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
- 健康知识
- 2024-05-18
- 76
第二十章祛痰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2. 掌握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2首)
3.熟悉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3首)
4. 了解滚痰丸(1首)
[教学内容]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属“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适应证]
祛痰剂用于治疗各种痰病。
[痰的成因]
凡是因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或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或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或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或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
[分类]
根据痰病的性质及其相应治法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
[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的不同。
2.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20.1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主治湿痰证,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淡渗利湿药如茯苓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二陈汤。
二陈汤*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命名]方中陈皮、半夏二药以陈久者良,故名二陈汤。
[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君
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臣
白茯苓―――健脾渗湿佐
甘草炙―――调和诸药,润肺和中使
生姜―――降逆化痰,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
乌梅―――收敛肺气。
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湿痰之证,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影响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以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而兼润肺和中。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的通用方剂。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主治湿痰。以咳嗽痰多易咯,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
3.随证加减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风痰,可加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皮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等。
4.现代运用 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酸症、小儿疳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伤食咳嗽、咳甚遗尿、肾炎蛋白尿、药物性肝损害、高脂血症、声带小结、原发性面肌痉挛、头痛、肩关节周围炎、闭经、产后缺乳、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下肢慢性丹毒等病症。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温胆汤#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命名]本方原治胆寒之证,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但方名仍称温胆。
[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君
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臣
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佐
茯苓――健脾利湿佐
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使
生姜、大枣――和脾胃、制半夏之毒使
本方是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继而气郁生痰化热。胆主决断,痰热内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甚或痰热上蒙清窍,而发癫痫。胃主和降,胆胃不和,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呃逆。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佐以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俾湿去则痰不生。使以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煎加生姜、大枣,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诸药相伍,可使痰热消而胆胃和,则诸证自解。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带数者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无热象者慎用,虚寒者忌用。
3.随证加减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现代应用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以神经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者。
温胆汤中芩半夏,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20.2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热痰、痰火之证。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痛,眩晕,口干舌燥,面赤烦热,舌苔黄腻,脉数,或为惊痫,或为癫狂等。常用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胆南星等为主,配伍苦寒清热之品如黄芩、黄连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若痰热蒙蔽清窍,致成神昏抽搐者,则应与清热开窍剂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配伍应用。
清气化痰丸#
[来源]录自《医方考》
[命名]以功用命名。
[组成与方解]
胆南星――清热化痰君
瓜蒌仁、黄芩――降肺火,化热痰臣
枳实、陈皮――下气消痞,化痰散结佐
茯苓――健脾渗湿
杏仁――宣利肺气
制半夏――燥湿化痰
本方是为痰热壅肺之证而设,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故见咳嗽痰稠色黄,胸膈不快,气急呕恶诸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法。《医方集解》说:“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痰热之壅闭。以瓜蒌仁、黄芩为臣,瓜蒌仁甘寒,长于清肺化痰;黄芩苦寒,善能清肺泻火,两者合用,泻肺火,化痰热,以助胆南星之力。治痰当须理气,故佐以枳实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陈皮理气宽中,亦可燥湿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半夏燥湿化痰。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自愈。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剂,以痰稠色黄,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性偏苦燥,阴虚燥咳者忌用。
3.随证加减若身热口渴,肺热较甚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泻肺热;痰多气急而喘者,可加桑白皮、鱼腥草等以下气祛痰。
4.现代运用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咯血、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癫症等。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芩枳胆星投,
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
[来源]《伤寒论》
[命名]本方根据治疗结胸证而命名。因结胸有大小,邪结高下。故有大、小陷胸汤之剂。本方治小结胸证,故名小陷胸汤。
[组成与方解]
瓜蒌――清热化痰,理气宽胸君
黄连――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臣
半夏――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臣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伤寒论》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痰热内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
方中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以黄连、半夏为臣药,取黄连之苦寒,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半夏之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辛开苦降,与瓜蒌相伍,则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其散结开痞之功益著。方仅三药,配伍精当,是为痰热互结,胸脘痞痛之良剂。不仅可用于伤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对于内科杂病属于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腻,脉滑数。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互结的著名方剂。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若兼胁肋疼痛者,可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咯者,可加胆南星、川贝母以加强化痰之力。
3.现代应用现代主要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及急慢性胃炎等。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
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滚痰丸
[来源]王隐君方,录自《丹溪心法附余》
[命名]本方药力峻猛用于实热老痰。滚为速去,方中礞石驱逐顽痰,力甚猛峻,故名为滚痰丸,又名礞石滚痰丸。
[组成与方解]
礞石――攻坠老痰君
大黄――荡涤实热臣
黄芩――苦寒泻火佐
沉香――降逆下气佐
本方是治疗实热老痰之峻剂。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变幻多端。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动心神,则为惊悸怔忡,梦寐怪状;内壅于肺,则为咳嗽痰稠甚则噎息烦闷;留于经络、关节,则为口眼蠕动,或骨节卒痛,或绕项结核等。治宜荡涤实热,攻逐顽痰。
方中以礞石为君,取其燥悍重坠之性,善能攻坠陈积伏匿之老痰,与焰硝同煅,其攻逐下行之性尤强。《本草纲目》说:“此药重坠,制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臣以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佐以黄芩苦寒泻火,专清上焦气分之热;复以沉香降逆下气,亦为治痰必先顺气之理。四药相伍,泻火逐痰之力较猛,可使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对于形气壮实,痰火胶固为病者,用之最宜。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所治诸证均属实热顽痰为患。以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药力较峻,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者以及孕妇,皆应慎用。
3.现代应用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单纯性肥胖等属痰火内闭者。尚有治疗中风、肺心脑病、久泄、偏头痛、眩晕、夜游症、失眠、惊惕不安症、胆道结石等的报道。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
百病皆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20.4温化寒痰
温化寒痰剂,适用于寒痰证。症见咳痰清稀色白,口中自觉有冷气,身寒,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苔水滑,脉沉。本类方剂多以辛热温阳之品如干姜、肉桂与化痰药半夏、南星等配合组成。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
[来源]《金匮要略》
[命名]以本方的组成药物来命名。
[组成与方解]
干姜――温肺散寒化饮,温运脾阳祛湿君
细辛――温肺散寒臣
茯苓――健脾渗湿
五味子――敛肺止咳佐
甘草――调和诸药使
寒饮乃因阳虚阴盛,水饮内停所致。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运化失司,则停湿而成饮。加之肺寒,津失敷布,则液聚为饮。进而肺失清肃,宣降失和,而致咳嗽气逆,痰多清稀,胸膈不快。治当温阳化饮。
方中以干姜为君,取其辛热之性,既温肺散寒以化饮,又温运脾阳以化湿。细辛为臣,以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助干姜散其凝聚之饮;以茯苓之甘淡,健脾渗湿,不仅化既聚之痰,又能杜生痰这源。佐以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与细辛、干姜相伍,散中有收,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且能调和肺司开合之职。使以甘草和中,调协诸药。综合全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使寒饮得去,肺气安和,药虽五味,配伍严谨,实为温化寒饮之良剂。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寒痰的常用方剂。以咳嗽痰稀色白,舌苔白滑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痰稠粘者慎用,痰黄者忌用。
3.随证加减若痰多欲呕者,加半夏以化痰降逆止呕;兼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温中降冲;咳甚颜面浮肿者,杏仁宣利肺气而止咳。
4.现代运用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病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
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
20.5化痰熄风
化痰熄风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症见眩晕头痛,甚则昏厥,不省人事等。常用化痰药如半夏、陈皮与平肝熄风药如天麻等配伍组方,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来源]《医学心悟》
[命名]以方中主要药物来命名。
[组成与方解]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君
天麻――化痰熄风
白术――健脾燥湿臣
茯苓――健脾渗湿佐
橘红――理气化痰
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使
本方为治风痰眩晕的常用方剂。其病缘于脾湿生痰,痰阻清阳,加之肝风内动,风痰上扰清空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风性主动,肝风内起,则头眩物摇;复因湿痰上犯,浊阴上逆,故眩晕之甚,自觉天旋地转,遂作呕吐恶逆。治宜化痰熄风之法。
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熄风,而止头眩,两者合用,为治风痰眩晕头痛之要药。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故本方以此两味一祛其痰,一熄其风为君药。以白术为臣,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之功益佳。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尤能治生痰之本;橘红理气化痰,以使气顺则痰消。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熄风之效,俾风熄痰消,眩晕自愈。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所致之眩晕,不宜应用。
3.随证加减若痰湿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泽泻、桂枝以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者,加钩藤、代赭石以潜阳熄风。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风上述证候者,均可随证加减用之。
4.现代运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神经性呕吐、风痰头痛、脑血栓形成、癫痫、甲状腺囊肿、突发性耳聋、食道喷门失弛缓症、鼻窦炎、高血压病、癔病性失明等病症。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
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尝。
下一篇:萝卜咸菜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