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耳鸣的成因——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方案初探
- 健康知识
- 2024-04-21
- 99
引言:前几天,突然有很多朋友加我好友,原来是想治神经性耳聋或者耳鸣的,因为之前曾经在不经意中,调好了一例神经性耳聋,我想,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对耳聋耳鸣很关注的,故此文分享一下耳聋耳鸣的成因,供大家参考。
去年年初,不经意调好了一位阿姨的耳聋,其实,那是一个意外,但也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事情。
说意外,是因为本身没想到那位阿姨有耳聋的问题,只是她的毛病太多,她的儿子让我帮她试试看。我看了她的舌象,就按把舌象调好的思路给她调的。
她的舌象很特别,总体看着是一层厚厚的白色厚苔,下面盖住的是一个皱皱巴巴的舌面,也很干,帅锅说,他母亲爱口渴,且尿失禁,腰痛。调得有点起色,但有时候有反复。因为她老人家有时候不爱忌口。后来我要求,必须真正忌口了,我才配方。后来,有天帅锅说,他妈妈的听力恢复了很多,我有点意外,因为没有想着去治耳朵的。见这个医案《尿频、尿床、尿失禁的分析和调理》。
后来,去年上半年,帅锅到水木社区分享了这个结果。前几天有朋友让我帮忙发个贴,上水木的时候,我看有人给我留言,还留了两次,想来很急迫,我就匆匆回复了联系方式,没想到那天加好友的暴多,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耳朵的问题,西医统称为“神经性耳聋”,认为是不可治的。
其实以前我自己也耳聋耳鸣过。
我的问题是在右侧,2008年的那年最厉害。右侧耳朵经常有被堵住的感觉,就像是在游泳的时候耳朵进水了那种感觉,而我的耳朵堵是有规律的,通常在特别累的时候,还有就是爬山走到山脚下的时候,有时候是走远路,走到半路的时候耳朵开始堵。但我有一次意外地发现,如果在耳朵堵的时候,弯腰系鞋带,立马就好了,我想,里面可能有什么东西掉下来堵住了里面的耳膜的位置。
最近两年自学了中药,我有点怀疑,那个耳朵堵可能是气虚所致。后来时不时用中药补气,到现在有比较长一段时间,耳朵都好好的了。我想,或许我的理论正确吧。而且我能肯定自己之前气虚,因为现在还有点气虚,虽然一直在补,看来气虚不是很快就能补好的。也许方法问题,也许对我来说,气虚的确是有点难补吧。
耳鸣我也经历过。大概是2017年的夏天,我去昌平小汤山看望一位老人家,在半路就觉得耳鸣比较明显,还有耳朵堵一起,当时,就用手按摩了几个穴位,太溪,复溜,交信,三阴交。其中有几个很明显的痛点,其中一个是交信,可能还有太溪和三阴交。
正好,我批发了一些中药,其中有女贞子,就用女贞子熬了一些水来喝。之后,耳鸣就基本感觉不到了。
当然,上面的调理并不是毫无根据的。首先看看这篇文章《稀有-人体经络系统图及流注分布图》中的最后一张图片(由于手机屏幕小,所以,这里手机可以横向查看一下):
这张图,我把它整理之后,变成了这样: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耳朵与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都有关系,有的是经脉通过,有的是络脉通过,有的是经别通过,有的是经筋通过。
因此,这几条经络或多或少都会与耳朵有所关联,因此,要搞定耳朵,就有必要搞定这几条经络。
让我们再来看看《黄帝内经》中,有关耳聋耳鸣的描述。
先来看看耳聋: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鬲月去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
(译文: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属下实上虚的,病变在足少阳和足厥阴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肝。腹满瞋胀,支持胸膈协助,属于下部逆气上犯的,病变在足太阴和足阳明经。)
——肝经、胆经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圜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译文:少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
——胆经脉气厥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疎疎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译文: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肝气虚,肝胆气逆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译文: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气虚
“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
(译文:突然厥逆,不知人事,耳聋,大小便不通,都是因为情志骤然激荡,阳气上迫所致。)
——厥逆,阳气上迫,情志的突然变化所致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译文:三日少阳经受病,少阳主胆,足少阳经脉,循胁肋而上络于耳,所以胸肋痛而耳聋。)
——胆经
“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译文: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将逐渐能听到声音。)
——胆经
“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译文:三日为少阳与厥阴两经同时受病,其症状既有少阳之耳聋,又有厥阴的阴囊收缩和四肢发冷。)
——肝经胆经
“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译文:热病先出现身体重,骨节痛,耳聋,昏倦嗜睡的,是发于少阴的热病,刺足少阴经之穴,病重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肾经
“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胫不可以运。”
(译文:少阳经厥证,可见到突然性耳聋,面颊肿而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能运动。)
——胆经
“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
(译文:手太阳经的经气厥逆,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小肠经
“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
(译文:所谓逆气上浮而致耳聋的,是因为气分失调)
——气逆
“刺客主人内陷,中脉,为内漏、为聋。”
(译文:刺上关穴太深,误伤了经脉,可使耳内化脓或致耳聋。)
——刺穴位的时候伤了经脉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
(译文:邪气侵入手阳明经的络脉,使人耳聋,间断性失去听觉,针刺手大指侧的次指指甲上方,距离指甲如韭菜叶宽那样远处的商阳穴各一针,立刻就可以恢复听觉;再刺中指爪甲上与皮肉交接处的中冲穴,马上就可听到声音。如果是完全失去听力的,就不可用针刺治疗了。)
——大肠经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大肠经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金肺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嗑噪。①间:原作“闻”,据明吴伟校刊本改。’耳聋,中热肩背热。”
(译文:火运太过,则暑热流行,肺受火邪。人们多患疟疾,呼吸少气,咳嗽气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泻如注,咽喉干燥,耳聋,胸中热,肩背热。)
——肺热
“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佛肿色变。”
(译文:寒热之气,反复发作,人们易患疟疾,泄泻,耳聋,目瞑,呕吐,上部气郁胀肿而颜色改变等病。)
——寒热疟疾
“王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软烟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译文:人们易患热病在内,耳聋目瞑,血外溢,脓疮,咳嗽,呕吐,鼻塞衄血,口渴,喷嚏呵欠,喉痹,目赤等病,往往突然死亡。)
——胆经逆,热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若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鸡尾隘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牌不可以回,阳如结,阳如别。”
(译文:人们多病饮邪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阴病而有出血症状,少腹疼痛,小便不通,气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项部似拔,腰象折断,大腿不能转动,膝弯结滞不灵,小腿肚好象裂开样。)
——脾经
“少阴司天,客胜则斯嚏,颈项强,肩背管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附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肾经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险外发,及为丹源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嗑肿,耳聋,血溢,内为宿规。”
“少阳终者耳聋。”
“少阳之脉。起目锐。入耳中。耳聋者。少阳之脉绝也。”
——胆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内。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咽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肘臂外后廉痛。”
“小肠所生病者。为耳聋目黄颊肿。”
——小肠经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是动则病耳聋。”
“手少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穴。(第四指也)上出历液门中渚四指之间。循手表腕之阳池。出臂外两骨之间。至天井穴。从天井上行。循臂之外。历清冷渊消泺。行手太阳之里。手阳明之外。上肩循臂。会肩天。交出足少阳之后。过秉风肩井。下入缺盆。复由足阳明之外。而会交于膻中之上焦。散布络绕于心包络。乃下膈入络膀胱以约下焦。附右肾而生。其支行者。从膻中而上出缺盆之外。上项过大椎。循天牖上耳后。经翳风脉颅囟。直上出耳上角。至角孙。过悬厘颔厌。及过阳白睛明。屈曲耳颊至。会颧之分。其又支者。从耳后翳风穴。入耳中。过听宫。历耳门和。却出至目锐。合瞳子髎。循丝竹空。而交于足少阳胆经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故是动则病耳聋。”
——三焦经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颊偏历。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去腕三寸。乃手阳明经之偏历。手阳明之别络。布于四末。与经相干于偏历之间。而别入于太阴之经别。其别行者。上循臂。乘肩。上曲颊。遍络于齿。又其别者。入耳中。合于宗脉。实则气滞而为齿痛耳聋。”
——大肠经
“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手少阳之脉入耳中。至目锐。少阳之气厥于下。则上之经脉不通。是以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当取之天牖。暴挛痫眩。”
——三焦经
“本经曰。心脉急甚为。心气实则狂也。当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其血络之有余者。癫疾。脉癫疾也。发者血之余。若癫疾而毛发去。当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取肾水之气。以胜制其心火。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
——心肾不交
“肾开窍于耳。肾气逆。故耳聋。病在少阴。故欲寐也。当取之骨。以第四针。为五十九刺之法以刺骨。”
——肾气逆
“莫云从曰。若重感其外邪。则为外内交争之证。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耳聋不能自收口干者。肾脏之热乘于上也。”
——肾经
“耳聋无闻。取耳中。”
“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
“故逆在上之经络。而为耳聋耳鸣者。即从耳间之络脉以取之。若气之上逆而为耳聋耳鸣者。”
“而耳聋无闻者。此又与经气无涉。”
“此因气之上逆。而为耳聋耳鸣也。”
——气逆
“故气从下而上逆于经络者。则为气闭之耳聋耳鸣。”
——气闭
“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胆经
“手少阳秉三焦之相火。故聋而痛。”
——三焦经
“精脱者耳聋。”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故精脱者耳聋。”
——肾经
再来看看耳鸣: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译文:头痛耳鸣,九窍不利,是肠胃的病变所引起的。)
——肠胃
“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译文:所谓出现耳鸣症状的,是因为阳气过盛,好象万物向上盛长而活跃,盛阳循经上逆,故出现耳鸣。)
——阳气盛
“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译文:厥阴司天的年份,风木之气下临于地,人身脾脏之气上从天气,土气兴起而隆盛,湿土之气起而用事,于是水气必受损,土从木化而受其克制,其功用亦为为之变易,人们发病的身体重,肌肉枯萎,饮食减少,口败无味,风气行于宇宙之间,云气与万物为之动摇,在人体之病变为目眩,耳鸣。)
——肝克脾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译文: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风时起,人们易患两目流泪,耳鸣,头目眩晕等病。)
——肝胆经
“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高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
(译文:所以人们易患胃脘当心处疼痛,向上撑两胁,咽喉鬲塞不通,食饮难以咽下,甚则耳鸣,头目眩晕旋转,两眼辩不清人物,多突然僵直仆倒等病。)
——胃
“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
——胆经
“唯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腔,愤愤欲吐,胃易如寒。”
(译文: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发为耳鸣头眩,胃中翻腾混乱而欲吐,胃脘横鬲处寒冷。)
——肝克胃
“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
——肝
“耳鸣颠疾。(哕音诲如车惊声而有节)此论五脏各有六者之变病。”
“心气虚。故耳鸣颠疾。”
——心气虚
“耳鸣。取耳前动脉。”
“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此言经气之厥逆。从经而气。从足而手。自下而上也。故逆在上之经络。而为耳聋耳鸣者。即从耳间之络脉以取之。若气之上逆而为耳聋耳鸣者。当取手足之指井。先取手而后取足。”
——气厥逆,脉
“故阴阳二气。厥逆而为耳聋耳鸣者。从足而手。手而头也。”
“此因气之上逆。而为耳聋耳鸣也。”
(译文:故气从下而上逆于经络者。则为气闭之耳聋耳鸣。)
——气逆
“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
——脉竭
“脉中之血气有所竭。故耳鸣也。”
——血气竭
“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
“耳鸣者。宗脉之气。溜陷于下焦也。”
——脉气陷
“而骨髓上通于脑。故脑髓消而胫耳鸣。”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姚氏曰。精液补益脑髓。而下流阴股。故髓海有余。则足劲轻健而多力。度、骨度也。髓从骨空循度而上通于脑。故有余。则自过其度矣。髓海不足。则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窍者也。是以耳为之鸣。目无所见。”
——伤精,伤髓
从以上《黄帝内经》中所介绍的耳聋耳鸣的成因来看,原因比较多,按具体问题进行处理,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气不顺,气虚,脉虚,内热,精虚。
根据上面的分析,再进行处理,也许很多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而且,上文中也提到过:如果是伤了经脉,就不好调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