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正文

武医针灸系列:心胆气虚型失眠的足针疗法

主题:心胆气虚型失眠足针的方法(2020.05.10)

01、心胆气虚型失眠的辨别

失眠一症多为情志所伤,劳逸失度,久病体虚,五志过极,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失眠。临床症状有轻重之别,轻者仅入睡不安,重者可彻夜失眠,辨证以虚证为多。

心胆气虚型失眠,多由禀赋不足,暴受惊骇,遇险临危,目见异物,耳闻巨响,则终日惕惕渐致心虚胆怯,而发失眠。症见失眠多梦,时易惊醒,心慌不安,胆怯惊恐,多疑善惑,气短倦怠,头晕目眩等。

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不寐多梦,易于惊醒,胆怯心悸,易惊,气短自汗、乏力倦怠,小便清长,

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失眠针灸医案

、脉弦细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此类病人足针效果好,还需注意病人的精神因素,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吸烟,不饮酒,不喝浓茶等东西,每天应增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配合站桩和太极拳静功和动功治疗。

02、治疗原则: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本证病位在心胆,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以心胆气虚,胆怯惊恐为特点,影响睡眠。治疗应补心益胆,以养心血,安心神,补肝阴,引胆火归元。宜选心、肝、胆经和胸椎反射区和横膈膜反射区,所选原穴丘墟功擅补虚,心穴、胆穴为对应点配合太冲治疗以养心安神,8号穴为新穴主治神志问题,针法采用“引阳入阴”手法。

《圣济总录》的记载:

胆虚:论曰足少阳经不足者,胆虚也。虚则生寒,寒则其病恐畏,不能独卧,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淡淡,如人将捕之。嗌中介介数唾,头眩痿,足指不能摇,坐不能起,僵仆目视,盖胆虚则精神不守,其气上溢,循其所在而生病也。

胆实:论曰胆实则为有余,有余则生热,故其证若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心胁痛,不能转侧,足外反热,是为阳厥。及头痛目锐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皆谓胆气实,足少阳经壅滞故也。

胆虚不眠:论曰胆虚不得眠者,胆为中正之官,足少阳其经也,若其经不足,复受风邪则胆寒,故虚烦而寝卧不安也。

胆热多睡:论曰胆热多睡者,胆腑清净,决断所自出。今肝胆俱实,营卫壅塞,则清净者浊而扰,故精神昏愦,常欲寝卧也。

03、足针方:主穴:心穴、胆穴、8号穴、丘墟、泉生足、大敦

配穴:心悸加阳交穴、神疲体倦脾穴、足三里;热病烦心、多汗:然谷配太溪、复溜、冲阳。

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失眠针灸医案

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_失眠针灸医案

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_失眠针灸医案

失眠针灸医案_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_失眠针灸医案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失眠针灸医案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

_失眠针灸医案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失眠针灸医案_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_失眠针灸医案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针炙治疗失眠视频_失眠针灸医案_

失眠针灸医案__针炙治疗失眠视频

①心穴:在足底正中线上,足跟后缘中点直上4.7寸处。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心衰、喉炎、舌炎、舌强、失眠、多梦、心悸、心痛等。

[操作]:直刺0.3~0.5寸。

②胆穴:位于肝穴后0.3寸,与肝穴对直处。(肝穴在胃穴内1.2寸,胃穴在足正中线上,足跟后缘上6.1寸处)。

主治:胆囊炎、胁肋痛。

[操作]:直刺或向后斜刺0.5~1寸。

③8号穴:位于7号穴外旁开1寸。(7号穴在足底后缘中点直上5寸处)。

主治:神经衰弱、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操作]:直刺0.3~0.5寸。

④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经验取穴,过外踝前缘做一条竖直切线,再过外踝下缘做一条水平切线,两条切线的交点即是该穴。

主治归纳:

⑴局部主治:①外踝肿痛;②足内翻,足下垂。

⑵经脉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等目疾苦;②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

[操作]直刺0.5~0.8寸。

⑤泉生足:奇穴名。见《备急千金要方》、《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为奇穴。

定位:在足跟正中线小腿三头肌腱上,足跟部跟骨上缘横纹中点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臀大肌痛、泛酸、大脑发育不全、上消化道痉挛、脱肛、痔疮、前列腺炎、盆腔炎、尾骨挫伤等。难产,呕吐,吞酸亦效。

刺灸法:直刺0.3~0.8寸。

附:文献记载

《备急千金要方》:腰痛,灸足跟上横纹中白肉际,十壮良。

《中国针灸学》:跟骨之后横纹之中。灸三壮。主治难产。

《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泉生足,奇穴。跟骨后横纹中央,一说在足第二趾第二节。针二分,灸三至七壮。主治难产;亦治呕吐、吞酸、脑疾患、食道痉挛。

⑥大敦:肝经穴,五输穴之井(木)。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经脉主治]:①疝气,少腹痛;②遗尿、癃闭,淋疾,尿血等泌尿系病证;③月经不调,血崩、缩阴,阴中痛,阴挺等月经病及前阴病证;④癫狂,痫证,善寐。

[操作]:斜刺0.1--0.2寸,或用三陵针点刺出血;可灸。

⑦阳交穴:阳维脉的郄穴。位于小腿外侧,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一横指,当外踝尖上七寸,腓骨后缘处。

☞主治归纳

(1)经脉主治:①胸胁满痛;②下肢痿痹。

(2)其它主治:①瘛疭;②惊狂、癫痫等神志病证。

[操作]:

阳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阳,阳气也;交,交会的意思,本穴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交会,故名阳交穴。中医认为,阳交穴具有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的功效,常用来治疗胸胁胀满疼痛、癫痫、下肢不利的病症,尤其是对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心悸,具有不错的疗效,心悸属惊悸和怔忡的范畴,中医认为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所致。

什么是心悸?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心慌,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心悸的长度,从几秒到几小时不等,发生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不规则或是以正常速度跳动。当我们运动后、或情绪激动、饮用烈性酒、浓咖啡、浓茶过多时有时会出现心悸,他也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律,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有时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并存。阳交穴可以通经活血,对于心悸不安,有非常好的疗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治疗心悸之法——刺激阳交穴。

点按的方法:以拇指按压在阳交穴,然后向下深按,以局部按压有酸胀感为宜,保持5-6秒,然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进行点按,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点按5-10分钟。也可以采用按揉的方法,用大拇指按压在阳交穴的位置,以阳交穴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按揉按压,力度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每次按揉5-10分钟。

另外,阳交穴还是阳维脉的郄穴,中医中有“郄主急症”的说法,所以凡是胆经走行部位的突发头痛、坐骨神经痛等都可以通过刺激阳交穴来缓解。

⑧脾穴:位于胃穴(胃穴在足正中线上,足跟后缘上6.1寸处)外侧1.2寸处。

主治:消化不良、血液病、尿闭、腹泻、失眠等。

[操作]:直刺0.5~1寸。

⑨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或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取穴技巧]站位弯腰,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处。

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主治归纳

⑴部位主治:下肢痿痹。

⑵经络主治:乳痈等外科疾患(足阳明胃经: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

⑶脏腑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肠痈、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⑷其它主治:❶癫狂等神志病;❷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⑩然谷:足少阴肾经荥穴。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在脚内侧,足弓弓背中部靠前的位置,可以提到一个骨节缝隙处。

本穴属性:升清降浊、平衡水火。

特殊治疗:滋阴补肾助睡眠。

☞主治归纳

⑴经络主治:咯血,咽喉肿痛(肾足少阴之脉,入肺中,循喉咙)。

⑵脏腑主治:❶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❷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

⑶其它主治:❶消渴求 ❷腹泻;❸小儿脐风、口噤。

[操作]:直刺0.5~0.8寸。

⑪太溪:足少阴肾经输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归纳

⑴经络主治:❶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足少阴之脉:入肺中);❷腰脊痛,下肢厥冷。

⑵脏腑主治:❶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官病证书 ❷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❸月经不调;❹小便频数、便秘。

⑶其它主治:消渴。

[操作]:直刺0.5~0.8寸。

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但如果与太溪穴相比,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太溪穴,它是人体阳气会聚的一个重要之地。凡是寒凉体质的人,都不妨通过常灸太溪穴,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

⑫复溜: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位于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归纳

⑴经络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⑵其它主治:❶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失调疾患;❷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

[操作]:直刺0.5~1寸。

⑬冲阳: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

☞主治归纳

⑴部位主治:足痿无力。

⑵经络主治:面肿,齿痛, 口眼歪斜(足阳明胃经:还出夹口,环唇)。

⑶脏腑主治:胃痛。

⑷其它主治:癫狂痫。近人报道还可以治疗脉管炎。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

04、其它养生方法配合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l至2小时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经常子时前不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特别是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音乐疗法用五音之徵调式(火)音乐调睡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