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一动就出汗许是气血漏了!一个中成药,守住气血,止住虚汗
- 健康知识
- 2024-05-09
- 77
如果你总是稍微一动就出汗,一起干点啥,别人还没咋样呢,就你一头一脸的汗,这是怎么回事?
出汗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于频繁或大量出汗则属于异常情况。我们的汗液是从毛孔出去的,那是什么来控制毛孔的开阖呢?是我们的气——卫气,它就像卫兵一样,守在我们体表,它可以支配毛孔的开合,阻止汗液过度流失,同时也能够预防外邪入侵。
如果卫气虚了,守不住城门了,你稍微动一动,汗就出去了。
举个例子,就好比我们烧水时需要先在锅里装上水,然后点燃火源,将锅放在火上,火源持续发力,将锅里的水加热至沸腾。此时打开锅盖,会发现锅盖上面有一些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可以被视为是人体内的津液。如果这些津液从人体排出,就会形成汗液。
出汗多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气血漏了!
在中医看来,血汗是同源的,流汗过多,同样会伤血。另外呢,汗属于津液,津能载气,出汗的同时,气血也会跟着一起流失,所以说像这种情况其实是气血漏了。这类人除了汗比较多,平时还总觉得乏力、容易感冒、脸色发白。
如果出汗多=气血崩,而气血之所以往外漏是因为气虚,肌表不固,气虚是本源。所以要想把一天到晚止不住的虚汗牢牢收住,就得补气。
从补气的角度,有玉屏风颗粒和生脉饮,这是比较常用的两个中成药。如果仅仅是出汗,气虚的症状不是很明显,也有一个中成药,那就是虚汗停颗粒。
这个中成药是以古方牡蛎散为基础进行加减而制成的,牡蛎散最早见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它是该局方中非常典型的固涩剂,其功效以止汗为主。
牡蛎散组方:黄芪15克、浮小麦30克、麻黄根15克、煅牡蛎15克,水煎服。(中成药-虚汗停颗粒)
其中,黄芪主要负责补气,它就像城门守卫一样,确保气血的充足。它可以阻止不应该外泄的气血流失,同时也能防止不应该进入的因素进入体内。
而煅牡蛎、浮小麦和麻黄根这三味药可以被形容为止汗的强力武将,它们的药性具有收敛、固涩和止汗的强大效力。
麻黄根可以止汗,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中,深深扎入土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并且必须充分抓紧土壤以抵御风雨。正因为如此,植物的根具备一种“敛”的属性,可促使人体止汗。
煅牡蛎也是一味止汗药,而且有助于生津。生津的意思是增加唾液和口腔液体,就像吃甘蔗后口中会产生大量液体,缓解口渴的感觉。
浮小麦是指小麦中的糠皮部分,它的特点是空心或不够饱满,因此可以浮于水面。从药性上讲,浮小麦具有走表的特点,能够起到固涩皮肤、防止自汗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收敛皮肤表面的汗孔,阻止过度的汗液排出。
当身体阴虚火旺时,非常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症状。而浮小麦可以除去这种烦躁,还有助于清除虚热。配合生津的糯稻根和适量的浮小麦,可以同时达到停汗和清热的功效,让身体得以健康平衡。
这四味药搭配,一下就把我们的气血给收住了,你的汗自然也就止住了。该方有益气养阴、固表敛汗的作用,主要目的是收敛和固涩。
虽然它的补气功效并不十分突出,但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如果只是出汗,而气虚的症状并不明显,可以参考此方,对自汗、盗汗都有效。
何为自汗:白天出汗,动则汗出,为自汗。
何为盗汗:晚上睡觉时身上出汗,醒来就停止了,盗也就是偷偷的意思,又是晚上,这就是盗汗了。
如果是气血虚症状明显的出汗,还可以搭配上玉灵膏来大补气血。
这个方子源于清代中医名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
玉灵膏的主要成分就是大家最常见的——桂圆。
“北有人参、南有桂圆”,桂圆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补血的效果非常好。
除了养血,桂圆还能养心安神,桂圆可归心经,能补气血,滋养心脏,长期劳心、睡眠不好的人,可服用桂圆。
同时,桂圆还可以补脾健胃,特别适合脾胃不好的人群。
气血是一对阴阳,用桂圆补血的同时,还需要搭配补气的西洋参,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简简单单两位药,就可以制成大名鼎鼎的补益名方——玉灵膏!
做法:龙眼肉十份,西洋参一份(份量可以自己定,两者的比例是10:1即可),两者打碎搅拌均匀,然后放到一个碗里,上锅隔水蒸,蒸到四十小时。然后,每天一调羹,开水冲泡服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