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01
- 健康知识
- 2024-04-20
- 92
大黄甘草汤,名称就是这方的组成,就这两种药,大黄,是生大黄,甘草也是生甘草,量的比例是4:1。
昨天咱们特别讲了大黄,泻心汤证火热亢盛的吐血、衄血,靠大黄直折里热,达到泻热来止吐、衄。
现在讲,大黄配甘草 4:1 的量,确实用来治疗胃热的实热,所以,这也是一个实证、热证。它引起什么特点的证呢?吃了就吐,而且立即就吐,吃不进去。
从咱们《内经·病机十九条》里讲,“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因为它属于火热,属于实证,所以,还是用大黄清泄里热,清泄里热来达到止吐的作用,特别是讲的“食已即吐”,这就是吃到胃里的食物,旋即吐出,这个症状在临床上,病人一说完,你再一看体质,再看舌脉,只要属于实证、热证,开方,第一个应想到大黄甘草汤。
今年 5、6 月份,我看到一个23岁的小伙儿,他已经就这样吐了一周了,西药用了好多的药,不解决问题,到我这里来就诊,他也是很焦急,那小伙长得还是挺标准的,就这么吐了一周,面色黄了,舌质偏红,而且少津液。
我就开的什么方呢?
大黄甘草汤,而且再加上橘皮、竹茹,一会儿我们要讲橘皮竹茹汤证,我觉得对胃热问题,再加上竹茹不更合理吗?这个方子给他用了以后,症状马上就缓解了。
因为我也是试探,就开3付药,他觉得,到第2付半,还没吃完的时候,他就不是那么频繁的呕吐了,而且呕的次数减少了,因此我说,只要属于实证、热证的“食已即吐”,当然也证明他体质应该是形证俱实,偏于实证和热证。
这个方子用过以后,确实有一种体会,
第一,你要泻火,这也是治病求本,你别看呕吐是一个症状,但是,病根如果是实证、热证,你就用大黄,是泻火的作用,这是审因论治的基本治则,给你的启发,所以你能够看到这症,就能想到相应的方子,这是一。
第二,我想说,在[按语]上,要把大黄甘草汤,和咱们条文里面所讲的,就是如果是吐,要因势利导的话,“欲吐者,不可下之”。
现在是个呕吐,食入即吐,你为什么要采取下法,这两个之间有没有矛盾?
请大家看第 6 条,第 6 条就是在治疗禁忌上:
《金匮要略》“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三类)
实际上是提示“因势利导”法,就象咱们讲“宿食在上”,他(病人)泛泛欲吐,你可就其病势,可以采取吐法。
现在我说的这个,他尽管是“食入即吐”,但病根是胃热(实热中阻),他一定伴有,比方说口渴,喜冷饮,或者胃脘的热痛,灼热感,大便的干结(下闭上逆而呕)。
我刚才说的那小伙儿,我特别问他大便干不干,他说大便还可以,因为吃的少,进去的少,还能便,没有干结的情况。但是,确实胃有灼热感,也喜欢喝凉的凉开水,这都是在提示你,辨寒、热、虚、实的问题,因此,大黄甘草汤,不和总的治法禁忌上犯矛盾。
因势利导法,“在上者,因而越之”,这因为是审因论治,病因辨证。所以要采取清热、泻热的办法,大黄甘草汤的功效,一定得是属于实热呕吐里的泻热去实,实证、热证,形体上也得表现为一派的,热证、实证的情况。
实际临床上也可以,
& 比方热盛,可以加上黄芩、黄连,特别是生石膏,说清热不伤阴,而且对肺胃之热,生石膏很好用的。
& 对于他渴饮的话,可以石膏配知母。
& 呕吐甚的话,这个方子你得加上竹茹、代赭石。竹茹和代赭石配合的话,在这里面,使呕吐能够镇住。
& 热盛的话配黄芩、黄连、石膏。
& 如果呕吐物酸苦,这情况应该想到,用黄连配吴茱萸,叫左金丸。
呕吐酸苦这样的情况,就是应清肝泻火,特别是对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又燥,这个时候用左金丸,吴茱萸和黄连,它原方要求量的比例是6:1,你如果觉得吴茱萸偏热,你用量可以适当的少,就是黄连多用,而吴茱萸少用,也是取左金丸的意思,但是,比例不按照 6:1,这样对于实热的呕吐,我觉得也有很好的作用。
就是说在诊治脾胃病的时候,你要看他是虚证或实证,和肝之间是否相关,以便选用适当的药物,这样,在治法上会多了一个途径,而且有利于疾病的向愈。
这是关于实热呕吐的,我提到大黄甘草汤,泻热去实,是属于胃肠的实热,一定是一派的实证、热证。
上一篇:《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305
下一篇:祖传点穴解穴疗伤秘诀,运气练腿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