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法原理
- 健康知识
- 2024-06-01
- 207
整理/古中医学社
导读:任何一门技能,最重要同时也最难的就是入门,中医当然也不例外。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入门的内容应是此门学科的根基、纲领、原则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举一反三,才不会陷入万象而迷失方向。我们推荐的学习方法就是总——分——总。学脉法不建议一上来就学28脉、背脉决,这些内容当然也很重要,但更应该先学原理、本质性的东西,打好地基后再用丰富的脉象造高楼。本文的脉法指的是传统寸口脉法,不涉及微观脉法与情志脉。
一、脉法原理
1、寸口脉可以反映全身情况的原理:手太阴肺经与绕动脉在寸口处吻合,肺朝百脉,肺经把全身气机信息“印”在绕动脉上,故我们可以通过把寸口脉感知全身的信息。
中医四诊最重要的目的即感知对方的气机状态、找到病机。其中脉诊是最便捷、直观、系统的诊法。
2、四时脉的原理及含义:脉能直接反映人体气机变化,而人体的气机又受宇宙能量的影响。地球的倾斜角、公转、自转使地球接受太阳的能量不均匀,故而产生了四季与昼夜。人生活在地球上,与地球同步地在不同时间拥有不同的能量状态,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脉象。
正常人春季脉胃微弦、夏胃微钩、秋胃微毛、冬胃微石。正常人的脉是以胃气为前提的,这代表一种柔和、均匀的土气,一年四季都有。春微弦,是刚刚告别寒冷的冬季,万物开始复苏的征象。气机开始生发,但环境还有一点儿冷,生发的并不那么痛快。夏微钩是万物繁茂盛长的象。钩就是洪,来盛去衰,气恨不得太多,像喷泉似的往外冒。秋微毛是丰收之象。毛即浮,此时气也还很多,还在外散,但比夏季少,秋老虎的感觉。冬微石是万物收藏之象。石即营,气机从各个方向内缩,聚拢之后藏于内部的气是很有力的,能量呈蓄积状态。四季脉象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连续、过渡的,弦钩毛石只是圆的四个点,把它们连在一起画出的这个圆才是脉在四季的真实变化。大自然在一年中生长收藏,造就了缤纷多彩的世界,人亦如此,而脉正是直接反映了这种变化。
二、正常脉象
知常达变,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之一,望闻问切四诊,均不离此,而脉诊尤是。诊脉之前,心中要牢固有常脉之概念。脉诊之常体现如何?
1、天人相感,脉与四时相应。如当下冬季之脉,应以偏沉为主,然随节气之不同,又稍有动态变化。诊脉时,病人之脉先与四时常脉相参,是否相应?这是最大的格局。
2、脉与形气相符。胖人之脉偏粗、偏沉,瘦人之脉偏细弦、偏浮。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男人之脉,右脉当较左脉有力,女人之脉,左脉当较右脉而实。
3、脉之有胃神根。脉来从容和缓、柔和而有力,尺脉可,沉取可。
4、脉中气机升降出入格局正常。左右六部脉无明显浮沉、虚实、迟数之别。常脉了然后,方可知常以衡变,进一步去候脉以诊之断之。
三、脉诊可获得的信息
中医诊断所获的诸多信息,不外乎正气、邪气两方面。正气者,气血阴阳之多少(储备)、气机升降出入之势态(运转),邪气者,气郁、痰湿、瘀血、六淫等。脉学的重要性及完备性在于,从脉诊中可以较全面地获得正、邪两方面的信息,佐以舌象、望诊,参以简洁而针对性的问诊,辨证准确则十之八九。
1、正气
⑴ 气血阴阳之多少(正气储备——储备资金)
阳主动,有力无力即是阳的体现。脉无力、脉来迟缓,即是阳气不足;脉搏动从容有力,即是阳气充足。阴主静、阴成形,脉之粗细即是阴分多少的体现。脉整体偏细,即是阴分不足;脉形宽而柔和,即是阴分充足。(脉之粗细亦当结合人之形体胖瘦,以形气相符者顺,以形气不相符者逆)
正气充足者,脉下感觉如充盈、饱满、圆润之气球,而不失柔和;正气不足者,脉下感觉如塌瘪之棉球,虚软无力。
左脉主血,右脉主气。左脉明显弱于右脉者,血少气盛,女性尤是;右脉明显弱于左脉者,气弱血旺,男性尤是。(此气盛者,非气足也,而是气滞、气逆、气不顺也;此血旺者,非阴血足也,而是阳气推动无力、阴性物质堆积,阴成形也)
寸尺而言,寸脉主阳,尺脉主阴。寸脉较尺脉明显弱者,气不升、气不足也;尺脉较寸脉明显弱者,阴血不足也。
总之,脉下感觉无力、虚软、右脉较左脉弱、寸脉较尺脉弱者,主阳气不足;脉下感觉细弦、虚软、左脉较右脉弱、尺脉较寸脉弱者,主阴血不足。
⑵气机升降出入之势态(正气运转-——流动资金)
正气运转正常时,气机升降出入有度,则脉下整体感觉相对平衡,寸关尺、左右脉无明显浮沉及强弱差异;当气机升降出入异常,则表现为较明显的脉势。常见脉势为上越、下陷、中郁等。
2、邪气
邪气在脉象中的表现,可从脉象、郁脉点或特异点去感知。
⑴脉象
从脉象可以定邪气之性质。如脉弦者,易气郁;脉弦偏数者,易气郁化火;脉涩者,多气血不畅而血瘀;脉滑者,易化痰热;脉濡缓粗大、边界欠清者,易留湿邪;脉紧者,易有寒邪,等等。
⑵ 郁脉点或特异点
郁脉点,即脉下某部粗大欠畅之处。特异点,即脉下某处独异,或独大、或独小、或独弦、或独弱、或独亢等。郁脉点和特异点是邪气干扰人体最突出的部位,也是形成脉势之关键所在。
3、确定治法
根据脉诊所得信息,确定治法时,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一般当正气储备尚可,以调气机、调脉势为主,顺其性;当正气储备明显不足时,以补养为主,补气血阴阳,养其真,兼以调气机而顺其性。至于邪气,则根据邪气之性质、所在部位而调之。调脉势时,当兼顾脏腑之五行生克、气机周流循环之理。
四、脉中气机升降出入
1、气机的表现形式
⑴散敛
脉往外搏动即气的外散,往内回收即气的内敛,这代表气的盈缩。一般情况下,人体气机是收支平衡的,在气过多的情况下散大于敛,如洪脉;气过少时会敛大于散,这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
⑵浮沉
与前者类似,只是散敛强调动势,浮沉强调脉位,但都是反映一气盈缩的。
⑶升降
左脉主升、主督脉、背部,右脉主降、主任脉、腹部。左右手脉构成人气机之最大循环,此时左右手脉为一整体,左升右降,故双手诊脉不可不知也。
左脉主血,因为阴性的物质才是要往上升的,地气上为云,阴如果不升,阴中无阳,阴既是死阴。此升,以肾阴为源,以肾阳为动力,赖肝气调达、脾气健升,最终升而化为心火。然升中亦有降,心火随肺之敛降、胃之通降而下潜于“土系统”,进一步与肾阳联系转化。
右脉主气,因为阳是要往下降的,天气下为雨,阳如果不降,阳中无阴,阳即孤阳,很快就会消散。此降,主要赖肺气之敛降、胃肠之通降,进一步与肾阴联系转化。然降中有升,肾阳暖脾土,脾土生肺金。
阴升到顶就变成了阳,阳降到底就变成了阴。阴阳本就无法截然分开,只是能量状态的不同,循环往复,如环无端。
2、脉势
脉势是脉的整体趋势,为气机升降出入异常的宏观表现,往往通过总按即可得知,通过感知脉势,可以掌握气机大方向。
寸 关 尺
浮
中
沉
⑴ 浮:在垂直部位脉上大下小,浮取大、中取可、沉取弱。此为出太过,入不及,为阴分不足、阴不涵阳、阳分偏亢。推理症状:头晕、头痛、肢体震颤、腰酸腿软、失眠多梦、舌红少苔等。治则:敛阳,补阴以配阳,如镇肝熄风汤。
⑵ 沉:垂直部位脉上小下大,浮取弱,中取可,沉取大而有力。出不及,入太过,阴静有余,阳动不足。推理症状:双腿沉重、倦怠乏力、健忘、头昏沉沉、颈部不适、白带多、大便溏黏、舌苔白腻等。治则:泄阴,补阳通阳,如升阳益胃汤。
⑶ 上越:脉浮取寸有,中取寸关有,沉取仅得尺脉有(或脉位无明显改变,但能感觉到上冲的趋势)——即升太过,降不及。尺无阳脉,其阳气浮于上,故寸脉亢而尺脉弱。治则:收敛气机,兼培补下元。
左脉上越,即左脉升发太过。左脉以升为主,上越者,其升太过。主要责之肝阳偏亢。推理症状:急躁易怒、头胀疼,后颈部发胀不适;心烦失眠、小便黄口苦;腰酸腿软等。治则:平肝敛降,如天麻钩藤饮。
右脉上越,即右脉肃降不及反而上逆。右脉以降为主,上越者,不降反逆,反作也。主要责之为肺胃气逆,任脉不降。推理症状:面油多、脱发、鼻干夹血丝、咽炎,胆胃食道上泛症,便秘,冬天脚冷,痛经,月经量少等。治则:降逆和胃,如温胆汤。
⑷ 下陷:浮取得尺脉,中取得关尺脉,沉取使得寸脉有(或脉位无明显改变,但能感觉到脉很懒)——即升不及,降太过。寸无阳脉,其阳气郁于下,故寸脉沉弱而尺脉浮亢。治则:补气升提。
左脉下陷:肝郁、肝气升发不及,木不生火;湿阻气陷。推理症状:闷闷不乐、纳差喜暖食、面部长斑、后颈背发僵发紧、便溏等。治则:疏达肝气,祛湿升阳,如柴胡桂枝汤。
右脉下陷:湿阻气陷,脾气不升,肠积。推理症状:腹胀纳呆、腿沉重、女性白带多、男性前列腺异常、老年人肛周湿痒;胸闷气短;头昏不清、头晕、记忆力下降。治则:化湿升阳,健脾和胃,如补中益气汤。
⑸ 中郁:浮取先得关脉,中取寸关尺皆有,沉取又只有关脉——即升降失常,气机郁于中。阳气郁于中焦。
双关郁大,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也。推理症状:腹大,胸闷气短,不易知饥、胃胀、痞满等。加强版逍遥散主之。
3、脉中小格局
脉势有助于我们找到治疗大方向,但细化和具体用药还得从小格局入手,小格局往往通过单按得知。
常用的小格局为五行对应,左脉心肝肾,右脉肺脾命门。
肾水上济肝阴,肝阴上济心阴;肾阳助肝阳,肝阳助心火;肾阳暖脾阳,脾土生肺金;心阳助肾阳,肺阴滋肾阴。
左右寸关尺分别对应五脏及六腑,五脏之间有生克制化,脏与腑也表里沟通。在什么部位见到何种脉象即要思考其对应的脏腑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又会对其他的脏腑带来何种影响。如左寸浮大,常见失眠、心烦,而左寸浮大的原因除了本身心阴不足心火旺盛外,还有可能是肝火过旺,母病及子,甚至也有可能是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引起。而左寸浮大又会使心火失于敛降,造成下焦肾阳不足,证见上热下寒。这些不同的病机当然需要用不同的方剂和药物来治疗。教材里把一个病分成好几个证型,学生们就去死记硬背,套用证型,其实脏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看似不同的证型其实都是连锁反应。只要你对医理非常熟悉,通过脉诊、问诊、望诊来寻找蛛丝马迹,找到病机,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这方面的提升需要精研医理,再熟悉脉决,明白何脉在何位有何主治,才能应用自如。
通过脉诊感知脉势以及气血阴阳盛衰,此时我们心中已有方向,然后再根据小格局分析具体病情,就可以处方用药。
五、构成脉象的基本要素
脉其实不止28种,脉的变化太多了,我们必须找到定义脉的规律,这样才不会迷失在浩瀚的脉海中。
1、脉率:数、迟等。
2、脉律:结、代等。
3、脉位:浮沉等。
4、脉体:大、细等。
5、脉力:虚实等。
6、流畅度:滑涩等。
7、紧张度:弦紧等。
8、动势:洪微等。
脉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而每一个元素都有其含义,只要学透了这些脉理内容,头脑中便可以忘却脉象,把到一种脉就拆解为基本元素,然后病机自明。
六、诊脉方法
1、定位:在桡骨茎突所对应的脉管段寻找脉力最强点,此点对应桡骨茎突中间点而不是最高点,即最高点往尺部移一点。中指定关后食指放在关与第一道腕横纹中点。无名指按寸与关的比例找到尺部。
2、循脉:先总按,由浮到沉、由沉到浮,三个手指以相同的力度逐层取脉,这是常用的总按。还有一种总按是三指分别取到寸关尺三部脉力最强点。单按:每个手指单独在所在部位由浮到沉、由沉到浮循脉。最后再总按。
3、候脉:把到脉后,不要马上分析寸关尺浮中沉,先放松身心,手底下摸着,但是精神是放空的,静静的不要去思考,只是去感受脉的气息,然后再去分析脉势脉象。先感性再理性,我们虽然把重心放在脉的理性分析上,但也不要忽视训练感知能力。
4、对比:左右脉、寸尺脉、对角线对比分析。
本文所讲均为脉理层次,脉理是脉学之核心。师有言:“不要死在脉象下,要活在脉理中”。待脉理渐明,再去体会、感受、思考28脉象,将脉理与脉象融会贯通,始得脉诊之全貌。脉学若通,医理也渐圆融,我们于传统中医之信念,始于脉,受益于脉,愿与诸君互勉共进。
发表评论