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陈潮祖临证精华》—— 病毒性肝炎诊治经验

《祖剂》__李凤翔临证经验集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肝细胞发炎、变性,甚至坏死的严重传染性疾病。西医以病毒颗粒的形态大小、致病特点分甲、乙、丙、丁、戊等型论治,治无特效之药。中医并无“病毒性肝炎”之名,古人将本病纳入“阳黄”、“阴黄”中论治。对本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则多从湿热蕴结立说,认为本病系湿热郁蒸而发,并因本病多见身、目发黄,以黄色之鲜、晦、明、黯将其分为阴黄、阳黄两类论治,阳黄用茵陈蒿汤,阴黄用茵陈五苓散。

时下中医诊治本病,认识极其混乱,或以病毒说指导用药,无论何型何证,一概投以金钱草、板蓝根、满天星、茵陈、贯众之属;或以甲、乙型强分阴黄、阳黄,套用仲景之方;或根本不明肝炎为何病,治之用何法,而一见胁下痞闷,便疏肝行气。致法不明,方不效,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优势不能充分发挥。

吾师对本病的诊治经验十分丰富,他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的优势,首先得在病因、病机方面澄清认识。

在病因上要特别着眼一个“毒”字,此类邪毒的致病特点重、滞、缠绵,具有“湿”的性质,故古人以“湿”字概之。

在病机上要特别着眼于一个“滞”字。此“滞”字所包含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邪毒阻滞;二是肝气郁滞;三是肝血瘀滞。邪毒阻滞是因,气滞血瘀是果。在本病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三大病理环节,只是在不同阶段矛盾的主从不同罢了。初期以邪毒壅盛为主,气滞血瘀次之;中期邪毒阻滞与气滞血瘀并重;后期气滞血瘀为主,邪毒凝聚次之。

在辨证分类上,要重视临床客观证候,而不能以西医分型为依据。古人以阴黄、阳黄类分本病,可以明其属性而不可明其病理进程;今之教材以湿热轻重为区分,可以明其矛盾主从,不能明其病理阶段性。只有将西医的辨病分期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才能既明其病性,又明其矛盾主从,还能明其阶段性病理特征。

无论甲肝、乙肝,其急性期多属阳黄,热重于湿的矛盾较为突出。相对而言,甲型肝炎的热势更盛,属阳黄者尤多。乙型肝炎病情缠绵,热势不扬,属阴黄者尤多。

甲肝慢性期正气大伤,邪正相争之势反趋缓和,正气鼓动无力,邪毒滞留而成胶着状态,热象多不显,也可出现类似中医学之阴黄的临床特点。乙肝的临床特点多为阴黄,本病尤其病程漫长,但仍当分初、中、晚3期。

初期除邪毒壅滞外,气虚的矛盾较突出;中期除邪毒壅盛外,气滞血瘀的矛盾逐渐上升;晚期邪毒凝滞,气血瘀阻,肝脏硬变,属癥瘕之证,血瘀的矛盾占了主导地位。转入慢性后,一年之内算初期;一年之后,肝实质未明显硬变算中期;肝实质明显硬变算后期。

治疗上:阳黄用茵陈蒿汤作主方,甲肝之阳黄,原方加板蓝根、虎杖,以增强清热退黄之功;乙肝之阳黄,原方加丹皮、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疲之力。阴黄用茵陈五苓散作主方,初期加生山楂、生麦芽、黄芪,以增强疏肝健脾、益气扶正之力;中期加黄芪、当归、郁金、丹参,以增强益气养血、化瘀通滞之力;后期则当与大黄䗪虫合为丸散之剂,以增强破疲攻坚之力,且又便于常服久服。

近年来,吾师在临床中运用上方如法加减,治疗慢性活动性乙肝,其精神疲乏、面色晦黯、胸胁痞满疼痛、纳呆便溏、口腻等症状明显改善者在90%以上,对肝功好转率、“两对半”阴转率尚未做严格的统计学对比,仅宏观地看,其分证、分期及方药加减化裁,确已形成系统性、规律性,很有特色。值得进一步做专题研究。

[病案讨论]湿毒郁阻肝炎案

丁某,男,38岁,重庆某单位干部。85年患乙型肝炎,1986年7月因肝功受损住某医院治疗,医治数月,收效甚微,于10月15日,求治于吾师。

自述:因自幼肠胃功能较差,养成了十分严谨的生活习惯,从不乱吃乱喝,家族无本病患者,不知何以罹患本病?自患病以来,心甚忧惧。3个月前因食欲不佳,睡眠不安,脘痞胁痛查知肝功受损住院接受中西医治疗,西医以保肝为主,中医以除湿解毒为主。但疗效不佳。

问诊:身倦乏力,脘痞胁胀,进餐后尤其突出,长期大便不畅,小便微黄,肝区有时隐隐疼痛;望诊:面色萎黄,舌尖微红,苔微黄,中心稍厚;切诊:六脉弦缓而无力。

诊断:阴黄。

辨证:湿毒郁滞肝脾。

治法:疏肝除湿解毒。

方药:小柴胡汤化裁。

柴胡 10g 黄芩 10g 干姜 10g

人参 10g 大枣 10g半枝莲15g

丹参 10g 贯众 10g蒲公英20g

茵陈 20g 虎杖 10g千里光15g

水煎服,1日1剂,连服5剂

二诊:腻苔消退,食欲增进,大便成形,脉之弦象改善而神气仍嫌怯弱,胁痛明显减轻。原方去黄芩、虎杖,加黄芪25g、当归5g,续服30剂。在服药过程中,肝功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

[1] 乙型肝炎之慢性期属中医阴黄一证,阴黄一证属后世之湿温范围,与湿温之脾阳虚衰证颇相类似。薛生白谓:“湿热病,太阴、阳明二经居多,中气实则病阳明,中气虚则病太阴。”湿温本是湿热邪气相合伤人,如油入面,难分难解,更兼中气不足者,则如肢如漆,滞着最甚,难以根除。湿热又兼气血不足者,其治最难。

故本病治疗,在辨证无误的前提下,特别贵在一个“恒”字上,非经年累月,难收全功。本案肝功恢复正常后,并不意味病情从根本上好转,稍有劳逸饮食失调,仍易复发。后续健脾除湿通络之治疗不可中断。

[2] 本案患者之病本在脾虚而又湿毒久陷,时或发作加重,多因正虚邪动所致,纵有肝功受损之明确指标存在,亦断不可恣肆清解通下,以为排毒之妙法!须知愈清愈通则阳气愈伤,邪毒愈陷,后续补救愈难,扶正祛邪才是有效的治疗原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