,那时已然有了几分酒意,于是没加思索就说:你就使劲扎,你就使劲往里扎就行了。后来学生南下发展,几年过去了老师早已把此情此景淡忘了,机缘巧合老师去深圳开会,学生得到消息宴请老师,推杯换盏时学生说老师您还记得吗?当年您送我一句话说,把烧山火操作出来的核心就是就使劲扎。我现在按照您的方法操作烧山火现在相当熟练。觉得您当时对我说的特别受益。老师当时想了想说,哦,当时我是这么说的啊,我自己已经记不清了。然而就是这句话深深的影响到我,我们讲到练针时,下针时讲究力贯针中,力在针前,就是这个意思。
力和气是什么?大家学针灸每天都在说这个十二经气的循行,营气卫气的循行,原气宗气的循行,可是大家不容易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气,其实我对气的感知其实并不是很强,我能感觉到针下沉紧松弛或是颤动,很多针灸的酸胀麻沉的感知是患者跟我说的。但是我对力的感知很强,力,力度的力。我们通常说一个词叫力气,力在前,有力才有气。
我们针灸刺穴位时候,要清楚一个事实,穴位并不是经络挂图上一个不动的点,它更像是是一个空间,由皮脉肉筋骨组成的空间。针扎进去会给空间压力,造成空间扭曲,同时也会有阻力,这个进针力的大小决定了,空间的扭曲程度。看许多枪战片,主角被人追杀,跳水里去了。岸上开始拿机枪扫射。子弹打入水中出来的一条条都是力线,由此而造成的空间变化,水流向流速的改变就是经络被激发原始形态——也就是气。针灸针进入的是我们有形的人体的组织,也是进入了相当的空间。不同的是,针灸是作用于经脉之上,身体上筋脉肉皮骨,如同大地上的山脉植被,经脉就是流动在其间的河流,有着节律和汛期。这样看,盘古开天地后,双目为日月,骨骼为山脉,血脉成河流还是很合乎天人合一逻辑的。
如果想激发经脉的流动达到治疗效果,这个进针的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在随父亲习针时非常注重这个力,从刺羔羊皮到老牛皮,五种不同质地的练针包慢慢把指力打磨出来。一接触临床又是中风患者为主,长期粗针重力也让我可以下针则得气,捻指则显传导。这也是使我学习张缙先生针刺手法体系时,可以突飞猛进的一大原因。无论是单式手法还是复试手法,一切都是要以得气和驾驭经气为基础的,进针之时必须要有力。所以我们在练习进针法时,有推力进针,有揣穴进针,有押手进针。核心都是用力来激发气,气激发起来是无形的,而经络是被激发起来的有形通道,也就是空间。穴位是立体空间,经络是流动隧道,揣穴,押手,带力进针,都是为了让针气游于经络之巷。就如黄帝内经中的论述:“刺此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
许多朋友在微博公众号上看了我的医案或者视频,觉得无法理解,的来北京看病或者求学被扎了之后,才明白这个力的重要性。二期班的时候有位同学,在第一排,授课那天受寒,腰部疼痛,我用偶刺法在他腹部扎了一针,对应的后背的腰痛点。当时我并没觉得我用了多大的力,轻轻一点针就被咬住了,稍作虚搓腰痛就止住了。学生特别兴奋,跟我说,老师您知道嘛,你扎进去的感觉像捅了根筷子。好大的力,但是又很舒服,腰的疙瘩就像被解开一样,我去过很多地方做针灸,大都是扎完针通电,然后烤电。或者扎完针放完血就不管了,也是又麻胀感的,但是说,没有像您这个一针下去感觉像捅了根筷子的感觉。下课后又找我说,起了针之后我这还胀了半个多小时,而且腰上是一直有融融热感的,很舒服。他说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人和人扎针不一样,主要是这个力的问题。还有一次在给学生示范进针法时,有个学生无意间摸了一下我持针右手的大鱼际,然后惊呼到,好硬啊,石头一样。两次教学经历,让我发现自己力贯针中,力在针前已然成了习惯。前两天我的学生说,在三甲医院教一位护士针灸,讲完要领简单示范之后,护士一次就做出循经感传,当时学生很震惊,后来明白了,这不就是护士天天给人打针注射,手劲儿和心静都已经做的很好了,只不过换了个针具嘛!
针游于巷
经络的功能是什么: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如果不按照经络之气的性质分营卫,但独以流动于不同位置,可分为外经之气和脏腑经气,这套针灸体系大都操控的的是外经之气。对于掌控经气于肢节的流动方向与性质有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对于脏腑经气与脏腑和外经的沟通也有很多意义,但不是强项,高清这一次需要对整体的经络生理有更高层的认知,才能把控。可以用来治疗诸多内科病,在这里暂且不讲。
对于经脉和穴位的关系与体内运行模式,我曾去吐鲁番游学,因为此地灌溉多用天山雪水,然而如果直接引流会在当地高温下流失太多。于是当地人发明了坎儿井。也就是挖地下河,每隔一段在向地下河打井,这样既可以灌溉沿途农田,又不会有太多减损。在高处瞭望整个吐鲁番,看到星罗棋布的大小井口,忽然想到这不就是人身上的穴位嘛!那下面的暗河就是经络了,所有的河流都从山顶到山下,所有的经气都是由四肢末端到躯干。
结论有三个:
1.我们看到的穴位连线并不是经络,最多只是一个投影,病理时河流改道,穴位如想起效,必须也要有偏移,所谓的得气,就是能从井里打上水来。
2.我们针灸治病最主要就是顺势而为,疏通河道,许多问题在河水浇灌下,都会一并消失。所以气至病所是针灸手法起效的关键。
3.生理和病理不同状态,穴位的位置和经脉的走行都会改变,如同坎井也会因为年景不同而干枯,针灸临床时如同在坎井里取水,下针前一定要揣穴,刺穴后必须要得气。
如此对于外经上的经气不通导致的,痹证,痿证,寒热,麻木,痒痛皆有良效,尤其是对于运动系统疾病如颈肩腰腿疼基本是立竿见影。对于脏腑病,手法到位配穴精准,效果也很好,但是相较调外经之病没有那么迅速。如若病情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及经脉,单纯从力气势体系入手,不从经络生理认知上提高,治疗难度会很大,即便是有些疾病疗效突出,往往也是大量经验的积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临床中经常说“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在划经点穴的课程里,我看到小伙伴们,先按照解剖位置找穴位,然后把一个个穴位连成线,结果常常是一个不准整条经脉都偏了。这和按着每个坎井的坐标连线来定地下的河道一般,有些刻舟求剑的味道。我们来看看胆经的两个穴位,阳交,外踝高点上七寸,腓骨后缘,在针灸大成上多出的是这一句,斜属三阳分肉之间。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针灸大成中的取穴是,膝下一寸,胻外廉陷中,蹲坐取之。大成的取穴法更能把及当成活的变化的,就像标幽赋中定穴法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这个感觉很像看风水墓穴的,寻龙点穴,很灵活但必精确的现代仪器更有现实意义。
手法与刺法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见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
讲完了对力和气的理解,以及由此引出的对经络腧穴的认知,就应该讲一下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了。我先放了一段九针十二原的针灸论述,小针之要易沉而难入。就像我刚才论述一般,理论都很好讲,真正能难的是怎么把他用出来,用在临床上行之有效,这很难。怎么难,原文中解释,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先不去看每个字的含义,我们看一般的的医生守的是形和关,优秀的医者守得是神和机。前者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掌控的,后者是无形的难以掌控甚至察觉到的。简单说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这个刚刚论述对穴位和经脉的把控如出一辙。
针法在临床中尤其是在力气势这个体系里能够大限其能,关键的就是刺法和手法。刺法偏于死板,手法操作灵活。刺法讲的是怎么扎,主守形守关,手法说的是针入穴得气后怎么办,主守神守机。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静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小针解
看完小针解的论述,就明白针灸最妙的地方是无形和有形的转化。
针刺手法,就是用毫针激发起穴内经气,并调控经气的性质,驾驭经气传导方位的技术。用有形的术式作用在有形的肌体上产生,无形的针感,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都是典型的针感。与古时不同我们的针具已然随着冶金技术的提升,细了许多,这虽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于医者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前面讲力贯针中,力在针前,针随力入,因为针是力的载体,针如舟船越是粗大,激发的气就越是充足,驾驭经气的能力就会越大。细小的针具就要提高针刺基本功,守神练针大量临床,才能得心应手。比如张老提出的虚搓手法,就是一个聚气的方法,我用的双针刮摩也是同理,得气聚气,让小针达到古时针具的感觉而不增加痛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
如果经脉是河流,穴位是河流中的码头,那针刺手法就是让针灸成为河流的闸口,得气后的如鱼吞钩饵便是针具和经脉中的气血同频的结果。这也是小针解中的上守神,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如此便可调控经脉气血达到补泻的治疗效果。把在表的卫气引入营便是取热,把在里的营期引导到卫气曾就是取凉手法。具体操作就是徐疾补泻——刺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让针感持续或是传导便是上守机——守气的手法,下针前后的揣穴押手,行针中的刮摩推按,提插捻转皆是守机之法。习练得当进退自如,力气势这个体系就明白大半了。
关于刺法,我在线下的课程里讲的是官针篇的二十六种刺法,简单分两个类别近道刺和远道刺。近道刺主要指得的是在病患的部位进行针刺,针阿是穴,从刺的经气层面可分为刺营和刺卫也可以理解为出血和不出血两种,根据用的针多少分为单针刺和多针刺。这种刺法不难理解也不难操作,主要针对的是各种痹症,在导图里已然很清楚了。遇到局部的血肿可以刺血,遇到皮下疙瘩,可以扬刺傍刺合用,就像我喜欢用的五虎擒羊刺,也属于近道刺,不必考虑经络腧穴的传导以及经气的性质气血的盛衰。但是,要想通过力和气达到造势的效果,必须用远道刺。也就是我在临床医案中用的最多的,缪巨刺,偶刺,透刺法,担法,这也是历代针灸歌赋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比如百症赋里的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我在丹麦讲学时,朋友陪我逛海湾可是妻子却因为膝关节炎不能快走,于是巨刺肘关节对应膝盖最痛的经脉点,腿瞬间轻松,在担法刺四白穴,行走如常。但是因为身体虚弱,止痛效果不会维持太久,散步完毕后,平卧刺了阳陵泉透阴陵泉,交通膝盖处的阴阳经脉之气。温灸委中,第二天专门发来信息道谢,说清晨起来疼痛消失,行走灵活,从未有过的轻松。在哥本哈根机场,候机时有中国同胞不习惯西方的饮食,起飞前出现了胃痛,简单询问病情后,直接双拇指按压至阳穴,一分钟止痛,按摩两分钟胃脘温暖,面色由苍白变红润。这都是用的远道刺的理论。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重新分配经气达到一个平衡,在急性病尤其是痛症,痹症时效果极为可靠。
比如说左侧的肩膀扭伤,或腰部扭伤时出现肿和疼痛,右边进行针刺得气,同时左边进行刺血,就是把营血拔出来,卫气导进去,达到一个营卫层面的平衡,所以说我们在扎针的时候,不管我讲的三焦环流针,还是营卫开阖针还是咱们所谓的缪刺偶刺,还说到底核心就是造了一个势,达到一种平衡。
因势利导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兵法
我们通过刺法,手法根据疾病性质,造出一种势,然后把气血导过去达到一种平衡就是造势。用针刺手法中的补泻手法控制经气寒热性质,用飞经走气是控制经脉循行方向,在患出用刺营来泻邪气。用缪巨刺从交错的经脉和部位借来经气,或是用透刺和偶刺从相阴阳的部位导走邪气,皆是求之于势。
如患者宗气不足,我们造势让气血向胸腹部走,可以在中脘关元做一个灸法,后背平刺背俞穴由阳引阴。从四肢合穴下针青龙摆尾引四末之气抵达胸腹。反之胸腹有邪气我们可以用刺法先在局部刺络,而后用手法,引气从后背和四末散开。如想加大程度,可以把四末举高或压低,这也是造势。其实我们知道这个方法了了,所有的疼痛的问题都可以用造势的状态去做。但是对于造势,我用过很多种方法,比如导引,呼吸,针法按压,包括患者身体肢体的运动,导整体的势搭建出来,再配合手法的寒热操作,远道刺的导气平衡,针感传导会棒,效果也会很迅速。
所以对于势能的操作落到核心上。它是对于形和气两个层面的操作。形就是有形的肢体,进行导引,呼吸,肢体变动抬高、落起,或者做某一个动作。这是形,有形的东西。气,就是扎针得气之后的气感流动。行和气这两个配在一起,一个是守形的刺法,一个是守气的手法。豹文刺、偶刺,或者说巨刺、缪刺、远道刺,这些刺法完全可以用到全息的针法上。比如说耳穴上,如膝盖疼痛,可以扎耳朵对应的膝盖的位置,也可以扎耳朵相应的肘的对应点,也可以它属于刺法。
手法是针对无形的气的方面的。如说他左肩疼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可以从合谷穴导气,让患者平卧而后伸直左臂,此时刺合谷穴的时候押手刺手同时用力,让针感下行,过手肘,到肩部。这个势能,是把有形的东西姿势和无形的气脉结合在一起打造的。如果要把身体想成一个有水的一个容器,造势就会更容易,当然熟练经脉走行和气血盛衰,造势就会更加自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